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业界 > 正文

映美健步20年:打造最具价值商用外设品牌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8日 11:40 ZDNet China

  2005年6 月29日,映美(2028.HK )正式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交易,对于映美而言这无疑是具有里程牌意义的一天,在即将迎来自己20 岁生日之际又成功上市,这恐怕是映美送给自己最好的生日礼物了。从最初的打印机代理及制造,到布局完整的产业链基地,再到如今自有品牌的腾飞,映美已经在打印机市场摸爬滚打了20年,在以欧国伦为核心的年轻领导班子的带领下,依托雄厚的制造实力、领先的客户化能力和丰富的市场经验,公司所创造的骄人业绩令人瞩目:2004年营业额9.66亿港元,纯利8622.5万港元,分别较去年同比增长18.
7% 及11.2%.如今,映美不仅已是针式打印机销量遥遥领先的中国品牌,亦成为中国商用外设市场中最具竞争力的品牌之一。

  在映美的招股说明书上有这样一段文字:" 股份发售所得款项净额将用作加强集团之品牌宣传、提升集团之研发能力、扩充集团之国内销售网络、发展海外电子制造服务及收购有增长潜力及为集团带来协同效应的业务。余额将为资本开支,用作购买开发及生产新产品的机器及设备。" ——这明确表明了映美确定的下一步发展方向:全力提升品牌力、强化以技术研发为核心的产品力、在现有销售网络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渠道力,并寻找机会进军国际市场。

  颇具传奇色彩的映美控股有限公司主席欧柏贤先生在上市时亦难保持他特有的平静,他表示:" 我们很高兴见证映美迈向另一重要发展里程碑。映美在香港成功上市将有助集团的增长步伐及巩固我们于国内商业设备及税控设备业之领导地位。特别是当映美上市后,集团将能够充分把握由中国政府实施的" 十二金工程" 尤其是" 金税工程" 所带来的商机。"

  IT界权威分析家对此评论:映美以" 品牌力" 、" 产品力" 、" 渠道力" 为支撑公司发展的三大核心支柱,目标已不仅仅是" 做中国针打第一品牌" ,经过" 十二金工程" ,映美向着数百亿的税控市场高歌猛进,全面打造" 中国最具价值的商用外设品牌".

  模式生存论:特色CEMS

  模式,只有形成独树一帜的自有模式,才能生存。映美的过去、现在的成功首先有赖于确定属于自己的生存模式。在茫茫商机中,国内许多制造企业都在探寻一种适合自己的新兴生产模式,但结果却发现作为" 舶来品" 的" 大规模生产" 学不像," 精益生产" 学不来。而如果只进行初级加工为主的低端合作,又难以满足国际IT品牌的需求。一时间,如何打造" 中国制造" 成为许多国内企业面临的问题。映美提出了CEMS概念,即在国际通用的EMS (电子制造服务体系)前面加上一个C.映美认为,C 代表着: China中国/ Channel 渠道/ Complete 完全。简单一点说,CEMS代表着映美扎根国内市场的战略思想。映美意识到:时逢中国渐成世界制造业重心的重要时机,企业战略必须以本土为坐标;另一方面,国际品牌对华投资的迅猛增长,及其战略中心向东亚的转移,也表露出他们对中国庞大内需市场的欲望超越了生产层面,期待全方面的进驻。正基于此,映美打造出发挥自身优势的创造性企业战略,而这一战略的目的就是为国际品牌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

  为实现这一战略,映美积十数年之功,建成了覆盖全国的营销服务网络,从而可以为国际、国内品牌厂商提供电子信息产品本土制造,以及包括保税仓储、中国市场销售代理、售后服务、维修备件物流、产品客户化在内的垂直整合服务。同时,由于毗邻广州、香港、澳门金三角,紧邻国家一类港口新会港,映美充分利用珠三角完备的光机电产业的配套优势。纵横优势的结合,令其每个供应链环节都能实现全方位的联动。CEMS,这一以垂直整合、横向联动为特点、基于提供满足国际厂商完全中国市场解决方案的新型光机电产品制造业发展模式,成为映美始终坚持的一条发展主线。多年来,映美积极打拼,奋力前行,憋着一股劲努力地朝自己的既定目标迈进——就是期待有朝一日,能拥有一整套完整的产业制造链,在国际分工中居于更加上游的位置。现在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诚然付出是巨大的,但回报则更为丰厚。

  客户驱动:本土针打遥遥领先

  对于市场正确判断的前提是首先要了解自己,自己的优势是什么,劣势又是什么。如何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特长。如果永远是跟风或者是扎堆,也许能逞" 一时之愉" ,但真正要想在市场立于不败之地,没有长期的积累是不可能有大的作为的。此外,在整个市场已经由" 技术主导" 转向" 客户主导" 的今天,客户更需求个性化的定制服务。1999年前后," 针打终结论" 呼声日高,抢先抛出这个结论的,是那些虎视眈眈的激光打印机厂商,针打的命运,似乎悬于一线之间。映美阵脚一直没乱,因为从1986年起,他们曾经把一系列外国品牌厂商的打印机产品,成功推向市场巅峰,在长期的销售总代理中,映美知道中国的客户究竟需要什么,一直在产品客户化方面为代理品牌提供直接帮助。映美也一直有一个梦想:要开发生产最有竞争力的打印机产品,让中国的用户用上成本上最合算、功能上最贴近需要、最有应用价值的针打机。特别是进入2000年以后,眼看着原来名噪一时的国内打印机厂商相继退出针打舞台,映美更意识到肩负的民族使命。同时,映美也意识到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来了。

  达成这个使命的利器、走出" 针打终结论" 误区的关键,还是产品创新。映美最先着手的,便是客户化理念的导入。映美发现了终结" 针打终结论" 的关键应用,围绕不同行业,映美把针打的应用进行细分。针对每个细分的应用,映美制订客户化产品。客户化落实到产品的外观设计、机械设计、ASIC芯片、驱动程序、系统连接、配套的应用软件等各方面上,同时对针式打印机进行更精准的市场定位和个性化包装,以个性化、差异化满足行业细分。现在,映美品牌的针式打印机产品覆盖了从40列到136 列,从微打机芯到后台高速报表打印机的全系列针打机产品,特别是面对即将启动的千亿元规模之巨的税控收款机厂商,映美也成为中国第一家能够自主开发和制造微打机芯的专业厂商,这在收款机配套市场中又将会有一番新天地。不仅如此,映美公司还抓住市场发展的先机,较早就投入到了投影机的生产制造行列,其在广东江门的生产基地,建有高于10K 级标准的精密电子无尘生产车间,是中国首家已经大规模生产投影仪的专业厂商。

  从电信、税务、财政、金融等一系列行业大单中,映美的产品创新和客户化策略得到丰厚回报,得到中国广大行业用户的理解和支持。映美也终于用数据证明自己已经成为中国针打第一品牌。国内权威的IT市场研究机构计世资讯数据显示:" 映美作为国内的厂商能够在短短的几年,进入三甲行列,成为防伪发票打印机出货量最大的中国品牌,为中国民族工业在高新技术的发展上争得了一席之地。" 而IDC (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2004年中国市场打印机出货量统计数据也显示,映美品牌是针式打印机出货量第一的国内品牌。

  品牌建设:主推方案勇争先力挺渠道务求实

  进入2002年以后,由于中国打印设备市场的成熟和各行业信息化深入,打印设备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明显特征,用户需求和产品的定位出现全方位的市场细分,用户已不再满足纯粹的打印设备和低廉的价格,市场呼唤个性化的打印解决方案时代。特别是随着2002年国务院《电子政务指导意见》的出台,中国的行业信息化在" 十二金" 纲领的指引下进入快车道,为针式打印设备厂商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在这样的背景下,映美推出了精心酝酿的十二金完全解决方案。方案针对十二金工程中不同的打印作业环节、不同的技术需求,依靠映美大规模本土制造、面向行业的客户化能力和全线的针式打印设备,为十二金工程提供完整的打印设备解决方案,全面满足各种类型的票单打印需求。

  携手渠道,共推品牌,这是映美在品牌建设上又一重要策略。多年来,映美始终坚持" 以用户需求为根本,以伙伴利益为核心" 的策略,一方面升级已有的渠道销售体系,协助渠道加强终端建设,通过培训会议和渠道会议等形式加强与经销商的沟通合作。另一方面,进一步开拓行业系统集成商和二三级城市渠道,保证了映美渠道体系的日臻完善,除了原有的打印机渠道外,映美还全面覆盖了OA渠道以及金融系统、税务系统、公安系统等重点行业销售渠道,建立了广泛、完善的服务体系。此外,映美还在渠道终端建设、渠道盈利能力提升、扩充优势产品及代理产品线、完善服务体系等方面,给予渠道各个环节以全面有力支持,推动映美与渠道的共同发展。同时,映美今年也加大了各大城市中心位置广告牌的投放,一系列务实的举措为映美获得了信誉与支持,也使映美品牌日益深入人心。

  在此次映美上市的战略投资人中,我们看到联想这样的名字也赫然其中。映美未来发展前景预期可见一斑。正如映美总经理欧国伦所说的那样:" 企业要保证持续的发展,就必须保证持续创造价值的能力;映美的核心竞争力不仅是现在的制造能力、营销体系、年十几个亿销售额,而且具有国际化的强有力的资源整合能力。" 而这恰是投资人所看重的。时值二十岁,股票顺利上市,市场为映美的阶段性成功作了一个漂亮的注脚。这既是对映美20年发展的肯定,也必将为映美的腾飞注入新的活力与新鲜血液。20年磨一剑,映美的发展也将掀开新的篇章。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映美新闻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82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