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150天说联想国际化 购IBM PC像过地雷阵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8日 12:05 新浪科技 | |||||||||
![]() 图为联想中国区COO刘军(骆磊/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科技图片 文/徐志斌 新浪科技讯 “我自认为是个很勤奋的人,但在过去150天里是最累,最辛苦的日子,上到元庆、下到普通员工、司机都辛苦”。9月28日上午,联想中国区COO刘军再次简单回顾了联想的国际化,他公开表示,决策过程中联想冒着巨大的风险,但从效果看将胜过惠普购康柏。
“现在的联想已经和以前很大不同,如果大家现在去参观,会看到前台有很多老外在排队领证参观,很多年轻的联想市场人员也在操在笨拙的英语和老外同事沟通。”这是刘军现在所描述的联想,但当初,“所有参与决策的人都知道,那是一个地雷阵”。 刘军坦承,推动收购IBM全球PC业务,与联想自身希望打破天花板,突破全球市场,打通全球PC资源的愿望有关。 除了PC市场的发展,笔记本市场被认为是很重要的原因。目前在国内,笔记本销量只占整体PC市场的18%左右,但在数年后,这一比例有望增加到30%到40%。联想也希望能利用规模化的优势来获得更大的市场。 被认为是整个收购案中最有力的推动则是IBM方伸出的橄榄枝,“IBM PC业务已经多年亏损,正好想卖,这真是天赐良机”,刘军这样笑称。而在这部分业务中,笔记本研发的优势正好是联想正想寻找的。 他还认为,收购和国际化也是最好的考试,将考验“联想是否有核心竞争力,是否能被克隆”。 刘军表示,双方所产生的互补,从效果看胜过惠普购康柏案。甚至,“最开始只是整合了采购,就产生了巨大的成功,将亏损业务扭亏”。这其中所指的巨大成功,是指刚刚结束的财报中,联想中国业务已经成长了42%,而行业平均增长水平只有13%。 他也认为,接下来的整合过程仍将非常艰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