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洪章:英特尔产业总动员 续梦维纳斯计划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5日 10:53 计算机世界 | |||||||||
计世网消息 近日,英特尔IDF大会上。 随着一曲贝多芬“欢乐颂”,英特尔携方正科技、海信数码、联众世界、微软、TCL、清华同方、东方宽 频和搜狐八家厂商的代表们鱼贯上场,围席而坐共话数字家庭。这不禁让人们想起六年前3月份的深圳,同样的众星捧月,另一个主角微软推出了中国电视用户上网的“维纳斯计划”。当年的“维纳斯计划”并没有结出果子,海信、TCL等
然而在数字电视和IPTV推广仍显不力的今天,数字家庭能否续梦六年前的“维纳斯计划”,各产业环节能否利用这一机会重新洗牌、重新排位并走出低利泥沼,接过接力棒的英特尔在这条路上是否会重蹈当年微软覆辙,在到达数字家庭这座富矿的途中究竟要付出多少,一系列足以让人心情沉重的话题,现在还无人能解答。 多米诺骨牌倒下 厂商逐鹿数字家庭 1999年3月,比尔·盖茨亲临深圳发布“维纳斯计划”以图开启一个空前巨大的市场。联想集团柳传志、海尔集团张瑞敏、四通集团段永基、步步高段永平均到场助阵,AMD、C-Cube、ESS、联阳半导体、菲利浦等硬件合作厂商也参加了现场演示。 “维纳斯计划”是微软专为中国家庭电子消费市场所开发设计,其核心思想就是在电视上安装一台机顶盒实现上网功能。当时的机顶盒基于X86架构,并预装了微软的操作系统。比尔·盖茨的打算是想让当时拥有3.2亿台电视机、4千万台VCD的中国老百姓都通过电视上网。 5月,“维纳斯计划”发布不久,海信就推出了“网络电视机顶盒”,联想、四通、上广电、海尔、TCL、创维和裕兴等厂家,在10月纷纷宣布相关产品出台。但是谁也没有想到,时日不久,维纳斯计划的发展形势就急转直下,最后竟不了了之。 虽然微软的“维纳斯计划”太过超前,但是它却启蒙了数字家庭今天的市场契机。2005年10月27日,在上海举行的IDF大会上,英特尔携众多厂商隆重发布了欢悦平台,众多国内厂商纷纷推出产品,再次点燃了国内厂商的圈地冲动。 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在2005年末最为喧嚣业内盒子之争:盛大盒子、海信盒子以及刚刚面世的长虹朝华盒子的纷纷涌现。 与盛大和海信不同,长虹朝华推出的盒子选择了AMD作为芯片合作厂商。长虹朝华总裁祝剑秋向记者透露说,双方将要合作在全国推出100个数字家庭体验店。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长虹总裁赵勇极其看重祝剑秋领衔的长虹朝华,并划拨几个亿的资金大力支持其发展,希望长虹朝华能成为长虹向3C转型的急先锋,并为长虹开拓新的发展空间。此前的9月22日,长虹朝华与AMD结成战略联盟,双方将在数字家庭的策略、产品和服务等方面开展一系列战略合作,11月11日,长虹朝华正式发布了数字家庭产品-长虹数霸,根据产品性能不同划分为三个档次,其价格从3000-9000元不等。 在此之前的10月14日,海信联合英特尔举行“海信-英特尔D-HOME体验馆”揭幕仪式,并正式推出了海信盒子,这款产品定价为9000元。海信数码总经理周险峰告诉记者一个月之内,海信数码会从低到高推出不同档次的海信盒子。目前海信与英特尔所建立的88家体验店还是以体验为主,销售为辅。 而在销售模式上,各家厂商都在探索之中,长虹朝华总经理祝剑秋向记者形容说,在数字家庭面前国内外厂商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而商业模式的创立则是关键,谁能打造一个成功的商业模式谁就能成为领先厂商,现在正是一个大规模介入的好时机,长虹朝华来的正是时候。 不管是长虹朝华还是海信数码其信托的集团资源都非常庞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祝剑秋和周险峰都表示要融合集团传统的优势资源来拓展数字家庭产品的渠道。 在面向家庭的消费电子销售渠道中,长虹与海信都是国内的领先厂商,其遍布全国各地的渠道网络成为英特尔、微软、AMD这样的上游厂商必须借助的推广途径。AMD力争长虹朝华则是一个明显的例子。祝剑秋向记者透露说,长虹朝华与英特尔也保持着合作关系,而长虹朝华所推出的产品中也有基于英特尔架构的产品。 产生冲动和梦想的不仅是家电企业,IT企业中以同方为代表的厂商在10月27号上海英特尔IDF大会上,推出了相应的面向家庭用户的电脑产品。在数字电视、数字家庭的产业布局上清华同方一直不遗余力,其产业链条从技术底层到终端设备以及内容制作、增值业务无所不包。 但在这个产业链条上的诸多厂商中,最为独树一帜的是以内容提供商出现的上海盛大。没有硬件制造能力的上海盛大也不冀图靠卖硬件赚钱,它的战略图谋是打造一个面向3C融合的全新商业模式,这比卖盒子难度要大的多。 盛大:苦心孤诣谋新霸主 热炒中的盛大盒子虽然已经在10月18日的中国国际通信设备技术展览会上示众,但是其后关于其何时大规模入市、产品定价、产品功能以及销售渠道模式等方面,盛大一直秘而不宣。 上海盛大历史短促,崛起也不过就在近两年,然而陈天桥以其特有的游戏代理模式,让上海盛大在一夜之间成为全世界的奇迹。但是上海盛大的游戏代理模式并无太多门槛,相类似的竞争对手也几乎在一夜之间布满盛大的周围,盛大开始遭遇过度竞争的危机。 3C融合的年代,陈天桥将目光从网吧转移到了客厅,一种新的业务模式可能会让上海盛大再次成为奇迹,就如同苹果的在线音乐下载模式成就一个新苹果一样。为了实现这一梦想,上海盛大开始了整合产业链的艰苦征程。 为打造一个完整的内容平台,上海盛大为之斥资4.5亿美元,收购边锋、韩国Actoz,投资浩方,完善了盛大的游戏内容产品线,并且圈进了百万计的用户;收购数位红,确保盛大在互联网延伸平台,在移动娱乐内容领域的先入优势;之后成立盛大新华,开发即时通讯工具;而最为震憾业内的则是强行入主新浪,抢占新闻资源的至高点。 上海盛大在内容上的整合内架已经基本搭建完毕,而接下来则是跳出自身去寻求整个产业链条上的合作与互动:将内容装进盒子、寻找硬件制造厂商、与电信运营商进行合作在技术与标准上与多对接并争取网络资源、与政府合作取得牌照和运营权,等等,不一而足。 2004年6月8日,盛大与英特尔签署谅解备忘录,2005年10月27日上海盛大与英特尔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将联合推广基于宽带娱乐内容与服务的数字家庭娱乐平台——盛大 EZ 宽带娱乐综合平台,通过此举,上海盛大寻求到上游顶尖芯片厂商的支持。 2004年6月10日,盛大又和上海贝尔阿尔卡在上海签订《谅解备忘录》。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将其ADSL方案与盛大最新的在线游戏“捆绑打包”,共同卖给电信运营商,这是盛大难能可贵的一种销售模式的尝试。 2005年5月盛大与四川长虹在长虹总部绵阳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由长虹、盛大与微软三大厂商组成的内容、网络、硬件组合正式浮出水面,业界分析,盛大将提供网游内容并进行运营,长虹则负责硬件制造,通过此举,上海盛大解决了硬件制造问题。 2005年7月,盛大在上海正式启动内容合作伙伴计划。包括环球、UBI、百度、苹果、美影厂、证券之星、深交所、通力、柯达、新东方在线等等,近50家有着相当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内容提供商共同云集到盛大的面前,一个庞大的内容平台正在盛大手中缔造。 从软到硬,盛大似乎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但是,现有网络宽带条件能否让盛大的内容平台得以施展也是一个现实问题,老百姓的消费习惯以及接受度则最终决定着上海盛大盒子推广的速度甚至于生死,目前看来这一切都还欠成熟。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市面上一直没有看到上海盛大的实际性的销售动作。 同洲电子是亚洲最大的机顶盒制造厂商,公司IP国际业务副总监曹莉华博士告诉记者,盛大的盒子如果不能兼容电信运营所制定的标准和协议,那么他的盒子只能玩他自己的游戏,而一旦运营商想把VOIP和EPG等业务加到盒子上去,盛大盒子就无法收看电视节目,目前电信传输以及接收上链路上的标准都没有确定,盛大不太可能忽略不管而强行推广。 而在网络上传输内容还要涉及到文化部以及广电总局的批准,尤其是广电对此的限制一直非常严格,国家相关部门还没有对上海盛大的业务做出明确的定义,也没有出台相应的规范,这也是一开始陈天桥言必谈IPTV,而之后却突然转变一直澄清上海盛大盒子与IPTV的区别的原因所在。 另一方面,由于盒子并没有太多的技术门槛,从海信盒子与长虹盒子的陆续推出可以看出,上海盛大的模式存在被竞争对手模仿甚至赶超的危险,而上海盛大唯一能做的就是抢在人前。然而处在内心的冲动与现实的阻隔之中的上海盛大已经骑虎难下。 英特尔:充当数字家庭引擎 做产业平台可以主导整个产业,这是产业链条上最高的竞争点。2005年2月18日,英特尔进行了大规模的策略和业务调整,将以前的PC、通信等业务部门全部撤消,重新组建以平台应用为基础的五大事业部:移动事业部、数字企业事业部、数字家庭事业部、数字医疗保健事业部和渠道产品事业部。以平台姿态出现,打造整个产业产业生态系统成为英特尔口号。 曹莉华博士告诉记者说:在硬件平台上,处理器是这个盒子中最关键的部件,处理器的性能与功能决定着其他芯片的运行。在成本上,处理器在盒子中占着绝对主导的地位,如果处理器进行降价的话,那么盒子肯定也能降价。而其他部件,比如内存和硬盘的价格是非常透明的,而且内存和硬盘的生产厂家都是非常多的,虽然生产解码芯片的厂家不多,但是相对于处理器生产厂商来说也是为数不少。而处理器厂家则是英特尔一家独大,其它几家都是不知名的厂商,性能上都做不过英特尔。 而当年,微软的“维纳斯计划”中,国内厂商所推出的维纳斯产品的操作系统都是微软提供的MCE,通过这个系统,可以将所有的家庭数字终端连接在一起同步共享数据,包括手机、Xbox、PC、手持终端等。 相同,在10月27日的IDF大会上,英特尔数字家庭事业部副总裁格琳达·多柴克告诉记者:我想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以后更多的数字家庭设备都会基于英特尔架构。 不管是英特尔还是微软都想以产业托盘的姿态出现在数字家庭的面前。 英特尔除了芯片之外还想做更多的软件上的事情,格琳达·多柴克向记者透露说,我们自己本身也会做很多的软件开发的工作,其中包括中间件还有包括本身所包含的相芯片相关的软件。 除此之外,英特尔还以并购的方式来打造平台。10月份,英特尔公司宣布将收购加拿大Zarlink半导体公司的电视调谐器业务,而Zarlink的技术能够将模拟广播、有线电视、卫星电视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被应用在未来版本的数字电视机、数字机顶盒、数字媒体记录器中。这一收购与英特尔今年早些时候对以色列半导体厂商Oplus 科技公司的收购相辅相成。如果这一交易能够完成,Zarlink的检波和调谐技术将被应用在与Oplus MN 301相似的产品中,并被销售给家电厂商。 在IDF大会上,格琳达·多柴克透露说,这个收购行为还没有完全完成,以后的路线目前不能说。但是我相信Zarlink的解调以及调节技术对于我们以后的推出数字家庭平台会是非常重要的。 在当天,英特尔联手微软共同推出了面向数字家庭的一个新平台:欢悦,以后国内外家电IT厂商则可以完全基于这个平台进行3C战略的推广。业内人士分析说,英特尔或者微软对于整个产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渗透力无孔不入。 周险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说,海信与英特尔双方将建立联合实验室,在产品、研发、技术、市场推广上开展一条龙的全方位合作。周险峰同时还透露,一些广告都是海信与海尔联合进行的,而海信全国的88家体验店的建立经费也来自于英特尔,对于数目周险峰拒绝透露。 在此之前,6月13日,英特尔曾宣布设立2亿美元的“英特尔投资中国技术基金”,以支持中国的科技公司开发创新硬件、软件以及服务。在中国合作伙伴名单上,英特尔罗列了一长串国内著名的IT和家电厂商。很明显,英特尔的金手指已经点遍了几乎所有主流的家电IT厂商。 机遇与风险并存 按照通俗的理解,家庭中一切数字化的网络化的家电都要联网,而这比单纯的数字电视或者IPTV要复杂的多。IPTV所遭遇到的一切技术问题和政策问题,数字家庭将无一例外的都要遭遇,甚至更复杂。 业内人士向记者分析说:英特尔的数字家庭计划之所以选择在2005年下半年大力推行,而且斥2亿美元巨资不惜血本,是因为中国政府在3C融合上并没有限制的太死,而且中国电信运营商们方兴未艾的全国范围内的IPTV商用测试以及网络升级改造奠定了数字家庭的网络基础。 记者在采访上海贝尔阿尔卡特时得知,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将为中国网通部署覆盖全国31个省市的长途NGN商用实验网,以及黑龙江、天津两省市的本地NGN网络,改造完成之后,在用户端可实现语音、数据、多媒体三重播放。 而中国电信跟上海文广的IPTV试点范围已经扩大,从原先的17个城市扩至23个城市。中国网通与上海文广合作的试点城市也大举扩至20个左右。而在杭州和哈尔滨IPTV已经成功的实现了商用。对于数字家庭来讲大力推广的契机已经悄然而至。 然而至今,数字家庭都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与业务规范。信息产业部电信经济专家委员会秘书长杨培芳告诉记者说:数字家庭与IPTV最后达到的效果是类是似的,都是三网融合的产物,二者应该呈现一个融合发展的趋势。杨培芳认为,现在的新业务层出不穷,国家监管部门不会在新业务刚刚开始出现就制定一个严格的规范。对于数字家庭,国家还没有明确的政策,但是这里面有一个原则,即对这些厂商的资质与审查肯定要有,要看他们所进行的是基础业务还是增值业务,基础业务就要发牌照,而增值业务就得备案审查,进行批准,批了以后做不好还会停牌。 在技术上,厂商的产品也必须遵循电信运营商所制定的标准。杨培芳告诉记者,涉及到数字家庭的标准,中国电信研究院标准委员会在做,但这个标准肯定是滞后的。曹莉华告诉记者,严格来说,在电信没有确定前端系统之前,厂商一定要按照电信运营商所确定的技术标准和协议来开发自己的盒子,一定要与电信运营商一起来推广,不然会存在风险。曹莉华说,不管是机顶盒还是盒子,都是前端系统最前面的体现,前端系统中不管什么样的业务都必须通过机顶盒或者盒子进行体现。而在标准或者协议中,电信运营商会自己制定一套标准,比如编码方式、EPG等,机顶盒和盒子必须能够辨识才能够正常运行,因为不管是机顶盒还是盒子都处在互动的网络中,比如DVD的快进慢进,任何一个操作都需要用户通过机顶盒或者盒子反馈到服务器上,服务器与机顶盒之间就必须通过一定的协议对接起来。还有节目是否加密,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加密,这些都是电信运营商说了算,所以机顶盒和盒子还必须有相应的软件来解密。 杨培芳告诉记者,以厂商为主导的数字家庭中所涉及的标准与电信运营商所制定的标准肯定是有冲突的,但最后还要统一到适合的国家标准上来,而标准的选择不是政府订死的,将来是通过市场来选择的。 即便数字家庭万事俱备,那还欠着一道东风,就是老百姓会不会买帐,而这也将决定着数字家庭如何从悬空中落地,而这也是考验这个产业的最重大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