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业界 > 海尔竞购美家电巨头美泰专题 > 正文

分析:花最少路费成功国际化 海尔需当心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17日 03:04 第一财经日报

  怎样花最少的“路费”,成功地“走出去”?这是我们时代的难题。这个难题,华为中兴思考过,面对过;TCL联想思考过,也面对过。

  而现在,轮到了海尔

  美国家电巨头美泰克公司(Maytag)无比诱人地摆在张瑞敏面前,一旦得手,海尔将晋
升美国家电制造商前四强,与惠而浦、通用、伊莱克斯等并驾分羹。更加诱人的是,借助此举,海尔不仅将深入美国家电中端市场,还可以此为盾,有效规避美国政府对华家电厂商的反倾销政策——“国际化海尔”也将由此重新定义。

  对定义的重新诠释却是场昂贵的游戏。

  在对IBM“连续亏损”的个人电脑事业部的交易案中,联想不仅掏出12.5亿美元真金白银、扛下后者5亿美元债务,还让IBM反持了约18.9%的股份;为了吃下阿尔卡特手机业务,TCL付出5500万欧元不说,合资公司T&A业务一直不见起色——与去年9月合作到年底亏损2.82亿元人民币相比,今年第一季度净利润又亏损3.78亿元人民币——至今看来,TCL算是捡了个大大的包袱。

  与这个包袱相比,明基最近的一桩买卖倒要实惠得多——包括现金、研发中心、相关知识产权、制造工厂以及生产设备与人员等,李?耀将无负债的西门子手机事业部一锅端到门下,还得了后者2.5亿欧元的厚厚“陪嫁”。

  现在,海尔正欲探手的是“大包袱”,还是“侯门女”?

  对急于挤占美国市场的海尔而言,美泰克的魅力自然无法抗拒——需要冷静的却是,迎娶过来的除了市场跳板和份额增量外,可能还有高昂的“奉养”成本,以及漫长的适婚周期。

  美泰克是一个十足美国化的家电企业,目前在中国没有生产制造基地(之前与荣事达在华有过合资工厂荣事达美泰克,后来退出),其生产制造环节基本在美国本土完成。这就意味着,一旦海尔完成收购,将要承担起美泰克高昂的制造和人力成本。

  是否能成功消化由此而来的高成本,对海尔,甚至以低成本、低价格称雄的中国厂商而言,都是一个需要谨慎面对的难题。

  这个难题,法国汤姆逊公司曾带给过将它一口吃下的TCL。至今,李东生都在为合资公司TTE居高不下的营运成本头疼不已。

  这个难题,飞利浦也曾带给过将其手机研发部门纳入囊中的浙江华力集团。当年,华力老总汪力成因此被《财富》中文版推上“年度中国商人”光荣榜。由于消化不了,华力这几年一直在悄悄寻找转手买家。

  当然,拿捏不定的时候,也可以选择急流勇退。由于洞悉了罗孚汽车一团糟的财务状况,上汽集团最终将几次探出去的并购之手果断收回,惊心脱险“国际化陷阱”。

  海尔当心了!

  尽管如此,通过海外并购完成国际化布局的路径选择却是没错的——需要谨慎选择的只是并购方式、并购对象,以及并购时间。

  当然,更重要的还有并购之后的整合。整合的环节之一就包括如何通过规模化消化并购带来的成本上升,比如新联想的第一动作就是整合供应链,TTE也将零部件供应商往中国本地和东南亚转移,材料成本正由此整体下降10%——这也正是“海尔们”需要好好权衡的“后并购”问题。

  长久以来,低廉人力资源等构成的成本优势让中国企业在本地竞争,甚至外突过程中都得益不少。而WTO大背景下,当中国市场成为国际市场,中国企业国际化成为必须,而非选择的时候,这种优势受到的挑战越来越大。长远来看,低成本只能是一种过渡,而非永久性核心竞争力。

  在TCL之前,我们的所谓国际化,大都停留在自我扩张方式上,比如华为、中兴、TCL,还有海尔等,通过在国外建立研发、制造、销售链条,向这些市场输送产品和品牌影响力。这一方式自然稳妥,但见效比较慢。以华为为例,尽管其海外收入近几年突飞猛进,但在此之前,公司几千员工已经艰难奋斗了10年,而国际并购在目前被认为是更加便捷的方式,但是,我们的企业并不是为走出去而走出去,支配并购的是坚定的商业逻辑和精明的跨国战略,在这一点上,明基为我们带来了启示。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海尔新闻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父 亲 节
送给父亲节日礼物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82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