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互联网 > 正文

科学信息开放获取会议召开 利用互联网传播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3日 22:22 新浪科技

  科学信息开放获取战略与政策国际研讨会6月22-24日在京召开

  新浪科技讯 为学习吸取世界各国开放获取的经验,推动科技信息开放获取在中国的开展,为中国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提供相关战略和政策的建议,由中国科学院和IAP(国际科学院组织)主办的“科学信息开放获取战略与政策国际研讨会”于2005年6月22-24日在北京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隆重召开。

  开放获取(Open Access)是国际科技界、学术界、出版界、信息传播界为推动科研成果利用因特网自由传播而发起的运动,以此促进科学信息的广泛传播、促进学术信息的交
流与出版、提升科学研究的公共利用程度、保障科学信息的长期保存。近几年来,以德国马普学会(Max Planck Society)、开放社会协会(Open Society Institute)等为代表的许多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社会组织积极推动科技信息开放获取运动,2002发布了《布达佩斯开放获取计划》(Budapest Open Access Initiative),2003年发布了《关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资源的开放获取的柏林宣言》(Berlin Declaration on Open Access to Knowledge in the Sciences and Humanities)。2003年12月29日,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院士代表中国科学家签署了《柏林宣言》。2004年5月,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教授、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陈宜瑜院士代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签署了《柏林宣言》,表明中国科学界和科研资助机构支持开放获取的原则立场。

  会议由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协办,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和开放社会协会(Open Society Institute,简称OSI)、图书馆电子信息联盟(Electronic Information Federation for Libraries,简称eIFL)组织共同承办。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静海院士担任会议组委会主席。

  研讨会邀请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荷兰、德国、法国、瑞典、芬兰、印度等多个国家在开放获取运动的20多位著名学者和政策制定者,全面介绍所在国家或机构的开放获取运动的发展。来自我国的有关专家也就在中国推动科技信息开放获取做了发言。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主任袁海波、副主任沈仲祺、文化部社会文化图书馆司副司长刘小琴,以及来自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版权局版权司、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国家图书馆、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以及有关期刊出版机构等全国50家单位的近80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

  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兼国际合作局局长郭华东研究员代表李静海副院长致欢迎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胡启恒院士作主旨报告。她分析了影响科学信息交流和科学成果传播的各种因素,提出中国科学家需要科学信息的开放获取,并应积极推动开放获取在中国的实现和发展。

  研讨会特别就科技信息开放获取的战略、政策、运行模式、支持机制、作者态度、相关法律与技术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来自美国国家科学院、法国科研中心、芬兰教育部、德国马普学会、瑞典兰德大学、英国南安普顿大学、伦敦大学等国家政府和科研机构的代表介绍了有关国家的开放获取政策;国际著名开放获取出版机构的代表分别介绍了本国和本机构在开放获取方面的战略、政策与实践。在开放获取出版运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BioMed Central、科学公共图书馆(PloS)和学术出版与学术资源联盟(SPARC)等机构的代表介绍了新的科学出版模式及其运行机制,并展望了未来合作出版的发展趋势。作为新的信息传播模式,开放获取对信息服务机构的资源和服务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大会邀请了Key Perspectives公司总裁Alma P Swan女士分析了作者对开放获取的态度。来自Thomson科技信息集团的Allen Yeo则对开放获取期刊进行了引文分析。缩小数字鸿沟、提高发展中国家的科学影响力也是开放获取运动的目的之一,来自印度和巴西的代表在本次会议上报告了开放获取在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的张晓林教授和初景利教授也在会上分别作了题为“发展中国家科学研究开放获取的政策框架建议”和“中国科研工作者对开放获取的态度”的报告,北京科技大学的季燕江老师对中国的第一个开放获取知识库---奇迹文库作了介绍。

  本次研讨会还专门组织了对中国实施科技信息开放获取的政策建议草案的特邀讨论,国外嘉宾以及国内学术界、出版界和政府部门的代表就如何通过法律、公共政策、资助政策、机构政策、社团共识、甚至市场杠杆,建立相应的开放获取模式以及相应的支撑机制,以进一步促进科技信息的开放获取,进行了广泛和热烈的讨论。

  研讨会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国际上开放获取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一些国家政府和科研资助机构在积极倡导由公共投资支持的科研成果应该为全社会所免费利用和共享,并通过制订政策来加以保障。一些机构建立了开放获取期刊或将传统的期刊转变为开放获取期刊,有很多机构建立了将本机构的科研成果加以保存、管理和提供利用的机构知识库(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作为在中国第一次召开的关于科技信息开放获取的国际会议,本次会议向国内学术界、出版界、图书馆界系统宣传介绍了国际开放获取运动的发展及影响,展现了众多国际著名的开放获取出版机构和高质量的开放获取期刊,为国内学术界和科研机构提供了学习各国在制订和实施开放获取战略与政策方面经验的平台,将推动我国的科研机构、出版机构、信息传播机构在科技信息开放获取方面的发展,促进中国科研成果在更广泛范围内的开放交流,促进我国科技成果长期保存和科技遗产保护。本次研讨会将是我国开放获取运动发展的开端,促进政府和有关机构科学获取政策的制订,唤起国内学界对开放获取的意识和参与,积极融入国际开放获取的潮流中,更广泛、更自由地共享科研成果这一人类的共同财富。

  本次会议的详细情况以及会议期间的各个报告将在会议网站发布,请见:

  libraries.csdl.ac.cn/meeting/openaccess.asp

  参加会议专题简介,请见:

  http://libraries.csdl.ac.cn/Meeting/MeetingID.asp?MeetingID=7&MeetingMenuID=42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科学信息新闻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网友装修经验大全
经济适用房之惑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变质奶返厂加工
第8届上海电影节
《头文字D》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林苏版《绝代双骄》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82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