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业界 > 正文

微软召开信息安全高峰论坛 启动4市安全沙龙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6日 18:27 赛迪网

  【赛迪网讯】今天,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指导、微软(中国)有限公司主办的“2005微软安全高峰论坛”在京举行。本次论坛以“驾驭风险,营造安全可信的业务环境”为主题,同时也宣布了随后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成都4个城市总共16站的企业高级主管安全沙龙正式启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信息中心、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微软(中国)有限公司的有关部门领导以及来自金融、电信、政府、税务等行业及大型企业约100名高级主管参加了本次盛会。

  调查显示,许多企业对什么是企业整体的安全框架、如何制定企业安全策略、如何确保业务的连续性、如何对企业进行安全风险评估等等不甚了解,同时又有着迫切了解和改善企业信息安全状况的愿望。峰会上,包括微软(中国)有限公司、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的专家以及数位行业用户上台探讨了当前广大用户关心的网络安全、风险评估、业务连续性等问题。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信息中心主任助理王绪君在峰会上表示:“信息安全重在管理,重在人们的使用习惯。对于企业来说,一定要制定整体的安全策略,加强安全产品的管理。”王绪君同时还指出:“在信息安全问题上,IT企业必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为企业的信息安全保障提供帮助。微软举办此次峰会及企业高级主管安全沙龙,就起到了很好的范例作用。”

  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负责协调我国各计算机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小组(CERT)共同处理国家公共互联网上的安全紧急事件,其运行管理部主任孙蔚敏女士介绍了近年来我国在应急体系建设上的发展,并指出:“在行业内部要加强合作,构建应急处理体系,这样才能对重大威胁的安全事件互相配合处置;同时,互联网是一个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的各个领域都有映射关系。要想维护一个安全的互联网环境,同样需要现实社会的多部门合作。”

  微软(中国)有限公司首席技术执行官李志霄表示:“安全目前在微软是作为第一要素来考虑的。在中国,我们同样在安全方面进行着不懈的努力。”在过去的两年里,为帮助当地的软件企业开发出更加安全的软件,微软培训了11万多名软件专业人员和开发人员,并且在全国范围内派发超过40万张补丁光盘,向中小企业和微软合作伙伴发放了7万5千张安全指南光盘。为帮助企业和合作伙伴加强对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举办100多场次的企业管理人员安全培训班,交流微软在安全管理的经验的同时广泛地听取企业对安全的担忧和所存在的安全问题,帮助企业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并与政府合作在成都、重庆、沈阳等地建立了安全中心。同时,李志霄先生还特别强调:“安全不是某一家公司的事情,而是整个IT产业的共同责任。这方面微软目前正在和很多公司进行着合作。本次微软举办信息安全峰会以及后面16站的企业高级主管安全沙龙,就是希望尽可能地将微软的经验、方法与中国的企业共同分享,携手提升安全的业务环境。”

  三年前,微软提出高信度运算(Trustworthy computing),开始高度关注信息安全。同时,微软对新产品的开发也持严格的态度。在微软总部,所有软件开发人员开发新产品,全部要通过严格的安全检验。微软制定了包括要求、设计、实施、检验、发行、响应等在内的完整的软件安全过程。从2002年开始,微软所有的产品都强制性地一定要通过这个过程进行检验,并且还要进行相应的

审计。微软在安全领域的种种努力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果,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微软6万多台电脑在内的全球网络的顺畅、安全运行,本身就是业务安全运行的一个范例。

  本次信息安全峰会还一改以往给听众“灌输”的方式,而是采用用户互动、尖峰对话等形式,道出用户的苦恼,帮助用户解决问题。新形式活跃了现场的气氛,得到了参会人员的好评。

  据介绍,接下来的16站企业高级主管沙龙将从9月开始陆续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4个城市展开,涉及的主题包括“现代企业的安全框架和策略”、“网络安全——从单点防御到综合防范”、“安全——保障业务连续的底线”、“识别风险,驾驭风险”,并针对4个城市企业发展状况的不同而有所侧重。作为微软安全的年度活动,该沙龙将一直延续到明年的5月。届时,将有近千人次企业高级主管和微软及业内的安全专家,通过专家会诊、同行业经验分享、典型案例探讨等方式,帮助企业提升安全意识和安全级别,从而营造安全可信的业务环境,提高企业的

竞争力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82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