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现场演讲嘉宾进行圆桌讨论IPTV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4日 11:11 新浪科技 | |||||||||
![]() 图为:现场演讲嘉宾进行圆桌讨论IPTV。(骆磊/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科技图片 新浪科技讯 2005年11月24日,由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多媒体应用专业委员会主办,智达市场策略顾问有限公司承办的中国IPTV产业政策及技术、标准研讨会在北京新世纪饭店召开。在此次会议上,将首次深度沟通IPTV产业政策。新浪为本次研讨会独家门户网络合作伙伴。 图为:现场演讲嘉宾进行圆桌讨论IPTV。(骆磊/摄)
以下为对话全文: 主持人: 再次感谢各部委领导、各位嘉宾的精彩发言。相信各位对IPTV现状和发展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下面将邀请各部委领导、各位嘉宾对IPTV策略方向做进一步的高峰对话,有亲各位领导和嘉宾。他们是:信息产业部侯自强先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兴通讯通顺铭泰CETC代表,有请各位嘉宾上场。 下面首先请各位做一个自我介绍,介绍自己对IPTV一个简短的理解。 刘总: 对于IPTV这个问题的讨论,我本人有很深的感觉。在信息领域里,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发展的非常快,经常看到一些看不懂的东西。IPTV也是最近一段时间之内出现的,逐渐在媒体上被大家认识,之前说出来不一定知道。就IPTV来讲,原来我的印象是就是可以点播的电视,自己随便看一下,看一个电影片大概比现在下载容易得多。后来看到跟高清电视有竞争。现在我的感觉跟高清电视不是竞争的关系。好象本质上还有一点差别。高清电视本身是传统电视进一步显示质量的提高,无论是数字式的还是传统的。IPTV我感觉好象是IT的升级,升级之后比原来画功能更强大一点。我的理解是不是准确,还请在座的指教。 俞义方: 首先IPTV所涉及的技术是流媒体技术。但是他的发展跟目前的技术全部都是关联的,是软交换的。对于固网运营商来说,IPTV对传统的固网运营商来说是一个重大的变革,真正走向了质变。 龚定宇: IPTV这个名词整个行业得考虑一下怎么定义。因为一个传统的电视接了机顶盒叫IPTV。如果用等离子的接口接了电话更像IPTV。或者是拿MP4接到电视上播放,是不是IPTV应该更广义的考虑,用IP的技术手段收视视频的节目。 罗实: 现在的IPTV已经不是最开始IPTV很狭隘的定义了。IPTV应该是一种平台,一种很开放的平台。他在上面有很多业务,我们感觉他是互联网上又一次新的革命。他带来的是什么呢?它带来的更多的业务和更多的服务。他是因为他把互联网和TV结合起来以后,它有几个很明显的特征。 第一,随着网络互联网的带宽,他有很好的分发网络,以前在互联网的业务,受带宽限制的业务现在可以很好的发展。 第二,TV的受众,电视的受众比互联网大很多,会有更多更实在的需求。电视的方便性也给业务提供商提供了很大的想象空间。这里会有很多的业务发展机会。我们感觉IPTV应该像一个广场一样,你可以在上面做你很多想做的事情,包括擦皮鞋都没人管你。这是我们对IPTV的理念。基于这种理念,刚才很多专家提到了,开放性的平台,稳定的平台是很重要。 主持人: 下面可以自由提问,政策、策略、技术方面的都可以。 提问: 我现在在制定IPTV网络接口标准,已经通过第一论的讨论。我想问一下,数字电视和IPTV之间有什么差别。 侯自强: 数字电视还是讲从广播频道传播的。现在数字电视标准国内在定,有线的、地面的和卫星的都不同。现在有线比较明确了,地面的还没出来。这里实际上牵扯一大堆的问题。 比如说数字电视的编解码,到今天为止所有的数字电视标准都是统一的。从数字上来讲,IPTV是从互联网上起来的。讲一个笑话:IP这个名字起的实际上很有意思,当年IP电话出来了,是97、98年。老百姓说什么是IP电话,IP电话就是一大堆号码打着特别便宜的的电话。老百姓知道有一个IP电话,他这么理解,也对。今天讲IPTV名字很响亮。这是一个演化过程。互联网有一个好处,计算机是你的,这个打不开再下载一个软件。互联网视频就是多标准的体制。前面回到IPTV上,至少编码标准是一个过程。现在国内IVS做的很好,这牵扯商业问题。从标准角度来看,数字电视那边动牵扯的问题更大。IPTV相对下面空间大,因为它本身的问题就很多。 我觉得IPTV最初做的时候,是有点进口,国外有些地方开始宣传。在美国小的城市、小网用的法国电信,法国电信播IPTV的平台是ARUP,香港电信盈科在海外算是比较成功的一个,但是他是赔钱的。这是一个有潜力的市场。但是今天运营商迫切需要扩大它的ARUP值,增加新业务,这是最大的运营商的区分。 但是运营模式照搬海外绝对不行,我的观点是在互联网上做主播,刚才中兴讲改造东西很讨厌,什么老设备都有,要支持多播。这个状态下花了很多钱,都不如双模。一个今天的IPTV是一个大框,他包含的内容都该发展,就像IP电话,当年老百姓理解的IP电话和现在理解的不一样。 主持人: 谢谢侯老师精彩的回答。提问前作一个作一个自我介绍。 提问: 三网合一可能会从终端开始,我们是杭州主要的支撑厂家。我想问一下,现在华硕在扩张过程中,签了很多伙伴进展比较顺利。我想问一下在座的各位领导,从宏观政策面评价一下杭州模式,以利于我们今后的发展。 谢谢! 提问: 我是现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负责一个新媒体研究。网络广播和网络电视的课题,这个课题正好涉及这两方面的内容。刚才他们问的华硕杭州的模式我们也一起做过调查,我们对这个模式也有充分的肯定。 从个人来看,应该是杭州模式带来了我们一种比较理想的经营,因为夏新做我们的广播,把广播数字电视充分利用起来,看电视我觉得广播网我们国家应该是价格最便宜的,性价比最高的。杭州模式通过它的数据线和交互而实现的,我觉得这是一种模式。而且它的运作模式是比较成功的运作模式,我们在这个里面控股还是属于我们广电部门的。杭州大致已经完成了大概是50万户,他们的IPTV一直是保持20%的比例,他们推广的时候基本上是14块钱,交互业务35块钱,完全是通过市场订购的方式,大家愿意接受这个业务我就送这个节目,也是我们经常讲的二八规制。当然还有一些高端用户定制上百个业务,从我们广电来说对这种模式是充分肯定的。 主持人: 下面还有提问的吗? 侯自强: 实际上现在的杭州模式是有线电视单向,加一个五类线的双向。因为宽带线和杭州在搞这个事。这个事本身的特点是什么呢?是以广电为主。网通在杭州信息港是6%的比例。其是以杭州信息网为主,但是它有电信ST的许可。这个模式现在据我所知可能有20多个在和华硕签约。这里面有两种: 第一,五类线的网。 第二,最近ADSL的技术进展很快。 这样它的上行能力不断的增强,现在据我所知有些城市广电在进行有线电视网的改造。我听天津的计划是很激动人心的,光缆放的很低,这样的话他的交互能力会很强。尽管在第一轮的竞争中本来广电应该有机会分担,但是第一轮竞争中落马了。现在一些城市广电在做改造,同样可以提供双向。这样的话,我们讲IPTV的载体可以是接入网,可以是五类线,可以是ADSL,现在的ADSL在上海又在设ADSL2。实际上,这种宽带接入网络的多样性在今后还会发展,这些平台都是交互平台。 所以,机顶盒支持多种接入方式的多模,实现终端业务这个大趋势我想是不会变的。但是在市场机制下竞争会走向哪里大家都在试探。 刘总对IPTV的技术方面和竞争是两大主体。但是我感觉还有一方面得关注,就是供给方和需求方、生产商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市场有多大?可能还是一个需要讨论的问题。现在我听到很多逻辑,无论是广播系统还是电信系统,都有资金、力量、制造能力,到不着地方投。开了之后最后要用起来是需要花钱的,刚才侯教授讲了,现在价钱是100块跟60块,它是第一次费用还不是全部费用。比如现在是个性化,IPTV个性化的就不一样了。一家之间看一个电视他可能看几个电视,这个帐是怎么算的呢?就不一定了。 现在有一个供应商,别人都可以互动,别人拿着东西上来的话可能都需要花钱来买。这么算起来可能比第一次多得多,我们家里上网的费用大概是几百块,比表面上多得多。不光是竞价问题,现在ST在市场经济的诱导下,就不好多说了。反正每件事走可以打官司,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国的信息产业,包括互联网也包括的清技术电视、IPTV这里面的发展,和它到底和老百姓的支付能力到底是多大,比如是人口的5%还是12%?就算一个月100块,如果作用北京这样一个城市大概也是有相当一批人是支付不起的。低保家庭基本的收入可能支付不起。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说的是什么意思呢?整个互联网现在和相关的信息技术它的市场在前阶段中国是看好的。 我们现在享受的互联网跟发达国家是类似的,定价方面虽然是低一点,但是也不是低很多。我讲这个意思就是要开发商在运营的时候,对市场的可需求性一定要做一个慎重的测算。这样的话才能够真正的做到盈利。 提问: 刚才我们谈到中国开展IPTV的业务,我自己感觉应该说挑战还是非常大的,刚才候教授已经谈到了。国外通过免费的方式或者可选择的方式,看电视的方法是非常少的。现在关于版权保护问题,在国内相对来讲也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这样的话使得很多内容提供商他们不愿意把IP的方式作为发布内容的首选方式,这样的话从这个角度来讲也变的不是非常有挑战性。现在IPTV的收费是60元预付,现在20块钱也是一个很大幅度的提升。我想问一下,IPTV从一个什么样的角度,需求从哪儿来?如何来克服这些挑战带动真正意义上的需求,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如何找出客户,为什么在这些条件下他仍然愿意选择IPTV作为收看的模式。谢谢! 刘总: 我个人的感觉是有几种可能性,就看政府的产业政策怎么引导产业的发展。如果内容的产权保护确实得到了保护,我相信会有新一代的节目专业节目制作人员,为这个媒体的特点制作特别的节目。这会使得IPTV最终技术等等其他的一些问题得到相应的解决。如果说,知识产权还不能完全得到保障,处于各种原因或者任何原因。我个人对IPTV上电视这个事,通过机顶盒是非常不看好的。因为我认为它带来的与电视的价值如果得到只是电视的节目,或者电影院的节目,又只能上电视价值不是很大。可能计算机上会发展出一些以广告收入为模式的新的低质量的内容的产生。 如果知识产权得到保护,到质量的节目会拉升带动IPTV的发展。也就是说,现在驱动所有这些应用的计算机技术会更加发展。电信运营商得不到任何的提升,因为低质量、低成本,老百姓不想付钱,不愿意付钱,ADSL的使用率会大大提高,但收费不会得到提高。我个人希望看到知识产权得到非常严肃的保护,使得我们这个产业能够从真正的源头上,也就是从节目上得到发展。 俞义方: 其实互联网上的业务运用大家可以看一下,互联星空等等上面已经有很大节目了。其实在IPTV这种形式上,刚才英特尔那位同志提的非常好,IPTV的发展绝对是在业务上。如果说单纯的放在视频类上面,放在中国市场上肯定不会有高的收益。因为像数字电视这样的收费政策肯定跟它不一样。大家回过头来想一想,假如说中国电信应用它的IPTV网络来做同样事情的话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这种收入是绝对不一样的。 如果说IPTV发展到千家万户了,大家去外地吃饭的时候,很简单这是可以改变人的生活的。IPTV在一定的用户群基础上面,后续如果说IPTV这个产业通过发展绝对是可以的,但是大家目前有些是想不到的,这是我们中兴的观点。当用户群庞大的时候,当家庭的电视机作为一个信息来源显示屏的时候,当它的信息来决定人们生活的时候,我觉得IPTV真正的就发展起来了,这是我的意见。 提问: 我是来自新华社的。我有一个问题请候老师和各位专家讲一讲,刚才领导都讲过基于IPTV的传播,现在电信和候老师讲的基于P2P的发展,哪个在现实情况下更具有操作意义。 侯自强: 现在我们IPTV做的点播,基本上是客户基于服务器模式,产生用CBM的模式把节目往下放。这个模式最大的瓶颈还是服务器的瓶颈。现在一台最好的服务器一千个流并发,每户的带宽只有64K,就是看一个豆腐干电视,要支持300K的流媒体,我能够支持全屏看就支持不了多少户了,100户并发也支持不了。现在说是提供这些服务。但是,用户宽带是500K包月,所有玩宽带人都知道,什么时候能用到500K的带宽呢?很少。大部分是用不到的。现在来讲,IPTV提供拾遗点播节目的时候它的局限性还比较大。如果真是客户大家都上,这个网络的压力会非常大。从技术角度来讲。 这个时候服务器瓶颈会大量的消除,但是带来什么问题呢?P2P浪费我们的流量我说这话不对,P2P充分利用了网络的流量,对用户来讲每个用户都得到了宽带服务。那是真把500K吃足了。这个时候对于运营商来讲最伤心的是什么呢?不是他自己网络内部的流量,网络内部反正建好就这么多了,他交不起结算钱,所有的运营商最后都要连接中国电信的网上,中国电信最大网通是老二。他们两个别人跟它连的时候都得收钱,而且收的很高。所以小的ST交不起对接的钱。因此,在对接的地方有瓶颈,这是目前的状态。对接瓶颈最近的技术是P2P。这个东西是缓解一部分压力。 现在有很多P2P的网站,这上面可以看时适时的电视广播,可以看点播还可以看一些博客。实际上,一个简单的网站不要改造网络,就有可能做今天运营商用传统的IPTV的方法来做的事情,这种网络很多,你可以去体验一下。在目前的状况下,我的观点是必须从媒体演化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要用更长远的眼光,不要局限于今天某一项。现在只是冰山一角,只是刚开始,后面的事非常多。 我举一个例子,现在在学校里面P2P流媒体是最兴旺的,学生看什么呢?学生宿舍里没有电视但是有电脑。他的电脑P2P上网看体育、球赛。看球赛哪儿来的呢?CCTV5。你播CCTV5算不算侵权呢?CCTV5买一个版权在中国境内播放,现在P2P一播放全世界各个地方都可以看。所以网络的通达性使得一些知识产权问题进一步扩大了,因为大冲破了地域的界限。 现在一方面是运营商办的宽带网站,刚才讲的知识产权问题这里有不少,小的运营商搞的盗版更多。再一种是不是运营商就是网站,以P2P为代表的,这种网站现在很多,要看内容也很多。而且只要互联网宽带比较好的话,看起来也相当流畅,这些东西将来都会对现在的运营商IPTV网络产生竞争力。所以我们必须从更高的视角看这个问题,不然你以后的路会走不通的。 提问: 我是IBM公司的,我叫陈涛,来自广州。我有一个问题也是关于IPTV的内容分发网这块。在国外包括香港的盈科11月份我在广州电视台,专门做一个介绍。国外香港还包括台湾很多中外电信,他们在IPTV方面大多数是走了叫电视的模式。也就是说,他们在网络的建设上,他们是以电视为主,然后是以VOD为辅,中国的IPTV包括前几年进行的流媒体,正好走了一条相反的道路,以VOD为主。建设VOD是非常费钱的,它从前几年流媒体互联新通,现在使用的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包括以多波的技术来实现VOD,类似于VOD,但是它是很省钱的发展思路。这个问题也跟很多人讨论过,但是一直没有得到答案,今天请几位专家指点一下。谢谢! 刘总: 我试着说一说。为什么中国的IPTV它不会以电视为主呢?这可能要从中国的特色来考虑。因为中国的电视有它很独特的任务和特色,它和国外很多是不一样的。刚才侯老师也提到了,国外电视的收费民众很习惯,不光是一个习惯的问题,因为在中国的电视它从来都肩负着一个公益性的问题。中国电视肩负的责任更重大一些。如果想通过TV的方式来获得利润,在中国可能不太现实,刚才很多专家和教授都提到了。不能单单从视频业务上面怎么去得到利润让行业健康发展,在它那个上面可能很难支撑,这是中国的IPTV和国外的IPTV最大的区别。 还有一些地方更细致了。比如说国外的一些节目管制和中国的一些情况可能整个都不太一样。 侯自强: 最根本的问题是中国电视太便宜,收费太低。所以说现在我讲收入,如果你就是数字电视,一个月现在收14块。如果你增加一个交互,有宽带交互,可以点播和平移,再收35块一共是49块,这是目前杭州的收费。在哈尔滨广通和上海文广收60块,包括主播的电视,包括拾遗、点播和信息服务,同时在哈尔滨广通、有线其在推数字电视机顶盒,那个一个月十几块,所以他看电视他绝对看十几块,他不会看60块的。我听广电的同志讲很有意思,从模拟电视整体平移到数字电视机顶盒不要钱,加几块钱,加6-10块钱,很多老百姓就是不要,我看着挺好,我换什么呢?6块钱有相当一部分人要。刚才那位同志提的问题,这确实是存在的,也是有问题的。所以你要吸引人,在中国环境里你靠电视网络是不行的,最好的是拾遗和点播。但是有多少人向往这个呢?刚才董主任讲了,在杭州14块现在是60多万户。 俞义方: 其实我们很早就分析意大利IPTV厂,一开始他们的状况是以盈利为主。中国方案的本身就定了是以节约为主,并且随着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机顶盒技术的发展,原来是不可想象的,随着PC的发展,把带宽省下来以后再去干别的事情。在国内其实也是一样的,VOD也可以解决点播的压力。 目前整个IPTV是属于一点试点摸索阶段,IPTV跟TV有一个最大的缺点,IPTV可以完全把用户的使用模式给替代掉,如果说点播达不到的话,IPTV成本可以大大的降下来。IPTV系统由于它构架成一张网状,到某个上面超过负载能力的时候,它可以通过旁边的点来做业务调度。所以说对网络的影响,首先是由各个省它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样,用户的喜好不一样,它为各个省、各个地市都有可能,IPTV的使用模式是不一样的。对整个用户计费,到底是以点播为主,还是以VOD为主呢?当然去点融播了,那是通过主播下来的,不在并发流的处理能力的。 另外,对于中国的TV市场,说实话中国的TV市场没有细分用户。可能在几年前,这种应用模式大众化可能能满足用户的需求。我们春节的时候一家老小都坐在电视机前面看电视。但是随着社会经济能力的区分,用户的需求在改变,我刚才说过了,目前的用户需求已经到了个性化、自由化的阶段了。这种套餐肯定不适合目前社会的发展,恰恰TV式的交互方式,比如说我可以用高清,有中清,有普清,肯定会为不同的用户群制定出不同的则略。对于大多数用户我有一个考虑,对于特别高清的用户我也有不同的策略,来满足不同的社会需求状况,这样的话在于促进IPTV的发展。 整体来说,对网络的影响对后序的业务发展还是有好处的。目前大量的广告打乱了老百姓看电视报的习惯。现在我相信老百姓电视机打开以后从第一台一直调到第五十台,一直在找自己喜欢的节目。但是我爱看的节目在哪里?好不容易找到了,但已经过去半截了,怎么办?只好从街上买一个盗版的过来,把前面的补上。这种模式确实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所以才会有IPTV,今后数字电视或者电视的竞争,它肯定有自己的特长和需求,就是满足目前社会发展的需求。 中国的电视节目广告太多,因为中国的电视基本上靠广告来支撑产业的发展。而不是说依靠内容来支撑发展,大家看一个片子基本上等15分钟,不停的放广告。现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当一个用户不停的看广告的时候他肯定没兴趣了。 比如说目前的广告花了很多钱拍一段广告以后,你只能在某一时段播出来,播出来以后就没有了。假如说我把这个楼盘的广告用到IPTV上面,这对用户来说,对我们内容供应商来说,对各种楼盘的制造商来说大家都是盈利的,所以这个模式需要改变。不像以前拍了很多片子封起来,这对内容制作商来说是一种浪费。 罗实: 在新产品、新技术开发方面,我作为一个消费者我明显的感觉到,有功能是不用的。举一个例子,从一个电视买来到报废大概有2/3功能我们还不知道。计算机软件包括现在的办公软件,里面的功能从买过来到更新,里面95%的功能大家不会用。我说这是什么意思呢?从开发来讲肯定要花成本,从未来得发展,到最后得慢慢的提高。现在无论是硬件和软件他都有受众面。在它的机顶盒报废之前,这个功能还没有多大作用,你开发出来对还法商是一个负担,对用户也是一个负担。 从交互的角度来讲,我觉得从信息技术还法着眼于未来,这样的话价格合成本降低一点,这样市场更大一点。而不是一下子着眼于第二代、第三代。 提问: 我是来自上海的电信运营商。我有几个很困恼我的问题,希望可以帮我们解释一下。 第一,IPTV发展的重点是什么,是内容还是运营。如果是内容的话我们看到数字电视发展到这么多年,它的核心是什么,为什么数字电视在上海和其他地区平移了免费送机顶盒用户还是很低。现在如果发展IPTV的话,因为现在有互联网的传播版权,也有广电总局的限制,在版权方面IPTV是不是也要受到限制,是否是现在互联网版权的内容也可以放在IPTV上播,而互联网不能。 杭州有20%的点播,但是我们发现杭州的点播是以互联网的方式放上去的。这样的话能否在内容上做一个管理限制,还是有以后有一个趋势把以后的内容放松。 因为上海也在考虑,为什么在国内VOD发展不好。很简单的例子,在中国一个设备不是100美元,是800人民币,这是一个投资回收期的问题,是否能够真正的把投资回收期做到平衡。如果IPTV发展的方向是应用,我们现在有没有必要把很成熟的电脑应用到电视上,因为我们知道机顶盒不管谁来承担,机顶盒发展是很快的,我们是否能收回投资的成本。国外做的很好几个服务,是赌博和博彩和成人节目。我希望台上的几位领导都给我提示。谢谢! 罗实: 我觉得这个问题问的很好,其实这个问题也是我们在考虑的。IPTV究竟是什么东西呢?到底是内容还是什么。我们觉得IPTV应该是一个平台。包括我们说的很多靠业务来赚钱,实际上它是在IPTV平台上面。它今后有什么样的业务,是不是计算机这些呢?我觉得上面很大一部分业务不是按照现有计算机上面的很好业务。它将结合两个层面的东西。 第一,PC上面的网络通达性。 第二,它结合电视的方便性和受体的众多性,会有各种各样很方便的业务。 比如说,举一个例子,每天开电视,到晚上我想喝杯啤酒,我需要到计算机上给外卖说给我一个啤酒,我还要开机启动,如果是电视就很方便了,我手指一摁就可以了。包括很多习惯,就像中兴公司的人说的,当它的受众达到一定程度后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甚至对我们的生活习惯产生很大的影响,IPTV它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它同样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习惯,这是我们对IPTV的看法,它只是一个平台。后面的业务靠更多的人去制作、创作。 主持人: 非常感谢感谢罗总的精彩回答,网络改变生活,IPTV改变生活。我们上午的会议告一段落,非常感谢各部委、各位嘉宾的精彩发言。相信各位对IPTV现状的发展已经有了全面的了解。在下午的时间里我们会对IPTV的技术、产业政策进一步的研讨。 谢谢各位领导和嘉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