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业界 > 正文

董事会杂志:海信的“芯”企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7日 15:15 《董事会》杂志

  国内彩电业的竞争主旋,将由原先惨烈的价格战,转向中国与美、日等大公司的核心技术之争

  文/杨云高

  “要想跟谁过不去,就劝他生产芯片去。”这是芯片产业内的经典行话。而今,海信集
团要和自己过不去,介入芯片业,并推出中国音视频领域第一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电视处理芯片——信芯。

  2005年7月2日,“信芯”彩电在海信的青岛、辽宁、贵阳、淄博和临沂五大彩电生产基地同时下线,年产能达7300万台的中国彩电业全部依赖外国芯片的历史宣告结束。

  看到这一幕时,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的心情肯定非常复杂,他甚至能回忆起1990年6月第一次参加拉斯维加斯国际电子博览会时的感受。

  不过,在“信芯”尚未产业化之前,海信的一系列高调言行,象征意义大于经济意义。尽管前方是很艰难的产业化之路,但毋庸置疑,海信有了好的开端。它可能从此开启美、日等家电巨头技术封锁之门。

  实际上,包括海信在内的中国家电企业,正向上游的核心技术发起攻击,不甘于全球产业链中组装工厂地位的企图心日益明显。目前,海信液晶电视的国内份额已跃居第一,超过全球液晶电视老大日本夏普。可以预见的一个趋势是,国内彩电业的竞争主旋,将由原先惨烈的价格战,转向中国与美、日等大公司的核心技术之争。

  海信的信心与风险

  芯片是一个国家的工业粮食,处于家电产业链的上游,是彩电的“心脏”。而芯片也有自身的产业链,由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上下游环节构成。芯片制造是资本、技术高密集的环节,故有“要想跟谁过不去,就劝他生产芯片去”的说法。

  海信没有涉足“与自己过不去的”的芯片制造,而是芯片设计,这同样是“与自己过不去”,因为芯片设计是芯片业链条上的制高点。“设计公司要完成配料、流程,制造公司才能做出好菜。”海信一技术人员打比方说。

  海信推出的这款芯片是数字视频处理芯片,是最有开发意义、份量最重的一款芯片。该芯片与接收解调芯片、解码芯片一起,构成数字电视常用的三块核心芯片。

  2001年1月,海信在上海悄然封闭一支团队进行芯片开发;2004年9月底,完成了可广泛使用于包括CRT、液晶、等离子电视等各种视频播放媒体终端的“信芯”;2004年11月,通过中芯国际一次流片成功,后投入整机开发,从而完成了中国彩电史上的“第一”。

  中国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彩电生产国,但“彩电大国”并非“彩电强国”,因为年产能7300万台电视所使用的核心视频处理芯片均为进口,无一片“中国芯”。这造成高额的上游利润都被国外企业赚走,国内制造业只能赚加工的钱,陷于无休止的价格战。

  据了解,进口的彩电芯片单价超过10美元,而海信的“信芯”较之可降低5美元。海信为“信芯”的研发投入3000万元巨资,耗时4年。

  “我们保守估算,信芯使用量达到10万片的规模就可实现盈利。”周厚健说,现在销售量的需求量还不大,我们希望将来能占到20%。

  目前,跨国彩电公司大多有自己的芯片开发制造能力,在使用自己特制芯片的同时,也使用同行的其他芯片,以及将自己开发的芯片推向其他厂家。故而,“海信当然要使用自己的芯片,但不是全部替代进口,而是继续使用国外芯片。”周厚健对《董事会》说。

  按计划,“信芯”今年产量达100万片。海信彩电年产量为800万台,可见海信今年采用进口芯片的依赖度仍高达87.5%。

  海信的优势在于有自己的整机厂,可以消化自己设计的芯片,向上游垂直整合相对容易,这可避免单纯的芯片设计公司产业化之困。这种做法在业内有相当多的成功案例,比如消费类电子巨头韩国三星有能力自己研发制造上游的屏与芯片,华为和中兴利用通信网络产品的成功背景顺利分离出自己的芯片,使上游核心技术与下游产业化实现了无缝结合。

  海信集团副总裁郭庆存说,10万片“信芯”的销量,就可收回前期投入,产量越大,利润空间也会越大。海信将尝试由生产制造商向技术专利商过渡,目标是成为中国最大的芯片供应商。

  “我们希望芯片产业能成为海信新兴的支柱产业。”周厚健对《董事会》的表态也证实了这一野心。

  不过,高科技的高利润同时伴着高风险,芯片更是这样。

  首先,“‘信芯’也给海信带来开发速度、规模以及技术升级上的许多挑战。”海信集团总裁于淑珉承认。

  其次,海信的国产化芯片能否率先得到TCL、长虹、康佳等国内彩电厂商支持,从而实现大规模的产业化?至少从目前看,一些厂商明确表示不会采用“信芯”。

  周厚健表示,从技术上,“信芯”取代进口芯片没有问题,我们希望在使用“信芯”的同时,行业内也要使用,还希望能出口到国外的电视制造企业去。

  “信息产业部表示,会帮助海信在国内推广此芯片。”于淑珉透露了一种操作思路。她还说,海信集团还准备将“信芯”的产业化放入以彩电整机研发与制造销售为主业的上市公司(即海信电器,600060),以提高上市公司赢利水平。

  第三,即便“信芯”产业化,但仍暗藏着潜在风险。因为在芯片业,从来就是“winner wins all (赢家通吃),第二名就没有市场,中国在别国已经取得绝对优势的芯片领域再寻求突破是没有意义的。”中国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首席科学家王肇中认为,中国芯片业不能重蹈法国BULL计算机公司的失败。

  “技术立企”的“厚健论”

  不过正如周厚健所言,如果不尝试不努力,海信也无风险可言,但中国彩电业依赖国外的风险就更大了。“我们考虑了进入芯片业的所有风险。”

  与华为一样,海信也非常强调技术。“市场经济的最终两个主宰是消费者与技术”,这句萨缪尔森的名言多年来被周厚健反复提起。

  至今,周厚健仍记得1990年6月第一次参加拉斯维加斯国际电子博览会(简称CES展)。周厚健每年都要去CES展会,为的是“寻找技术的感觉”。

  第一次参加CES展的周厚健亲眼看到了韩国和日本的技术差距,而现在,“中国与韩国的差距”远远大于“13年以前韩国和日本的技术差距”。2005年的CES展,在平板电视产品外观系列上,海信与日韩的距离在缩短,但核心技术上的差距仍在。

  日本企业对中国家电企业比较客气的说法是,没有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甚至连自主开发都谈不上。比如最基本的CRT当中的电子枪,中国到现在都不能研发,生产线全都是从日本或其他国家进口的。

  海信把管理学中的木桶理论延伸使用,技术和质量是桶底,其他因素都是桶帮。1999年的经济工作会议报告,时任总裁的周厚健提出:“绝不利用铺资金来提高市场占有率,而是多出新品。技术型企业的后发优势表现在:我们通过技术的积累和转换靠近市场,建立更为合适的商业模式(如出售模块、研发芯片和屏等等),获得在短期内提升公司价值的可能。”

  周厚健强调,核心技术可以追,但步骤无法省略。面对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矛盾,面对重市场还是重技术的选择,海信势必为这无法省略的步骤付出忍耐寂寞的代价,将“技术立企”变成战略与基本法,永不动摇。

  在海信技术创新体系文件中,规定科技创新特等奖金额为50万元。“信芯”的诞生,海信对研发团队的奖励是360万股权与现金,而市政府另行奖励200万元现金。周厚健重视技术,由此可见一斑。

  于淑珉认为, “信芯”的诞生以及应用,是海信多年坚持“技术立企”方针不动摇的重要成果。

  “技术立企”的“厚健论”,使海信保持稳健的发展势头。前不久公布的第19届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中,海信营业收入为273亿元,而第18届为221亿元,17届为193亿元。

  芯片业与彩电业的系统性突围

  事实上,中国电子信息业已表现出相当的进取心,海信的表现相对突出。比如彩电业的另一厂商四川长虹也于近期成立子公司,涉足计算机、通信与家电(3C)等相关的芯片和软件的研发与销售。

  芯片业已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据国外机构预测,未来10年内,世界芯片业的年平均增长率将达到10%以上,到2010年,全世界年销售额将达到5000至6000亿美元,支持4~5万亿美元的电子装备市场。

  但在我国,近两年来,芯片贸易逆差年均增幅达60%。芯片已超过飞机成为美国对华第一大出口商品。2004年,全国芯片设计公司前10强的产值之和仅5.4亿美元,尚不及美国排名第十的设计企业Conexant公司6.5亿美元的产值。

  尽管世界级的组装车间处于下游地位,但掌握整机类的终端,对进军上游的核心技术,也可谓为一种优势。在整机资源的支持下,屏、芯片等上游核心技术开始进行一次系统性突围。

  比如,中国一直依赖进口的新型平板显示液晶屏,一直掌握在日、韩公司手中,直到京东方、上广电投巨资建液晶工厂,这一局面才得以打破。

  以2004年为分水岭,中外家电企业的第一次艰苦较量基本结束,中国优秀本土企业顽强生存下来。第二轮的较量刚刚开始,即呈现的两个竞争特点全球化与核心技术之争,全球家电业生态圈的重建正在进行中。在此背景下,相当多的中国公司由早期的“贸工技”转向“技工贸”。

  海信在商标之争的最后胜出,海信液晶电视战胜夏普,TCL、京东方与联想的全球化收购,这些都让人对中国电子信息业萌生出谨慎的乐观。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82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