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业界 > 正文

中国计算机报:悖论电力信息化(2)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5日 17:38 中国计算机报

  我国出现大面积的电荒,除了电力调度系统无法流畅地让电流动起来之外,还有一点是信息化建设缺乏有效的整合,造成各地区、各部门信息化建设各自为政、重复建设。按照项目审批的信息化建设模式,不但造成了网络等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而且信息资源根本无法共享。

  国家电力信息中心信息资源部某专家指出,电力信息化离不开电力信息资源的整合,
但目前中国电力行业资源建设存在几方面的问题:一是电力体系各单位的情报处室普遍弱化或消失,基本丧失了信息资源建设和辅助决策分析能力;二是信息资源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致使国际上重要的电力信息资源无从获得或断档;三是在认识上重硬轻软,重生产性信息流建设、轻综合性信息资源建设,导致系统近年来辅助决策能力不足,科技创新能力下降。

  在发电企业端,厂级监控系统是实现从DCS(自动控制系统)到管理信息系统的桥梁,它可以降低发电成本,提高安全系数,从而增强电厂的整体效益。据了解,厂级监控系统主要处理实时数据,完成生产过程的监控和管理、故障诊断和分析、分析和经济负荷调度等。电厂运行发电时,厂级监控系统将用来整合全厂各机组、辅助车间的实时生产信息,为运行管理提供基于优化分析的实时生产指导,最终提高生产效率。而一旦厂级监控系统出了问题,没人能够为电厂发电的正常运转做任何保障。

  虽然说信息化最终不能解决电荒,但是如果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相关部门工作更到位,更有预见性,那么电荒就不必让人那么恐慌了。

  悖论背后:

  1.缺电问题不是信息化能解决的。真正的电力紧张问题,还得靠多发电,少用电解决;

  2. 信息化可以将缺电损失降到最小,但目前电力调度、电厂监控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悖论三:热电厂,冷建设

  镜头回放:2003年,中国进入电力建设市场的资金已超过2000亿元,这已经接近2001年和2002年的投资总和。而根据预测,到2005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要达到4.5亿千瓦左右,2010年,装机容量要接近6.5亿千瓦。而要达到这一水平,今后几年在电厂建设方面投入的资金,至少不能低于去年。也正是由于电厂建设项目的大规模上马,今年5月份,发电设备的供应甚至出现了市场短缺的现象。

  其实这一情况不难理解。去年以来,电力短缺已经重新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能源瓶颈,对此电力界的主流看法是,造成近两年全国较大范围供电紧张的最主要原因是电力需求增长快于装机容量的增长。因此,在电力行业,应对电荒的一个主要思路就是多建电厂,以提高供给水平。

  但多建电厂并不意味着发电量的上升。建电厂只是提供了发电的能力,但是否能够多发电,还要看电厂的运转和管理情况。同时,新建电厂在缓解电荒的同时,由于电厂建设涉及到土地、安全、环保、技术、资源等众多方面,一哄而上的结果又会对社会经济产生不良影响。

  首先,有限的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会在无序竞争中被白白浪费,加剧我国资源短缺局面;其次,电力建设过热会刺激钢铁、制造等行业的进一步升温,埋下经济过热的隐患;第三,集中开工带来的必然是集中投产,会在未来几年内形成新的电力过剩状况。

  比如在湖南,2003年的电荒引爆了湖南的电源建设高潮。在电荒的推动下,湖南电源建设浪潮汹涌:去年,株洲电厂两台30万千瓦机组、耒阳电厂1台30万千瓦机组、鲤鱼江电厂两台30万千瓦机组等5台30万千瓦级火电机组相继在年内投产发电,加上洪江水电站发电机组,湖南省2003年新增发电装机容量172.5万千瓦,创造了湖南年投产容量之最。

  但后来许多专家回首2003年的电荒,指出:正是由于这一年湖南省的经济出现了一个迅速的升温,并遇到了多年不见的特大干旱,在正常的年景,湖南省的电力供应基本上能够保证正常的电力需要。因此,不能因为去年的特殊情况,而盲目大搞电源建设,如果大干快上,一哄而上,势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湖南省政府也因此及时地展开了对全省电厂“跑马圈地”情况的调查,对审批、上马新的电源点项目进行了严格的控制。

  同时,如果盲目地大规模上火电项目,由于煤炭资源缺乏加上交通运输矛盾突出等原因,无序的电源点建起来后仍然会成为“无米之炊”。

  依然是湖南的例子。据了解,湖南全省正在建设中的火电机组近400万千瓦,有意上马的火电机组达800多万千瓦。这些机组全部投产后,需新增耗煤约3000多万吨。而来自湖南省煤炭工业局的数据显示,目前湖南省年产煤4500万吨。在确保其他行业用煤前提下,就是将外销的1100多万吨煤炭全部控制,也无法保证湖南省新增的火电机组用煤,至多也仅能满足三四百万千瓦火电机组所需。并且根据湖南省煤炭贮存状况及其开采条件,目前要大规模提升煤炭产能已不大可能,最多可年产煤5000万吨。更何况规模日益扩大的钢铁、水泥等高能耗产业,也同样需要扩大煤炭消耗。

  没有发电原材料,再多的发电机组也无用武之地。因此,要彻底解决电力短缺问题,不是盲目多建电厂就能解决,还必须考虑到现有情况,改革我国的电力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适当多建厂的同时,考虑在提高发电效率上做文章。

  信息化在其他企业生产与管理当中能起到的巨大促进作用,对于发电企业来说同样适用。比如ERP与OA系统,就是提高管理效率的极好工具。而面对原材料的短缺与电力的多省输送,搞好供应链管理,保证跨省采购和省间调度,都将是促使电厂走向高效发展的方法。

  悖论背后:

  1.电厂建设目前确实很热,这是由于全国性缺电而致;

  2.热,只是热在土木建设以及发电机组的建设上,但是如何规划、管理好发电企业,如何提高发电企业劳动生产率,如何节约资源等问题的研究和解决,不是太热,而是太冷。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82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