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业界 > 正文

日对华软件外包急剧增长 能否赢单关键在沟通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2日 17:34 IT时代周刊

  日本企业每年软件外包项目大约在500亿美元左右,而中国企业在其中占据多半份额,不过这仍然只是中国企业的初期任务,中国企业应该从对日服务中学会更多

  《IT时代周刊》特约撰稿人/鲁修稳(发自广州)

  近年来日本软件外包的规模不断扩大,日本国内的IT企业及客户对中国软件外包的
需求日益提高,每年都会保持30%~50%的高速增长。越来越多的日本制造业向中国的转移,更加重了中国对日本软件外包比例的上升,相比之下,印度与韩国等国则相形失色。但要注意的是,印度几家大的软件外包企业相继落户中国,很明显,他们也想要在这个市场分一杯羹。

  据统计,日本企业将软件进行外部委托,有45%的原因是由于企业内部资源不足,其次是公司自身缺乏技术,而日本每年大概有500亿美元的外包项目。

  优劣势分析

  对日软件外包服务的各国中,中国最为理想(相对于印度和越南),主要体现在中国的价格适中,并且处于外包开发经验积累阶段,而中国对日语掌握能力强,且离日本最近。在目前的日本软件外包市场中,中国占据着大半份额,但其中有一半是低价值应用软件开发外包业务,而非利润丰厚的软件设计外包业务。

  在日前广州举办的一次中日软件外包研讨会上,笔者与日本信息处理学会主管饭泉纪子女士进行了交流,她对日本软件外包业界有深刻地认识。她认为,比较美国、印度和韩国,日本企业发现,中国人才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文化相近,其中开发流程、设计方法能按照日方的做法进行,合作起来比较顺手。

  但是她也直接点出了中日在软件外包上的一些问题,其中主要是在交流、软件式样传达的过程和不同国家企业的管理、品质和开发流程差异方面。

  语言不同,花费了大量时间,问题还不能及时传达,开发方不顾客户的要求对式样进行变更,品质管理水平低,BUG判断基准不同,开发数据的收集基准和定义也不同,给外包方带来许多问题。

  比如开发方应日本发包方要求对现有软件作语言变换,并接受了一周的日语对象制品和式样说明,但是回国后仍然提出很多疑问,日方窗口技术人员对疑问始终未作出对应,直到交付日,开发方还是不能确定成品是什么,原因还是在于双方的交流。

  还有一个例子是发包方决定了项目式样后再发单,有未定的要求时附上了暂定式样,在确定了式样后立即向开发方传达,这样就导致了小规模的式样变更频频发生,两者都不能对式样变更内容作出正确管理,最终日方对开发方技术人员做出说明和整理,结果大幅度超出成本预算。

  成败的关键在沟通

  对日软件外包项目,需要中国企业自身有一定的实力,因为同一个项目,如果运作良好,中方企业可以赚到钱,如果中间有一些转折,利润就会大大降低,并影响企业以后的接单,因为日本企业非常看重接包方的成功案例。

  大宇宙信息创造(中国)有限公司是天津最大的对日软件外包企业之一,该公司从1995年成立初期的40多人,发展到今天,已达400多人的规模,公司总经理薛国庆自有一套办法。他说,从一开始,他并没有急于去做项目,而是先从人员内部培训开始。

  刚毕业的大学生没有工作经验不要紧,但一定要有日语基础,企业鼓励在内部用日语交流,在与日方沟通时更是全部使用日语。即使口语还差一点,但日语书写能力一定要过关,因为日方发来的文档全部是日文,如果找人翻译,不仅提升成本,而且有可能因为不专业导致与客户的要求不符。

  因为有日资背景,大宇宙还定期送公司员工去日本培训,感受日本企业的工作流程与企业文化,这样才有利于与客户增进了解,熟悉双方的工作方式。现在大宇宙每年都有百名员工赴日受训。

  而且在接项目时,低于一定级别的,大宇宙公司也不会接。因为大小项目都需要一个负责人,如果用这个负责人来做大项目,要比用其来承担一个小项目有效益得多,所以现在大宇宙接的业务全部都是百人以上的开发项目。

  只要有了一些成功的大项目经验,日本软件外包单才会放心交给中国企业。

  薛国庆总结说,软件外包开发成功的关键在于:合作关系方面通过开发中的交流补充对方技术上的不足,建立一种信赖关系;在全球化方面使用项目管理法、各种设计技术和安全性管理,遵守全球化的开发流程进行开发;在本地化方面能把握对方的品质要求,能用日语对应,对习俗的差异作出相应的处理。

  可以说,中国企业的软件服务能力还处于初级阶段,中国软件企业的最终目标仍然是欧美的软件外包单。通过对日服务,中国企业能壮大自身,并从中找到规律,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82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