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业界 > 同方Imini推数字家庭应用专题 > 正文

软件世界:同方电子赵伟国阐述成功是一种境界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8日 14:09 赛迪网--软件世界

软件世界:同方电子赵伟国阐述成功是一种境界

北京同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裁赵伟国

  本刊记者 孙泠

  清华人特有的务实、耿直的作风,在赵伟国身上都有体现。十几年一路走来,他先后
创办多家公司,秉承清华同方“技术+资本”理念,通过并购等资本运作,使同方电子实现了新业务开拓和集团内部的资源整合,也造就了今天同方电子由电力向金融信息化的“有限多元化”转变,以及在城市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大规模投资,形成了以同方电子和亚燃投资集团为核心的企业群体。

  对于工作,他有耐力、韧性和霸气,喜欢迎接挑战;而面对“大喜大悲”,却有超乎常人的自信和难得可贵的淡然。

  他将管理提升、团队建设、方向掌控和商机把握带给同方电子的同时,事业也回馈给他信任和成功。

  清华人生路

  他承袭了父亲的才华,母亲的刚毅。他凭借出众的资质,走进清华。

  他来到清华同方,他用激情和奋进带领同方走向一个新舞台。

  从小学到高中,从来没有考过第二名,上清华对赵伟国来说,不是意外。从1985年至今,20年,事业、生活一直围绕着清华展开,这对赵伟国倒是意外。

  赵伟国读大二的时候,一本台湾出版的书《硅谷热》很热,在同学中传阅。这本书所讲述的苹果和惠普创业故事,使他深受激发。他和一些志同道合的同学,积极投入到学生电子学会的课外科技活动中,开始了对梦想的实践。他辞去了班长,专注于课外科技活动。做企业的想法从那时就开始了,但那时的想法和现在不同。当时是想做个东西,然后能够卖遍中国。

  由于没有社会关系,对市场也缺乏认识,就只能给学校老师和外面的人做点事情。当时给机械系的一个教授做了智能电镀系统,后来这个项目获得了第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的三等奖。

  今天,当赵伟国驾车经过清华,他一定会想到当年。在当年还算静谧的清华校园,在那些黑色普通的自行车中,他蓝色的赛车那么出众。车把那么弯,得把上硗耆?俯下去才行。更值得一提的是:那是他用自己赚的钱买的。那还不是第一笔自己赚的钱。第一笔是帮一个老师编了一个月程序挣的??0元,买了一堆书和一块万用表。

  毕业后,赵伟国在母校清华工作了半年,便到中关村的一家公司搞集群通信。此时,他也租住在清华附近。

  做学生时,他就有做企业的想法。现在,实现的可能在向他慢慢靠近。一年后,他和两个朋友成立了一家公司,做自动化控制。公司不到十个人,挂靠在海淀区一个单位下面。两年后,公司转让给别人,三个创业者每人分了一点钱。赵伟国回到清华读研究生,重新学习思考,看从哪里开始。

  在外工作三年后再回到学校,很难静下心来读书。经常有人找他。那时还没有手机,腰里的BB机,不停地响。于是开始边念研究生边在紫光开始做事。1996年,赵伟国研究生毕业,正式分配到清华紫光。

  1997年清华同方上市后,赵伟国加入到清华同方。同年10月,他参与了同方上市后的第一次资本运作:收购江西无线电厂,就是国营713厂。那是电子部的国营大厂,主要做军工产品,技术能力很强。“关键是理念和机制问题。上面又有许多婆婆管着。”当时资不抵债,资产有9000多万,却欠银行1个多亿。连银行利息都还不上。713厂的骨干很多都是清华毕业的,有清华情结,对被同方收购有一定的认同感。当时工厂的职工也都非常渴望被收购。同方用1元钱收购了713厂。

  加入同方后,这个厂变化很大。据说今年产值3亿,利润4000万。银行贷款已经全部还清。同方收购它后,一是盘活了企业资金,二是引进和提升了技术水平。

  1998年4月,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电子分公司成立,赵伟国出任总经理,这是同方电子最早的雏形。此时,互联网正在快速升温,赵伟国意识到这是个机会,1999 年同方电子投资人民币50万成立了中华医疗网。网站与央视“健康之路”合作,与北京医师协会合作搞网上医师培训,创造了一定效益。而这时,机遇来了。

  2000年5月,通过同学的介绍,赵伟国认识了香港怡富银行执行董事,大中华区总裁罗先生。罗先生对他的网站非常感兴趣,希望他提交商业计划书。一个多月后,罗先生来北京出差,回香港上飞机前的几小时,罗先生又找到他。还没听完他的详细说明,罗先生突然问“你需要多少钱?”“4000万,你们占40%的股权。”考虑网站的建设,香港上市,资金流动,赵伟国如是说。没想到,完全没想到的是,罗先生马上答应了。500万美元的投资,罗先生当场草签了协议。这来得太意外了,基本不敢相信。送罗先生去机场的路上,赵伟国开车走错了路,差点误了航班。

  2000年11月,同方电子(香港)有限公司成立,2001年4月,北京同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这传奇般的融资,对赵伟国来说是幸运的。更幸运的是,他躲过了互联网的泡沫。在众多人的梦破碎之前,敏锐的市场把握能力,使他果断抽身,改做医疗服务的技术支持,转而进入行业信息化领域,最终使同方电子定位于电力和金融行业的信息化和应用软件。正是对这风险的规避,才有了今天的同方电子。“当年的500万美元是我们今天所有事业的基础。”

  有限多元化的实践

  坚持“思路、平台、资源、手段”的战略理念,赵伟国带领其所创办的几家公司成功实现了产业和资本的最佳结合。

  “产业和资本的最佳结合,是摸索出来的。都知道要结合,但怎么结合。有些故事是永远无法讲述的。一个地域一个行业都有独特的文化,和这个文化的结合是进入这个领域和区域的最好点。建立信任很重要,资本是投资人对你的信任,产业意味着行业和用户对你的信任。先做人,后做事;厚道做人,精明做事。做人可以吃亏,做事不能吃亏。”

  面对软件市场两极化的发展趋势,赵伟国把同方电子定位于行业中的应用和创新。

  自电力改革以后,通过资产剥离,电力行业已经从原来专注于单一部门级的专业系统层面,上升到对整个企业已有的业务系统进行整合。这种ENI(企业应用集成软件技术)在国外是很大的一个行业,同时也是国内电力行业中相对高端的一块。2001年12月,同方电子开始进军电力,并通过云南省电力公司呼叫中心项目全面步入行业信息化。2003年成功并购清华同方应用信息事业本部电力事业部和北京清

  华能源仿真公司,进一步壮大了公司的行业基础和业务实力,并在技术高端领域寻找到新的增长点。

  与此同时,体制改革对信息化提出一些新的要求,一些发电集团和省网公司对信息化也提出了一些新的管理思想。在融合这些思想的管理软件方面,同方电子投入了比较大的力量,对于电厂仿真业务等已有的优势领域,继续保持领先。在系统集成方面,同方电子也对电力行业目前比较关注的存储、备份、网络安全给出了比较完整的解决方案。

  在做强做专电力信息化的同时,同方电子在“知识软件化,经验工程化,服务专业化”策略指引下,进入金融信息化领域。

  “目前,IT已经成为不少金融系统的生产手段。最近几年外资银行的涌入,国内银行升级换代,创造了非常好的市场空间,所以同方对这方面的投入肯定会越来越大。很多人看来金融是走下坡路了,但对同方来讲,这是一个蓬勃发展的业务。”

  在金融行业,同方有两大系列产品: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管理系统。前者的设计理念是把会计核算和业务进行分离,增加新业务非常快。地方商业银行没有这种人才,但是把这种门槛给他们降低了,就可以很好地进行竞争。后者不但是快捷的业务支撑系统,还提供管理能力。

  “行业的发展决定企业有多大的发展空间。电力和金融是两个比较大的行业,同这两个行业携手发展可以达到一定规模。”

  同方电子今后会向哪个行业发展呢?

  赵伟国说:“同方电子主要是把软件做好,重点是电力和金融行业的应用软件,再就是通过亚燃投资集团,投资燃气运营等城市基础设施”,赵伟国不仅是北京同方电子的总裁,还是北京亚燃投资集团的董事长。

  管理像种地

  在赵伟国看来,同方电子的成功主要得益于优秀的团队、清华品牌和依托高校的技术支持。企业要向管理要效益,自身也要从技术向管理转型。

  清华学生,出国的机会很多。赵伟国的同学,三分之二都走了。

  他从未想过要出去。和那些“海龟”相比,缺陷当然是有的:对技术的把握不够;语言能力不行;运作风险资本没有经验。

  “除了这些都是优势。” 赵伟国笑着说,“我们一直在本土成长,在做事的时候对中国的情况有更多了解。软件企业在初创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股东、员工、用户之间寻求利益的平衡。一开始可能都是要赔钱的,没有股东投资,你不可能获得长远的发展,因此在短期利益上对员工要照顾多一点,长期利益上要给股东更大的设计,同时为用户提供比较好的服务。”

  作为土生土长的软件企业家,赵伟国把企业管理比喻为种地。 管理是个细活儿,特别对于中国的企业来说。客观地讲,国内企业无论是管理能力还是管理方法和国外企业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管理问题很多时候要靠管理者现场的协调、沟通来解决。

  “我小时候在农村呆过,知道种地首先要松土、浇水、施肥、播种,然后要去锄草等等。你应付它,土地反过来就会应付你,最后是收不到好庄稼的。对于企业的管理也是一样的。你投入的心血多一点,解决的问题多一点,对它的成长关注多一点;对于企业的绩效来讲,就会好一些。”

  赵伟国觉得管理一个企业的员工,第一个是事业要大家一起做,第二个是基本的待遇问题,第三个是氛围问题,就是企业的具体气氛如何。三件事当中,第一个大家可能看得到,这个问题很直接;第二个待遇也看得到;第三个,企业文化,可能需要花很多心血去建设。他觉得国内企业也许说的比做的要好一些。

  莫问辛劳有多少,耕耘自有新收获,是赵伟国的座右铭。那么在这块“地”上,赵伟国自己,又收获了什么呢?“企业成长起来了,对我个人个性的成熟,商业眼光都有好处;要把国际上企业管理的先进经验、理论和国内复杂的企业生存实践结合起来。”

  英雄本色

  “中国人讲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我们现在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主要敌人是你自己,第一要想清楚,第二要行动起来,第三要把它做好。”

  2005年3月29日,中国“2004年度中国软件企业十大领军人物”在北京揭晓。

  台上的赵伟国热出汗了。因为他旁边的九位领军人物中有七位都是国际软件厂商的代表。

  他想到了中外软件企业的差距。这对中国软件企业来说更多的是一种压力。

  “对于现在的中国软件企业来讲赚钱才是硬道理,只有赚钱才能生存下去,活下去。否则对企业的生存来讲是没有价值的。”

  2005年7月,赵伟国当选全国青联委员。

  在外人眼里,赵伟国无疑是个成功者。

  他自己并不这么认为。他觉得“今天算不上成功,只能说是有机会做一点事情。成功永远是相对的,你只能说你成功地做了一件事情,不能说走到今天你人生就成功了。我现在生活很充实,我喜欢现在的生活,喜欢今天的工作和事情。这其实也是在实现理想。”

  赵伟国的生活,其实是很单一的。虽然开宝马,却没机会飙车。运动的时间也基本没有,只偶尔爬爬香山,爬爬离他办公楼不远的百望山。买了两副高尔夫球杆,没时间打,结果都被别人拿走了。因为业务和管理原因,3年来去新疆去了50多次,去天池和吐鲁番却都是陪别人去的。

  也许是为了缓解压力,三年前,他开始吸烟了。

  从10点半到12点半,接受我两小时的采访后,他的烟缸里留下十多个烟蒂。他吸“中南海“,圈内的人称之为“IT烟”。

  当问到做企业是否“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感觉,赵伟国点点头说,“说没有是假的,不过要举重若轻,举轻若重”。

  赵伟国自己总结了企业家应该具备的五大素质:

  社会理想。尽管企业是个利益体,但企业家不能单纯追求商业利益,激励一个人不断努力的动力,是发自他心灵深处的对社会的责任。

  政治智慧。企业家要不断前进,必须要有政治智慧。

  商业头脑。这是一个企业家必须具备的。

  管理能力。这也是企业家必须具备的。

  义气。企业家做人要讲义气,有真朋友,这样关键时刻才有人帮助,认识人多没用,关键要有铁哥们,有铁领导,铁同僚,铁下属。

  在谈到管理时,赵伟国说:“我觉得氛围的保证既有管理的因素,也有企业本身的领导人所形成的氛围。有用的就是最好的。现在有很多管理书籍和演讲。国外又有很多成熟的管理经验。

  特别像我们作为行业信息化软件企业具体的管理实践,必须把管理与包括中国工程师们特殊的情感需求的东西结合起来。就像我们每个人有自己的特色,都有自己的长相、性格,关键是有用,有效果,企业获得发展、员工获得成长、股东获得回报。对于企业来讲,是只有结果没有过程。”

  业余时间他喜欢看书,出差用的行李箱里装的几乎全是书。曾国藩的《挺经》基本是不离手,管理畅销书《基业常青》和《执行》也常常在桌上和囊中。

  对中国传统的文化,他一直情有独钟,《论语》、《道德经》、《易经》、《史记》、《三国志》、《资治通鉴》都是始终喜欢的,常反复读。也爱看《毛泽东选集》。

  也偶尔看看电视,最喜欢看《莫斯科保卫战》和《雍正王朝》。

  做企业久了,思维也不自主地这么走:看电视剧,也能想到企业上。

  武装斗争就是企业自身要有实力基础;统一战线,就是朋友要越来越多,敌人要越来越少;土地革命就是企业做事大家都要有好处,这样就有许多人支持你。如果你只考虑自己要好处,这事可能就做不成。

  耿直、严谨,也率性,是个性情中人。

  临时找不到西装,他会去当代商城买一套(当代容易停车)。

  “消费没有固定的牌子,穿什么无所谓。最重要的是责任,对股东,对员工。看到社会底层人生活的艰难,你就有责任把企业经营好。”

  对自己的企业有责任,也时刻不忘对社会的责任。同方电子及其关联企业多年来一直把支持希望工程、关爱残疾人、支持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做。

  从2004年到2005年3月,用各种形式向社会捐款近3000多万元。其中给地方党委组织部门捐了2500万,送地方干部到清华培训。

  “今天的中国社会依然是政府主导的,政府是由干部组成的,干部素质的提升,对整个社会都有好处。”

  赵伟国的初衷很本色,就在“敬、畏、诚、谢”的

人生感悟中。

  在一次同方电子对“六一国际儿童节”盲人学校的资助活动中,他说道,“我们是清华的企业,源自教育,回报教育是理所当然的。今后要多关注、支持那些看不到阳光,不能和其他人一样享受生活的残疾孩子。让他们感受社会各界的温暖,也像普通孩子一样健康成长,真实感受社会的科技与文明,将来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也希望我们的行为能带动整个社会的行动。”

  同方的信念很执著。持之以恒地做下去,为社会尽绵薄之力,为未来聚希望之光。

  “2001年底这里还没有多少公司。”望着窗外的上地信息产业基地赵伟国深有感触,“现在是楼厦林立,车流如潮;夜里是灯火璀璨。

中国经济发展多快啊。”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