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业界 > 新浪科技评论空间专题 > 正文

小捷:软件厂商在微软阴影下挣扎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8日 12:23 eNet硅谷动力

  作者:小捷

  【eNet硅谷动力专稿】金山WPS Office 2005的模仿秀才刚刚落下帷幕,远在太平洋彼岸的SUN也在新版本StarOffice之际也打起了兼容的旗号。援引硅谷动力《改进与Office兼容性软件 Sun提高市场份额》一文的报道,新版StarOffice着力提高了与微软Office系列的兼容性,使得用户能够户导入、导出Office文件和使用Office的宏。同样生活在微软Offi
ce垄断阴影下的金山和SUN,不约而同地采用了“兼容”的对策,实在值得深思。

  从金山和SUN两家公司在媒体面前的表态分析,迎合大客户的需求是他们采取“兼容”策略的主要原因。的确,普通员工对于微软产品的习惯性依赖和公司上层出于节约运营成本的考虑都决定了大公司对于办公软件兼容性的高要求。软件企业针对兼容性问题进行特别的强化也无可厚非。但是,对于一家软件企业而言,一味依赖兼容性,“死缠”行业强者的作法真的可行吗?

  或许,依靠和Office的深度兼容和相对低廉的价格,金山和SUN至少可以在企业办公软件市场分得一杯羹。但是,进军企业办公软件市场绝对不是仅仅依靠低价就能够取得长远成功的。相对老辣的微软而言,金山和SUN两家的公关能力和为企业级用户提供技术支持的服务都是明显的软肋。而且,在盗版横行的情况下,“兼容+低价”的策略对于普通桌面用户并不非常讨好。

  让人更加叹息的是,原本的“兼容”策略,因为执行得过于彻底,甚至变得越来越像一场模仿秀了。从事办公软件开发的厂商很少没有不指责微软Office系列垄断地位的,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今日对于Office的模仿,难道不也是对微软Office垄断力量的一种推波助澜吗?要知道,垄断最大的危害恰恰在于抹杀行业创新的能力和剥夺用户选择权利。看着一个个微软Office的“复制品”,回想起这些复制品制造者们对微软垄断行为义正严辞的声讨,笔者感到的只有深深的讽刺……

  Linux的前车之鉴早已说明:一味强调“兼容”,进而对行业强者亦步亦趋,并不是一个在垄断阴影下突围而出的理想选择。 记得当初Linux阵营为了扭转在桌面市场的颓势,一度涌现出了一大批以红旗Linux为代表的和Windows界面和基本操作高度相似的版本,期望借此吸引原来的Windows用户无缝转移到Linux平台。然而,盗版的泛滥、硬件厂商的消极、应用软件的匮乏,使得Linux拓展桌面市场的旅程始终在郁闷中进行。真正让Linux相对廉价、安全的特点大放光彩的依旧是服务器市场。

  谈到这,笔者不禁想起Keso和王建硕关于是否应该打破“用户习惯”的争论。关于这一争论,或许每一位网友都有见仁见智的看法。但是恐怕没有人会否定一个基本的观点——人的习惯是可以改变的。诚然,如王建硕分析的那样,打破用户习惯可能会人为地为产品的市场推广筑起一道壁垒。但是也正如Keso所说,“倒退30年,中国人没有看电视的习惯;倒退20年,中国人没有打手机的习惯;倒退10年,中国人没有上网的习惯”,在打破原有习惯之后出现的很可能是诱人的商机。

  记得一位网友在留言中曾经这样写道,“我用金山,因为它是中国的”。笔者个人非常佩服他的爱国主义情怀。但是笔者相信,大多数之前选择WPS的用户并不仅仅因为它是“中国的”,更因为它是适合中国人使用的。然而在和Office 2003深度兼容的WPS2005中,又能找到多少“中国”的痕迹呢?同样的问题发生在脱胎于免费软件的StarOffice身上,在商业化压力下被迫和Office兼容之后,能够保留多少自由软件界面简洁、贴近用户习惯的特点还是一个未知数。

  “最大的并不一定是最强的”。没有人会否认微软在软件领域绝对的霸主地位,但是恐怕也没有人会因此认为微软推出的每一个软件都是同类软件中最优秀的吧。Firefox从未刻意模仿过IE,但这并不影响它的风靡。“垄断”绝对不是一味强调“兼容”乃至“模仿”的借口。如果软件厂商不能够锐意进取,那么恐怕只能够在一边抱怨微软的垄断,一边在模仿垄断者产品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