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业界 > 正文

观察:新联想迎来新财报发布 仍隐藏旧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1日 14:00 eNet硅谷动力

  作者: 小捷

  【简 介】编者按:在与IBM PC业务整合之后的新联想,昨日终于迎来了第一季度财年报告,从数字上看196亿元的营业额的确说明了整合之后新联想的实力,但是国际化之路并非一路好走,在盈利的背后同样隐藏着不可避免的问题。

  【eNet硅谷动力专稿】新联想盈利了!

  2005年8月10日,在业界的关注与期待中,整合了IBM PC部门的新联想终于发布了第一份财报。援引硅谷动力的报道,新联想2005/2006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新联想第一季度营业额达196亿元港币,同比增长234%,毛利率上升1.58个百分点,达15.3%。

  在第一季度中,个人电脑业务和手机业务的增长成为了联想营业额和利润增长的主要动力。联想全球个人电脑业务第一季度的总营业额达183亿元港币,销量创历史新高,在主要新兴市场(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巴西)增长强劲,在除亚太区(不好中国)之外的中国、美洲和欧洲市场均取得了盈利的增长。联想手机第一季度销量突破100万大关,同比增长51%,盈利高达2500万港币,进一步巩固了其在中国市场排名第六、国产品牌排名二名的市场地位。

  第一份答卷满意吗?

  联想与IBM PC部门整合是否成功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焦点。那么这份新财报作为新联想交出的第一份答卷,又透露出怎样的讯息呢?其实,正如IDC中国区副总经理万宁所说,“无过即是功,它能够平稳完成过渡,本身就是成功”。新联想成功实现盈利,就标志着对IBM PC部门的整合获得了初步的成功。

  众所周知,原IBM PC部门22%的毛利虽然远远高于联想的15%和戴尔的11%,但是在被联想收购前却连续三年半亏损,2004年全年亏损近10亿美元。而原IBM PC业务在新联想营业额中占了70%份额。杨元庆此前曾经多次表示,联想“承担的IBM集团其他业务的摊销太高了”。因此相当多的市场评测部门在新财报出炉之前,普遍不看好新联想的盈利情况。新联想实现盈利实属不易。

  同时,新联想在商用电脑、笔记本电脑和手机业务等集团核心业务上取得突破,体现了新联想强大的市场竞争力。特别是联想的手机业务,在国内手机厂商普遍遇到寒流之际的表现可谓是一支独秀。联想手机在成立之初就确定了“跑长跑”的发展战略,坚持走自主研发之路,产品的自主研发占比进一步达81.88%。从国内第一款普及型百万像素拍照手机V850,到荣获美国《商业周刊》评选年度工业设计(IDEA)大奖智能手机ET960,直至上市伊始就颇受好评的200万时尚音乐拍照手机i717,联想手机准确的抓住了市场发展的脉搏,因而也奠定了其行业领跑者的市场地位。正如联想中国计世资讯总经理曲晓东所说,新联想在这一季度的优秀表现,“似乎能看到1998年和1999年鼎盛时期的联想”。

  值得一提的是,新联想在交出第一份答卷的同时,并没有放慢其前进的脚步。从8月1日起,联想开始了整合IBM PC业务的第二阶段,同时也是最后一个阶段的工作。联想营销经理穆罕默德·沙拉夫(Mohammad Sharaf)表示:“联想目前是一个法人实体,在世界各地都完成了正式注册。”IBM在中东、非洲、欧洲和亚洲部分国家的PC业务目前都已经成为联想的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新联想交出的第一份答卷或许并不完美,却也是一份让关心联想的人都能够满意的答卷。

  三大关键词解析新联想

  2004年12月8日联想宣布收购IBM全球PC业务。2005年5月1日,联想正式宣布收购完成。而2005年8月10日出炉的这份新财报标志着新联想走过了成立之初的道路。如果说新财报中罗列的数字告诉你,新联想在走过的道路中取得了什么。那么透过对下面三个关键词的解析,你将会知道在成绩的背后,新联想经历了什么。

  关键词一:戴尔

  提及联想,就不能不提一个厂商——戴尔。新联想与戴尔,全球PC销量的第三与第一,一对PC行业的“老冤家”。在联想宣布收购IBM全球业务之际,正是戴尔在亚太市场全力拓展市场份额,和联想的市场竞争升级的时候。在新联想成立之后的日子里,戴尔也是针锋相对,对新联想处处紧逼。“邮件门”事件的曝光之后,当事双方虽然都保持了克制。但是,明眼人都明白,双方的矛盾或许真的到了一个不可调和的地步。对于联想与戴尔营销模式的优劣的讨论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而两者谁能够成为真正的市场霸主的疑问,恐怕依旧要等待时间来回答。

  关键词二:惠普

  惠普——新联想的又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在2004年几乎同期公布的“亚太地区第一季度PC销量排名表”上,惠普和联想谁是第一成为了一个谜?Gartner的数据显示,惠普发货量已超过联想成为亚洲第一;而IDC认为,中国最大的个人电脑制造商联想仍居亚太区头把交椅。无论结果如何,一个勿庸置疑的事实是,惠普、戴尔等对联想霸主地位的挑战在当时业已形成。

  然而,和戴尔的强劲发展不同,惠普近期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在联想宣布并购IBM PC业务之际,就有评论家以惠普和康柏合并后令人失望的表现为例,对联想的收购计划表示质疑。在新联想谋求着变革的同时,惠普也在新帅赫德的带领下开始了裁员等一系列痛苦的调整过程。在联想合并IBM PC业务之后,惠普在亚太地区的业绩已经被新联想甩在了后面。

  关键词三:IBM

  有人说,在新联想并购案完成之后,IBM就已经完全退出了PC行业。事实真的如此吗?别忘了IBM持有联想公司18.9%的股份。对于PC行业放而不弃,追求一种动态的结合,或许才是IBM真实的策略。这样既避免了PC业务亏损对于整体盈利的影响,又维持了在PC市场的话语权,为将来的进或退留下了空间。

  这或许正是IBM的高明之处,也或许是新联想未来道路上一个有利的条件。在联想收购合同的副本上,就明确规定,IBM和高盛要承担为新联想在全球范围内融资的责任。如果IBM真的有心在PC行业使其利益最大化,那么新联想在未来很有可能得到来自IBM强有力的支持。

  新联想旧问题

  新财报可喜的数字意味着的只是新联想过去的成绩。那么,新联想未来的前景又将怎样呢?

  联想是合并而不是收购,这恰恰是未来整合的难度所在。况且联想的合并同时也融和了联想国际化的努力,更是让整合难上加难。合并的过渡时间一般在18至36个月。目前普遍认为,新联想整合周期应该在24个月以上。记得杨元庆曾经多次用结婚来形容这次收购。那么过去的100天,对于联想来说,或许只是甜蜜中夹杂着些许小烦恼的“蜜月”。在合并之初就困扰新联想的旧问题至今没有根本解决,真正的考验还在后头。

  第一,企业文化难以融和。企业文化是很难用语言直观表示的一种无形的东西。然而企业文化差异很大的两家企业在进行同一种活动时,采取的做法可能截然不同。比如联想采购板卡,就直接从板卡商那里提货;而IBM则会对板卡上元器件的供应商进行全面的考察。两者不同的做法的结果是IBM与联想采购人员人数的比例是7:1。这仅仅是一个小小的例子。事实上,新联想与IBM原PC部门进行整合要克服的障碍要多得多。IDC的分析家就认为,联想公司今后最大的挑战就是融合两家公司文化,如何实现高效管理。 要完全赢得这一挑战,过去的100天时间显然不够。

  第二,混沌的品牌迷雾。不知你有没有注意过,在新联想Think系列笔记本电脑的广告上有这样一句醒目的话:“Think系列笔记本电脑是联想公司的产品。”“Think”和“Lenovo”品牌的高低搭配似乎是联想既定的品牌策略。然而实际情况如何呢?扬天系列和原IBM高端商用电脑之间的“自相残杀”早已不是什么新闻。为了和戴尔竞争,新联想甚至不再刻意维护Think系列的高端形象,让Think系列笔记本电脑破天荒地参与到今年的暑促中来。联想虽然也是价格战的老手,但是Lenovo在国内依旧有相当大的品牌号召力,很难让消费者把它和低端的概念联系起来。“Think”高不上去,“Lenovo”也低不下来,新联想似乎陷入了混沌的品牌迷雾。

  第三,创新的缺乏。我们无意去抹杀联想在电脑、手机业务上的锐意进取。的确,联想有高科技企业的情结。它也曾尝试过转型为“技工贸”,但它的核心竞争力始终是它的营销;它也曾力图创建创新文化,但形成的却是“服从即执行”的思维惯势。总的来看,联想的研发投入很“鸡肋”,总是扬言要突破,但是投入始终不如华为那样大手笔。鸡肋般投入带来的后果是,联想缺乏核心层面的创新。无可否认,联想创新很多,其中不少也一度备受好评,联想的一键恢复、影音模式等技术就一度引领了当时的家用电脑风潮。所以,它的创新很容易被赶超,它的技术优势难以长久。要改变这一现状,收购IBM PC业务显然是没有根本性作用的。

  无论如何,新财报的喜人数字展现了新联想的新气象。也希望新联想能够解决困扰着它的老问题,创造出新的辉煌。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82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