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业界 > 赢家输家专题 > 正文

传奇CEO戴尔-福勒辞职 Borland再陷入困境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8日 11:06 赛迪网-中国计算机报
科技时代_传奇CEO戴尔-福勒辞职 Borland再陷入困境
戴尔-福勒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科技图片

  作者:王悦承 

  【赛迪网讯】一度被追捧为硅谷技术领袖的Borland软件公司,如今陷入了增长困境。CEO戴尔·福勒曾经把Borland挽救于破产边缘,但如今他被迫辞职。

  踏入Borland软件公司大门没多久,戴尔·福勒就发现自己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在上
任Borland公司CEO的第一个星期,他就把所有资深经理都召集到会议室,以便了解他们的产品研发情况。

  他先在白板上画了一个时间表,从当时的1999年到2002年。然后,他转过身向这些资深经理提了三个问题:下一个产品什么时候发布?再下一个产品是什么?可能会在什么时候推出?

  经理们轮番上前汇报。但是,所有人都只说到当年9月,然后就没了下文。“我坐在那儿想:‘上帝啊,为什么你要把我带到这家公司。’”福勒后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忆说:“我真希望把磁带倒回去说:‘不,谢谢。我决定不要这份工作了’。”

  福勒最终在Borland待了下来,并且一待就是六年。他的努力,在上任不久便显现出成效。2000年,Borland扭亏为盈。在随后两年,Borland保持了持续盈利。

  但是,市场竞争的残酷并没有让福勒高枕无忧。2003年,尽管取得了2.95亿美元的营业收入,但是Borland的亏损额却超过4000万美元。等到董事会在2005年7月8日初步公布今年第二财季业绩时,福勒在Borland的职业生涯也走到尽头。董事会公布说,Borland第二财季的营业收入将低于6700万美元,低于预期的7100万美元,每股亏损额将超过24美分。

  几小时后,董事会公布,福勒辞去CEO职务。

  被绳吊着的公司

  福勒并非没有被朋友警告过。早在1999年他准备接手Borland公司时,周围朋友的意见不是怀疑就是反对,甚至有人表示惊恐。“他们说对了。这家公司没有被绳捆着,它是被绳吊着的。它甚至还在颤搐。”福勒对一些美国媒体说。

  事实上,在福勒的导师比尔·米勒说服他加盟Borland时,福勒对Borland的了解还不深刻。当时Borland的财务状况已经非常紧张,它在银行里只剩下3000万美元,另外再加上1500万美元存在离岸账户里。但是,公司几乎每个季度都要烧掉1000万美元。员工们纷纷跳槽。1992年,Borland的销售收入曾高达4.82亿美元;但是到1998年,只有1.74亿美元。

  更为糟糕的是,福勒发现Borland缺乏一个明确的产品战略。换言之,Borland在不久以后就推不出新产品了。一切似乎都在预示着,曾经盛极一时、被程序员追捧为硅谷技术领袖的Borland公司,将掉进那些硅谷的失败者行列。

  在繁盛时期,Borland被认为是技术人才的天堂。Borland有一个4.6万平方米的日式大楼,楼的周围是一个弧形的庭院,周围还伴有清晰的小溪流水声。1991年到1993年,是Borland财务上最辉煌的时期,其股价曾飙升至100多美元。但是到记者发稿时,Borland的股票价格徘徊在6美元左右。

  Borland的真正危机始于1992年推出Borland C/C++3.1之后,这个产品让Borland在C/C++市场一举击溃微软的Microsoft C/C++,成为全球第一的C/C++产品。Borland也达到巅峰时刻,成为全球第三大软件公司。

  接下来,Borland变得狂妄自大了,产品研发的节奏也慢了下来,Borland开始走下坡路。时任CEO菲利普·卡恩大手笔地花4亿多美元买下了Ashton-Tate公司和dbase公司,最终却痛失了几乎所有dbase的市场。但是,死对头微软却抓住了Borland的疏忽,通过挖角等诸多手段,提高技术水平,并且最终使Microsoft Visual C/C++反败为胜。

  卡恩在1995年离开了Borland。紧跟在他后面的是一连串的几个管理团队,而且每个都有自己的战略。比如说,在1998年4月,Borland被管理团队换名为Inprise(到2001年又恢复为Borland),旨在告诉人们,Borland将从桌面软件应用产品提供商,转变为提供安装和管理企业软件系统产品和服务的提供商。但是,所有这些战略都没有取得成功。

  到了1999年,在硅谷狂潮最为凶猛的年代,Borland却像一个落泊的老人,华尔街人甚至把Borland形容为“即将死去的股票”。几乎没有谁愿意帮这只股票做分析师。

  从深渊里拽了回来

  几乎所有声音都在说Borland坏话,但是福勒认为Borland有着自己的根基,并且坚信自己能够把Borland从深渊里拽回来。他说,Borland有一流的技术、一群忠实的开发者拥趸,还有一帮依然忠诚的顾客。在苹果公司工作期间,福勒就充分地理解到忠诚客户的重要性,当时他担任的是苹果笔记本电脑部门总经理。

  福勒采取的第一个措施,就是控制好公司的财务管理。他告诉员工,凡是超过2美元的采购定单,都需要经过他的签名。这表明福勒正在对Borland以往放任自由的文化进行改变。过去很多无用的花费都没有遭到质疑。比如说,每年Borland都有10万美元用以保持水生动物的安全,但是从1992年起,池塘里就没有过鱼。

  在控制好现金流的同时,福勒还需要制定一个产品策略,而且要快。那些被此前模糊的公司战略搅昏了头脑的软件开发人员,此时发现自己身上又充满了激情。

  对于公司的销售、市场和管理团队来说,事情就不是那么幸运了。在6个月时间里,福勒裁减了400名员工,其中有60个是高级经理。但此时要想招揽到优秀的人才却是非常困难,要知道,这是dotcom经济最鼎盛时期。加入Inprise,往往被认为是结束个人职业生涯的举措。当时担任首席财务官的弗雷德·鲍尔说,这差点要了Borland的命。

  福勒知道,自己必须要做出一些大动作,才能让人们意识到这家公司依然有活力。于是他专程拜访微软总部,并向微软提供了两个选择:要么支付1亿美元作为专利技术使用费,要么准备好应付侵犯专利的起诉。结果,福勒拿着一张大支票回到了斯科特谷。

  有了1.25亿美元在银行,福勒和鲍尔开始了重建未来的计划。他们跟员工召开了一系列的会议。每天早上,福勒、鲍尔和一名顾问会在早上五点半开会,讨论前一天发生的事情,同时给当天列一个工作日程表。然后,他们会在早上七点跟公司的30名经理确定当天的任务。“这是很折磨人的。”福勒说,“连续9个月,每天都是14个小时的工作。”另外,福勒专门设置了Borland的专门销售团队,这在此前是没有的。

  成效显而易见,Borland在福勒来到的第二年就实现了盈利,并且一直持续到2002年。

  不死不活的公司

  福勒的变革,使Borland神奇地活了下来。但分析家认为,这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Borland的长期战略问题。

  灵通网首席技术官叶忻在接受《中国计算机报》采访时称:硅谷流行一个观点,说Borland是一个“不死不活”的公司。他说,微软之所以让Borland存活,实际上是为了避免引起更多的反垄断诉讼。叶忻曾先后担任搜狐和中关村科技软件公司的首席技术官,此前在硅谷工作了12年,是早期Borland软件的忠实追随者。

  叶忻说,从他对Borland以及市场情况的了解,福勒的辞职并没有让他感到惊讶。他指出,跟上个世纪80年代相比,现在Borland已经慢慢失宠,很多人都不再把它列为关注重点。他认为导致Borland走下坡路的主要原因,是上世纪90年代几次混乱的战略转型。“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战略应该稳重,不要来回摇摆。只有在变化中寻找自己的目标市场,切入价值链,企业才会有更好的发展。”叶忻说,他认为未来Borland可能会成为被收购的对象。

  但是Piper Jaffray公司的大卫·鲁道却认为,由于Borland的市场地位正在减弱,这很可能会降低其被收购的可能性。在IBM推出Eclipse平台以后,Borland的业务遭受重创。JBuilder过去占Borland总业务的三分之一,但是在过去两年里已经降到10%以下。

  经理们轮番汇报。但是,所有人都只说到当年9月,然后就没了下文。

  成效显而易见,Borland在福勒来到的第二年就实现了盈利。

  Borland已经慢慢失宠,很多人都不再把它列为关注的重点。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Borland新闻 全部CEO新闻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82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