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业界 > 正文

戴尔商业模式遭质疑 方案商众口不一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8日 15:43 电脑商报

  编译 胡敏

  戴尔公司最近成为业界关注的话 题,其商业模式遭到多方面的质疑。这其中,方案商也有很多理性、客观的描述和评价。

  价格利器

  并非是竞争核心要素

  方案商Technology Specialists的副总裁Jay Tipton说:“戴尔的模式现在走不通了。”他表示,戴尔一直奉行低价直销的模式,但现在客户对解决方案和本地化服务更感兴趣。

  方案商JDM公司的CEO John Marks说:“戴尔只有在价格最低的基础上,才有竞争力。现在,惠普、联想和IBM的产品在价格上都与戴尔有得一争。随着行业的发展,各供应商都争相招募有实力的增值合作伙伴。这些合作伙伴不能只会给客户报低价,更重要的是要解决客户的实际商业问题。在这种形势下,戴尔遇到问题是在所难免的。”

  戴尔的发言人则表示,公司的业务模式是可行的,且不会有改变。但他也承认,公司在服务方面遇到了些难题,目前正在加紧处理。

  一个月前,戴尔的股价由31美元下降到29美元,降至两年来的最低点。作为应对措施,戴尔将客户运营部门并入了销售部门,并启动了新一轮的裁员。不久前,戴尔负责客户销售的高级副总裁Michael George辞职而去,出任零售商QVC的CEO。

  竞争对手带来巨大压力

  在戴尔初显疲态的时候,惠普与直销模式渐行渐远。惠普已宣布,其呼叫中心不再回应直接购买的电话,今后只向立足中小企业市场的合作伙伴提供支持。

  众方案商认为,戴尔和惠普截然相反的表现显示出,方案商的间接销售模式有其存在的价值。Tipton说到:“在以前,戴尔的价格竞争曾使我们节节败退。而今年,我们仅在两个定单上输给了戴尔。他们的服务水准下降得很厉害,每个星期我们都会听到客户对戴尔的服务提出抱怨,而在两年前几乎没有客户投诉戴尔的服务问题。”

  方案商Computer Station的负责人Pat Walsh表示,联想也将给戴尔模式带来许多压力。“联想并购IBM PC后,在价格上将更有

竞争力。现在需要看的问题是该公司是否有相关的授权VAR服务项目为产品提供支持。在很多地区,后续保障服务都是至关重要的。”并购IBM PC业务后,联想将总部设到了纽约州。许多方案商都表示,完成收购的联想在渠道政策上保持了很高的延续性。

  硬件不具绝对优势

  有装机商和分析师指出,戴尔为了取得低价,牺牲了部分产品质量。

  方案商ConnectWise的总裁Arnie Bellini说:“戴尔产品现在已没有足够的竞争力。实际上,戴尔跟白牌机没有太大区别。为了追求最低价,戴尔还会经常更换组件的供应商,这很不好。”他同时表示:“为了取悦华尔街,戴尔的唯一出路就是进入新的市场领域。我认为,他们会提供更高层次的咨询服务和管理服务。现在,戴尔不仅在大企业方面,甚至在中小企业方面也与我们有激烈的竞争。”

  众多装机商在选用组件时采用了严格的标准,这使其在对付戴尔时具备了一定优势。Plotz说:“我装机的组件都采用英特尔的,我不清楚戴尔主板用的什么组件,但其质量肯定比不上两三年前的水平。”

  软性支持是其软肋

  装机商Computer Systems的总裁Steve Plotz表示,现在的戴尔与几年前的戴尔有很大不同。Plotz谈到,就在不久前,公司还打败戴尔赢得了一个包含14部台式机和两部服务器的定单,原因是客户很担心戴尔的服务问题。他说:“戴尔没有足够的技术支持人员,不足以解决客户的问题。价格依然是客户考虑的重要因素,但大家的价格都相差不大,客户此时就会在服务上做比较。”

  Walsh表示,客户因为对公司的服务很满意,忠诚度有所增加。客户会经常听从Walsh的建议,采购惠普的电脑。他说:“我们是惠普的授权服务提供商。客户遇到问题,可能不会拨打惠普的免费服务电话,而直接找到我们。我们向客户提供免费的保障服务,惠普则向我们提供相应的补偿。”Walsh认为,如今消费者在电脑出现问题时不可能在电脑前坐等服务,“个人用户或企业用户在使用戴尔电脑时出现问题,往往要花相当长的时间等候戴尔的人员前来更换部件。如果客户买的是惠普电脑,出现问题后只需送到就近的门店维修即可。显然,采购戴尔电脑可能确实会节省35到40美元,但出现问题后要经历漫长的等待。这个代价值得吗?”

  在今年初的时候,戴尔的困境已经开始显现。当时,公司失手了加利福尼亚州一份总额达1.16亿美元的大额政府采购定单。该定单被惠普的一家方案商Western Blue获得,戴尔遭淘汰出局。在招标过程中,价格只占部分比重,而服务问题则得到较多考虑。

  Western Blue的CEO Terry Joslin说:“戴尔其实败在了自己手上。我们倾听了客户的呼声,更为专注和灵活,且能提供更多的本地化服务。”他表示,硬件产品的标准化不难做到。但要在信息、知识和服务上实现标准化,却并不容易。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