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业界 > 正文

观察:联想笔记本是怎样炼成的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0日 13:49 IT时代周刊

  张晖的眼泪让本刊记者始料未及,它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联想的成功其实也是一种平凡的、可学习的成功,它不是神话。

  文/向 农

  假如联想没有收购IBM PC

  联想笔记本的人都记得2002年发生过的一件事。

  那天联想笔记本电脑事业部研发总监常程在台湾合作伙伴的工厂里,像往常一样盯一个客户的1000台订单。此前他已经连续7个昼夜都在生产线旁边,加在一起睡了不到10个小时。眼看最后产品就要上线了,工厂突然说不行,要先给另一个更重要的厂商生产。

  常程一下子冲到生产线前面,用嘶哑的声音冲厂长喊:“要不然你把这些机器从我身上拉过去,要不然把生产联想的机器给我下下来!我现在代表联想的利益,代表客户的利益,你要是不给我,就从我身上拉过去!”当天晚上联想的笔记本如期送到了客户手里。

  据说联想的人在OEM工厂里几天几夜不睡是常事,但是外表强悍的联想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只有那些辉煌的业绩,而且提起联想的成功,很多国产品牌都会说“人家现在是国际品牌了”。

  如果联想没有收购IBM PC,联想笔记本在2005年的情形又会如何?张晖谈到其实2004年的时候联想一直在练兵,非常苦,前期投入很多。“派人长期驻在台湾的工厂,就那么几个月地呆着。我们去和供应商谈每一个细节,谈成本,谈价格,谈外观。我们今年9月份发布的产品是去年12月份讨论定的,所以在那时我们对今年已经充满信心。”

  当《IT时代周刊》提起在所有人眼里联想的成功都是理所当然的,如果不成功才不正常时,张晖说了一句,“在联想成功的背后真的是非常艰辛。”当本刊记者追问有哪些艰辛时,一直在冷静地分析形势的张晖突然激动起来:“太多了!”

  “全部员工都在‘十一’、元旦加班,开会的时候我流着眼泪跟他们说,真是感谢你们。因为我们是联想的,外人也许认为我们很强,但其实咱们每个人在跟联想台式机这样的部门相比时,并不强,拉出去可能我们每个人都比不上人家一个很资深的业务人员。我们是靠着一个团队做事,大家为了一股霸气,为了造就一个中国最强大的品牌,为了走上世界。虽然放弃了节假日,但是我们留下的是尊严,留下的是发展,留下的是带给中国人为之自豪的品牌。”

  说到此时,张晖的声音已经哽咽,“我的员工非常努力、非常可爱。所以要说成功,我觉得应该成功,因为有这么一帮懂市场、敬业、热爱客户的人。”

  成功宝典

  “那时候竞争对手真是太强大了!我们从零开始,人家都是3万、5万,已经做了很多年了。”张晖回忆当初的联想和现在很多国产厂商没有两样,都是纯粹的贴牌。

  虽然联想是在收购IBM PC之后才完成了技术的突破,但自始至终一直都很明确必须要实现技术上的跨越,因此在一步步努力,从1999年开始,变成OEM下的定制开发,2003年开始进行自主开发。而一些国产厂商由于难度大,已经主动放弃了这方面的努力,甘愿贴牌。

  除了技术之外,张晖认为要想成功,运作、品牌、渠道以及规模这几个门槛也必须跨越,别无选择,只有跨越才能带来和别人的不同,才能进步。但现在横亘在很多国产厂商的这些门槛,看上去似乎不可逾越。

  联想跨得也不那么容易。张晖提起,刚开始时由于量很少,也是陷入了“大厂商不愿意理我们,小的厂商质量又不好”的两难。但1999年,联想让全球第二大OEM厂商仁宝相信联想的笔记本终究有一天会起来,从而双方达成了策略合作伙伴关系。在渠道上面,联想一开始也走过弯路,先是像那些国际品牌那样采取总代制,后来又直接利用台式机渠道,最后才开始大规模地建立自己的专卖店。

  虽然联想声称不打价格战,但联想曾用降价策略实现了一个鲤鱼跳龙门式的飞跃。1999年联想与仁宝合作,推出9999元的

笔记本电脑,一下子便从中国市场的第4名跃升到第一名,而销量也从一年两三万台提高到10万台。其实现在很多国内的笔记本厂商都开始以低价来迅速提高规模。张晖觉得联想的成功是因为“在突出规模的时候一定要暗地里做一件什么样的事,或是积累技术、积累客户,或是树立品牌、建立渠道。否则的话,台式机曾有过非常迅速的拉高、然后做了一两年就没了的先例。”

  张晖称这些年走过来,感触最深的就是如今的竞争已经变成了集团对集团、产业链对产业链、企业的学习能力跟学习能力、销售模式跟销售模式之间的竞争。而这种集团层面的支持,则是让其他很多品牌最羡慕联想的地方。

  所有的人都知道联想舍得投入,而联想的投入并不仅仅是金钱,还有精力、信任等各方面。

  2004年,张晖再次入主笔记本电脑事业部时(1999年开始负责联想笔记本的张晖,中间曾离开过一段),得到了极大的倾斜政策,“什么都是最好的!甚至等我组建队伍的时候,还可以去挑选最好的人。”而杨元庆则是走到哪儿,言必谈笔记本。反观现在很多公司的笔记本事业部和台式机事业部都还在打架,抢广告、抢媒体、抢渠道、抢资金。

  在处理与台式机的关系上面,张晖并不是一味依靠公司的政策,而是巧妙地避开这种矛盾。首先在战略思想上就没有将台式机作为自己的竞争对手,其次在最容易产生争夺的内部销售精力上面,在借助台式机渠道之外努力去拓宽新渠道,反过来让台式机也来利用这些新渠道,所以非但没有打架,还形成了互补。

  “我有一个准则,在国内不率先打价格战,但同样我也告诉我的渠道和竞争对手,如果谁要想打价格战的话,我们的价格不会逊于任何一个品牌。我这人不好战,但是不怕打仗。”瘦瘦的大学男生似的张晖,在说这话的时候充满了霸气。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