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业界 > 新浪科技评论空间专题 > 正文

从李博士事件想到技术单边主义害了微软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9日 14:31 《数字商业时代》杂志

  30年里没有人怀疑过微软和比尔·盖茨

  但现实告诉我们,技术偏执带来的将是一种权能陶醉

  而它最终会使人们忘掉“经营哲学”背后应该有的真正东西

  特约撰文=张源坤

  在长达30年的时间里,没有人怀疑过微软公司和其创始人比尔·盖茨的能力。

  1975年公司创立时雇员3人收入仅1.6万美元,20年后雇员17800人收入60亿美元;整个90年代公司年增速36%;2004/2005财年收入398亿美元,净收入123亿美元,列2005年度全球信息技术公司百强前十名,比尔·盖茨再列《财富》杂志全球首富。这是一家过于成功的企业,也是一个必定要招致各种非议的组织。但任何人都无法否认,它是最能赚钱的企业,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最成功的人类组织,一个影响了所有人生活、学习、工作方式的公司,一个全凭人类智慧的创造物——软件而达到如此业绩的公司。因此,无论业界、外界如何评价它,它依然是人类的骄傲。

  但现在,它似乎陷入了困境,主要表现为:第一是业绩。虽然最新财年依然进账398亿美元,但它的增速只有8%,这是30年来首次出现个位数的增速,而且《商业周刊》根据股本收益率、股东收益率、收入增长率和营业总额等4个指标进行加权,综合排名远落后于其未来主要竞争对手之一、排名第4的Google,名列第27位;第二是人员。曾服务于微软公司的华人科学家李开复跳槽到竞争对手Google公司,在其前后离开公司的技术人员有100多人,公司内部士气低沉,抱怨增多,有些员工发出“危机迫在眉睫”的警告;第三是创新不足。新产品迟迟不能推出,其核心产品的操作系统还是5年前的Windows XP版本,即使在一些即将推出的新产品中,内部技术人员也认为毫无新意;第四是全面而深刻的威胁。

  Google公司2004年10月推出了在微软的看家产品Windows桌面上快速搜索文件的软件Google Desktop,受到广大用户的追捧,这在微软内部技术人员看来是对微软的羞辱,但这还不是最主要的,威胁的全面而深刻之处在于微软的商业模式受到了可能是致命的攻击,因为Google已经和即将推出的系列产品如Google Toolbar、Google Desktop、Gmail、Google Earth等直接侵蚀着一直由微软控制的下一代应用软件开发平台,而且这么做的远不止Google一家,如Adobe、Yahoo、Sun等,甚至可以说,每家互联网公司都对微软构成了威胁,因为他们正在动摇由微软Windows、Office控制了20多年的个人电脑的使用习惯。

  而这一切竟然都在向来以技术领先为基础的微软的眼皮底下发生了,来得如此突然,如此生猛!

  技术偏执狂头上的阴影

  微软自创建以来,始终是以技术为立业根本。这也难怪,因为它就诞生于信息技术全速发展的时代,技术是市场取胜的不二法门。所以当比尔·盖茨在其公司如日中天的1999年时提出,必须用数字神经系统作为公司制胜战略时,几乎没有人怀疑它的真理性。

  在他看来,只要信息能用思想的速度——通过数字神经系统——在公司流动,这样的公司就一定能决胜千里。所以他给他的大作取名为《BUSINESS @ THE SPEED OF THOUGHT USING A DIGITAL NERVOUS SYSTEM》,中文版译名为《未来时速——数字神经系统与商务新思维》,这个译名只取形似而遗其精髓,未能传奇神也。因为,盖茨一直是对技术充满了狂热的想象。当他还是哈佛大学二年级的学生时,他就想象着如果每个人桌上有一台电脑将如何如何,后来,他将梦想变成了现实,而且他的软件也在这个智能时代的跨越中扮演了不可取代的作用。

  1999年时,他的公司已今非昔比,不仅每年收入上百亿美元,其个人资产也扶摇直上,他有足够的底气对战略指点江山。所以,他在大作的第一章就用了“用事实的力量管理企业”这样雄心勃勃的标题,他心中的事实就是“怎样搜集、管理和使用信息”,而这种“事实的力量”当然就在他和微软的掌握之中了。在他看来,“胜者将会是这样的人,他们开发了世界一流的数字神经系统,因此信息会通畅地在他们的公司里流通,让员工最多程度地、持续地获取信息,”“数字神经系统会使事实和思想更容易从你公司的基层涌现出来,从掌握这些信息的雇员处涌现出来——而且,可能还会使许多新答案被提出。”正因为盖茨本人对技术如此重视和强调,所以这几乎成了微软高层的共识。

  不久前刚刚转向Google公司的李开复博士也有着完全一致的认识,他在一篇谈微软成功之道的文章中这样写道:“微软总是把技术研发摆在关键地位,并将技术看做公司惟一可长期延续的财富和优势。例如,微软在2005财年在研发领域投入大约85亿美元,超过其营业额的1/5,这个比例在世界财富500强的企业中居首位。”而且,“为了更快、更好地将未来的技术变成现实中的软件产品,微软不但在技术研发上投入了大量资源,而且建立了完善的技术管理制度。”出于同样目的,盖茨本人出任全球独此一家的“首席架构师”职位,以便“制定公司的长期技术路线图”。而现如今,却陷于了30年的历史上从没有遇到过的困境之中。

  经营哲学VS.技术力量

  要论总体技术力量,要论可投入的技术资源,微软肯定是全球首屈一指的。但就因为盖茨的技术单边主义的一路挺进一路喝彩,使他无法看清这个世界,因为技术不是全部真理。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特别要提到一个细节,在1999年出版的《未来时速》中,盖茨将自己的思想与当了上世纪最成功的企业典范通用汽车公司40多年CEO的斯隆(后来资助成立了闻名于世的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比附了一把。他认为,斯隆的成功就是因为“采取了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方法”。这种看法本没有错,现代社会的标志之一就是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加强调“客观”。不过,盖茨所强调的当然是他的“客观”和“实事求是”,即在他眼中的斯隆“管理生涯中积极的、合理的、强调信息领导方法怎样带来了非同一般的成功”。这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妥,因为大工业化时代的特征之一就是“标准”和“准确”,这当然离不开信息和数据。

  让人感到趣味盎然的是盖茨对斯隆的解读,如果斯隆泉下有知也许不会买账,因为斯隆作为20世纪一个伟大的企业家和管理思想家,所强调的是“经营哲学”,而盖茨作为20世纪向21世纪过渡的伟大企业家、优秀的技术专家所强调的是“技术力量”。这里的区别是巨大的,因为作为出生在上个世纪的斯隆,能很好地理解哲学是什么,所以他说他的经营哲学的核心是“我相信竞争是一种信仰的较量,是一种进步的途径,是一种生活方式”;而盖茨这个时代是个没有哲学又特别需要哲学的时代,哲学的深邃、生活方式的优雅以及信仰的坚实,早已随着比特(Byte)在互联网间伴着鼠标的点击而消逝。所以,盖茨只相信“技术的力量”。然而,技术并没有使盖茨先生增添无穷的力量,反倒使他陷于了目前的困境。就连当年那么景仰盖茨甚至为微软说过一些溢美之词的李开复博士,也离他而去。

  李博士所想到的

  李开复博士是一个率真的人,这从他多年的言行中可以看出。他一直很坦诚,他对问题怎么看就怎么说。所以当他了解到Google的产品和方向后,他感到很“震撼”,我认为这是真的。有些人可能认为李博士离开微软一定有更隐秘的原因,这有可能,但真正能促使他做出选择的,我认为有“震撼”这一条就足够了。

  李博士离开微软后发表的文章中惟一谈到离职原因的,就是那篇题为《Google和中国——追随我心的选择》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李博士连用了5个“令我震撼的是……”,把微软与Google的不同表达得淋漓尽致,非常值得公司高管和研究企业治理、企业文化的人士一读, 其核心内容如下:

  令我震撼的是Google的新一代技术和那种对创新的热情……让公司的计算机科学家能够自己设计特殊软件和硬件,从此尝到有重大影响力的感觉……真正把互联网服务发挥到淋漓尽致,造福社会,引我们进入网络时代的新一代。这些新的技术其实是一种新的创新模式……

  令我震撼的是Google对诚信的执著。Google是一个不做邪恶事情的公司……一位新来的同事提出一个先发制人的战略。在别的公司,他可能会被认为是天才,但是他周围的人马上说:这是邪恶的。你希望别人这么对你吗?……这是我向往的一片“诚信”净土。

  令我震撼的是Google对大众利益的追求……Google是一个先让用户满意,然后再考虑赚钱的公司,如果不赚钱也没有关系……这种摒弃“唯利是图”的商场作风,赢得了用户的心,也带给员工一种社会责任感。这是一种难得的信念,这是我尊敬的。

  令我震撼的是Google的“激情魔力”。我认识的许多朋友都去了那儿。有些是资深研究者和科学家,我发现他们以前的憔悴消失了,他们充满了活力……如果你对该领域有激情,你就可能为它废寝忘食,连睡觉时想起一个主意,都会跳起来。这种对工作的热情是让我激动的。

  令我震撼的是Google的“自由+透明”。每一个人可以自己选择做什么,然后经过大家的兴趣,结合成一个个的团队。每个人想的是怎么为公司好,做出对用户有意义的产品,而不是如何扩张自己的帝国。每一个人都是透明的,没有秘密,没有“三角沟通”。每一个人的目标和业绩都是透明的,在公司内部网络上即可看到……

  本文作者既不是李博士的“粉丝”,也不想在两个公司之间分出个是非,之所以不厌其烦地大段摘录李博士的文字,只是为了说明微软技术单边主义做法的危险性,它在Google这个新锐的组织机体中不存在或者还没有滋生;还为了说明替代技术单边主义路线的战略是必须建立公司的价值空间,而它所包含的主要内容都在李博士的5个“震撼”里了:创新的激情、执着于诚信、大众利益的取向、自由的思想、透明的制度——这些才是真理的全部,这可能也是斯隆时代的“经营哲学”背后的东西。

  谦卑的达观

  上个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曾对美国哲学家杜威的思想有一段很有深意的评价。他说:“杜威的工作的重要性主要在于他对传统‘真理’概念的批评,这个批评表现在他称之为‘工具主义’的理论中。”而这个理论包含了我们对外在环境和事实的看法和态度,罗素就此评论道:“人类对待非人的环境所抱的态度,在不同时代有很大的差别。希腊人怕傲慢,信仰一位甚至高于宙斯的必然之神或命运之神,所以希腊人小心避免那种他们觉得会是对宇宙不逊的事情。中世纪时把恭顺做得更远甚于以前:对神谦卑是基督徒的首要义务。独创性被这种态度束缚住,伟大的创见几乎不可能有。文艺复兴恢复了人类的自尊,但又让自尊达到了造成无政府状态与灾殃的程度。文艺复兴的成绩大部分被宗教改革运动和反宗教改革运动打消。近代技术虽不全然适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倨傲的个人,却使人类社会的集体能力之感复活了。以往过于谦卑的人类,开始把自己当作是个神。”

  “把‘真理’看成取决于事实的东西,事实又大多在人力控制以外,这个真理概念向来是哲学教导人们谦卑的一个方法。这个对自傲的抑制、撤除,却是在奔向某种病狂的道路上更进了一步——那就是权能陶醉,这是近代人不管是否哲学家都容易陷入的一种陶醉。我相信这种陶醉是当代最大的危险,任何一种哲学,不论多么无意识地助长这种陶醉,就等于增大社会巨祸的危险。”

  罗素的这些忠告,让我们清醒地看到技术力量、事实的力量本身的局限,在它们背后有很多很多我们人类不得不景仰、不得不谦卑的东西;这也就是我要说的价值空间的内涵,也是认为技术单边主义行不通的主要理由,也是我们要从微软具有如此巨大能量的公司推行技术单边主义而陷于麻烦给予管理者教训的深刻涵义所在。毕竟,创新的激情、执着于诚信、大众利益的取向、自由的思想、透明的制度是技术生长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践行信仰之坚定,创造之激情,自由之想象,甚至小儿扑蝶之情趣、教堂祈祷之虔诚、拈花一笑的深邃等等,可能更是我们这个星球之所以使人流连的所在。

  抽文:

  李博士的5个“震撼”既说明了微软技术单边主义做法的危险性,也向人们揭示了公司必须建立的价值空间:创新的激情、执著于诚信、大众利益的取向、自由的思想、透明的制度。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5,340,000篇。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