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业界 > 正文

增强竞争力 省市厅局畅谈产业如何做大做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16日 12:00 中国电子报

  -广东省信息产业厅

  电子信息产业是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主导产业。在信息产业部的高度关注下,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和软件园相继在广东建立,使电子信息产业成为广东省九大产业之首。以增强产业竞争力为核心,推动产业由大向强转变,是广东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中心任务。

  电子信息产业持续快速稳定增长

  2004年,广东省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完成总产值7454.33亿元,同比增长30.9%,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27.9%;工业增加值1639.88亿元,同比增长34.2%;出口交货值5147.94亿元,同比增长32.5%;工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高出全省11.4个百分点,对全省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率为35.3%,全年实现软件收入382.77亿元。

  在2004年全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中,广东有26家企业上榜。经过持续多年的技术改造,广东电子产品技术含量不断提高,产业结构调整的效果开始显现。在主要的15种电子信息产品中,装备类电子、有较高技术含量的新型消费类电子以及零部件的生产和出口等都有较快的增长,有7种产品同比增长在30%以上。移动通信设备、无线接入设备、移动电话和高端彩色电视机等高技术含量产品的产量大幅增长,保障了全行业的利润未因一般产品价格下降而降低。

  开展两大调研,制定发展规划

  广东省委、省政府对电子信息产业高度重视,省领导曾亲自赴京邀请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为广东的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做专题研究。2004年,广东省政府又委托中国科协邀请了几十位专家学者先后到广东开展信息化调研工作。

  通过两大调研,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广东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优势主要在于:一是制造能力和工业创新能力强,形成了一批拳头产品,如彩电、DVD、交换机、手机、网络产品、通信设备、电子元件等;二是广东龙头企业众多,涌现了一批初具跨国企业雏形的龙头企业,如华为、中兴、TCL;三是广东规模经济显著、配套环境较好,各个产业门类比较齐全,上下游都具有实力;四是广东经济外向度高,出口能力强。但广东电子信息产业在技术基础和国外市场渠道方面仍比较薄弱,国际市场运作能力不强,社会环境和市场环境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在总结两次调研成果的基础上,省政府组织编制了《广东省电子信息工业2005-2010年发展规划》。围绕增强电子信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确定了在重大装备技术创新、Linux软件推进、嵌入式软件、企业信息化、行业共性技术扩散和行业优势企业技术创新等重点领域,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推动作用。

  关键领域重点突破,建设公共平台

  广东省政府连续三年组织实施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扶持企业掌握自主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通过实施关键领域项目重点突破、建立产业发展公共技术支撑平台以及吸引跨国公司来粤设立研发中心等措施,产业创新能力得到了明显增强。如珠海、深圳、广州的软件和集成电路设计基地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广东与IBM公司合作共建的广东省linux公共技术支持服务中心正式建成运行,英特尔公司也在该中心建立了自己的linux实验室;爱立信公司的3G增值业务研发部门、意法微电子集成电路设计中心均落户广州。广东一些企业的新技术新产品研发也取得了重要突破,华为公司的WCDMA、ASIC套片集成了30多个系统专利和ASIC设计专利;中兴通讯公司在下一代互联网IPv6整体技术和研发上已位居国际先进行列;金碟软件开发了国内第一款基于ERP管理思想和架构于自主研发的中间件之上的大型企业管理软件。

  企业“走出去”取得了重大突破

  广东省积极引导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TCL集团兼并重组了全球著名的法国汤姆逊公司的彩电和DVD业务,合并重组后新公司的年销量将达到1800万台的全球第一规模。华为公司为全球60多个国家的150个运营商提供了移动通信解决方案和产品服务,成为全球仅有的3家WCDMA端到端商用网络的供应商之一。中兴通讯公司的WCDMA业务也在突尼斯等非洲国家取得了突破。

  组织实施品牌战略

  广东省编制出台了《广东省培育名牌产品指导目录》,指导和激励广东企业争创名牌,择优选取106家企业,对目录中的产品及企业给予重点扶持。广东继续执行发明专利资助政策,提高名牌企业创造和运用自主知识产权的积极性。省政府拨出专项资金,对省内首次获得的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给予奖励。

  整合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

  广东省制定了《电子信息产品目录》,明确了重点研发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促进产业组织结构逐步趋于合理化。广东近两年狠抓产业集群治理,突破产业链的核心环节,促进产业升级。另外,结合泛珠三角区域合作,逐步进行产业转移,将一些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的制造业转移出去,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和资本发展产业链更高端的产品。

  转换政府职能,发挥导向作用

  广东省重视政府职能的转换,一方面,政府实施宏观调控,通过产业发展政策引导技术创新、资本投向、人才引进培养等,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另一方面,政府加强监管力度,维护市场秩序,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培育“大公司” 推动“走出去”

  -上海市信息化委员会主任 傅文彪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在全面实施城市信息化战略的过程中,把信息产业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加以全力推动。在信息产业部的大力支持下,“九五”后期以来上海信息产业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长,到2004年已经吸纳了全市近40万就业人口,贡献了全市1/3的出口额,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11.3%,今年一季度又上升到11.9%,稳居上海第一支柱产业的地位。

  近年来,上海通过政策聚焦和市场培育,充分利用了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特别是抓住了全球信息产业格局调整的机遇,信息产业发展呈现高度国际化的特征。伴随着信息产业的迅速成长,上海也培育起了一批产权清晰、主业突出、技术优势明显、综合竞争力较强的骨干企业。2004年,全市17家大型信息产业企业(集团)销售收入达2617.3亿元,占信息产品制造业总销售收入的70.2%,为上海信息产业进一步实施“走出去”和“大公司”战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们认为,实施“走出去”和“大公司”战略,重点需要把握好三方面关系。

  第一,把握好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的关系。信息产业的市场化程度高,政府引导的着力点主要在于产业结构与布局规划、制定产业政策、扶持公共平台建设等方面。如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中,我们着力推动了覆盖设计、制造、封装、测试、设备等环节的集成电路产业链框架的构建。通过引进与支持晶圆制造企业,目前上海已有7条8英寸生产线投产,月产能达到20万片,同时还拥有4英寸-6英寸生产线6条,初步形成了以浦东、漕河泾和松江为主的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区;通过制定和实施促进集成电路设计业发展的专项政策,吸引和培育了100多家专业设计企业,成功研发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水平芯片产品;通过支持上海集成电路研发中心、国内首家硅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等建设,初步形成了专业化的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在这些政策的共同推动下,上海已经成长起中芯、华虹、宏力、台基电、贝岭等一批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集成电路骨干企业。

  第二,把握好“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关系。目前,上海引进外资中的1/3投向信息产业;全市信息产品制造业销售收入的85%来自中外合资或外商独资企业;全球500强中的41家IT企业在沪设立了地区总部、研发中心或跨国采购中心,投资额超亿元的企业共有12家。同时,上海电子信息企业的“走出去”不再仅局限于产品与服务的出口,已进入通过海外资本市场融资、设立生产和研发基地的阶段。截至去年底,上海共有8家IT企业在美国上市,目前总市值近百亿美元;上海广电集团业务已遍及五大洲,在美国等9个国家设有生产基地,全球雇员达到2.7万人,2004年销售收入达到432.4亿元。当前,上海信息产业已经呈现出“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的发展格局,对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开发利用能力不断增强。

  第三,把握好企业做大和做强的关系。企业做大体现在规模上,而做强则体现在效益上,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对做大和做强有着不同的侧重,政府也要采取相应的扶持措施和手段。对于新创办或处于成长初期的企业,我们依托集成电路、软件、信息安全、半导体照明等产业基地园区,提供针对性服务,为企业生产要素的配置和重组创造条件,促进其增强参与市场竞争的基本生存能力。对于已经具备一定规模的企业,我们主要在技术创新方面进行宏观指导,加强共性技术研究,促进产学研互动,支持企业申请知识产权和参与标准制定,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近期,上海正在制定“十一五”信息产业专项规划,我们将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优化产业结构为重点,把实施“走出去”战略和“大公司”战略融入产业发展的规划中去。着力把握国际制造业和服务业转移的趋势,坚持国际化、规模化、专业化、自主创新的发展思路,依托骨干企业、基地园区和行业协会,充分发挥政策措施、标准规范、知识产权的支撑作用,处理好规模扩大与效益提升、总量增长与结构优化、政策导向与市场配置、自主发展与对外合作、建立竞争机制和健全公共服务的关系,努力提升信息产品制造业水平,扩大信息服务业规模,打造国际知名品牌和企业,加速新业态的形成和壮大。在软件、集成电路两大核心产业中培育更多高度国际化的大企业;在第三代移动通信、数字音视频、汽车电子、半导体照明、数字内容等产业,进一步形成并巩固国际竞争优势。

  我们将继续按照信息产业部关于“走出去”和“大公司”的发展要求,结合上海科教兴市战略的实施,不断巩固和提升上海信息产业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为实现“电子强国”的发展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

  打造大企业 促产业发展

  -山东省信息产业厅厅长 孙志恒

  2004年,山东省电子信息产业完成销售收入2357.3亿元,同比增长30%;利税合计121.85亿元,同比增长35.12%;其中利润总额75.2亿元,同比增长40.57%;出口交货值384.04亿元,同比增长44.95%。今年第一季度,全省信息产业完成销售收入668.83亿元,同比增长15.6%。

  2004年,全省电子信息产业企业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有20家,其中,超过50亿元的有4家,超过百亿元的有3家,海尔集团销售收入为1016.3亿元,突破千亿元大关。在山东省进出口百强企业中,海尔集团进出口总额121312万元,排在第3位。

  第一,抓主导产品,壮大大企业规模。2004年,销售移动手机1110万台、服务器8万台、彩色电视机995万台、台式电脑82万台、显示器86万台、电子元件136亿只,增幅分别为93%、6%、40%、9%、44%、20%。重点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增长较快,海尔、海信、浪潮、澳柯玛、北洋、首钢东星、宏安、中创8家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530.8亿元,同比增长25.3%,占全行业总额64.9%;实现利税合计55.46亿元,同比增长52.66%,占全行业总额的45.5%;完成利润总额29.3亿元,同比增长25.2%,占全行业总额的39%。

  第二,抓软件产品,为大企业提供技术支撑。2004年,山东软件及系统集成销售额达208.62亿元,同比增长27%,累计登记软件产品1184个,认定软件企业255家,著作权登记620个。有9家企业被批准为“国家规划布局内的重点软件企业”。浪潮与微软、汇科共同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成立了“山东微软技术中心”;中创与IBM分别签订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协议;英特尔、海尔、山东网通达成合作备忘录,共建山东“家庭上网”工程。一批软件产品如金融财务软件、ERP管理软件、智能交通管理软件等在全国市场的占有率位居前列。

  第三,抓招商引资,为大企业排忧解难。全年共组织6个团组,分赴欧美亚1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考察招商;承办了烟台APEC电子商务论坛暨博览会、第二届信博会、青岛国际电子家电博览会等招商引资活动。2004年,共新增外商投资项目374个,同比增长5.65%;合同外资15.2亿美元,同比增长49.08%;实际利用外资额6.35亿美元,同比增长22.27%。

  第四,抓传统工业,改造增强大企业活力。以政府名义出台《山东省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工业实施意见》,突出抓好四个环节、九个行业、200家企业和四个示范城市。目前,山东省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在90%规模以上的机械、服装和家电企业中得到推广;计算机监控技术在80%规模以上的化工、建材、造纸、冶金等流程型生产企业得到应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应用工程已在近50家企业中开展;信息技术应用项目涉及了机械、化工、冶金等10多个行业,项目的投入产出比平均在1∶5以上,有些项目达到了1∶20。

  第五,抓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为大企业提供网络服务。对电子政务重点项目进行支持,在烟台建起了全国第一家以国产软硬件成功搭建的电子政务外网平台。在全行业开展企业基础信息共享工作,提高财税增收和部门间的协同办公能力。开通全省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及支付网关,实现了网上B2B、B2C功能。

  第六,抓支撑机构建设,为大企业建立技术标准体系。组建了山东省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和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资质评审中心。目前,山东获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的企业有56家,其中一、二级资质企业12家,获得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资质的企业有5家,其中国家级资质1家。

  几年来,山东省大企业为全省经济发展发挥了龙头带动作用,但是,仍存在着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对此,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

  一是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推进大企业发展,向制造业强省迈进。积极承接日韩资本和IT产业向山东转移。搞好8大电子信息产品生产基地(产业园)、20个研发中心、3个集成电路设计中心建设。

  二是提高大企业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产学研联合,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研发能力的企业,开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重点支持软件公共开发平台、行业应用软件开发基地建设。建立一批软件工程研究中心。

  三是继续为大企业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在吸引外资的同时注意加大吸引内资。鼓励企业走出去,到有资源、有市场、有效益、有优惠政策的国家和地区去投资生产。同时,加大山东数字集群通信项目的推进力度,积极为集成电路、液晶显示器、汽车电子、通信等16个大项目(总投资179亿元)寻找合作伙伴。

  四是抓好大企业的信息技术改造。抓产品研发、生产、企业销售、管理“四个环节”,重点改造提升轻工、纺织、石化、机械、建材、冶金、煤炭、电力和医药“九个传统行业”,探索济南、青岛、烟台和威海“四个示范城市”传统工业改造的经验和模式,进一步促进全省工业企业信息化建设。

  采取有效措施 精心扶优扶强

  -浙江省信息产业厅厅长 陈大信

  2004年浙江省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达到2003亿元,全省有1家企业的销售收入超200亿元,3家企业超百亿元,8家企业进入全国电子信息百强,12家企业入选全国软件百强,15家软件企业列入国家重点规划布局,23家企业入围全国电子元器件百强。

  一、开展优势企业排序,充分发挥企业的示范和带动作用。近几年来,我们在全行业开展信息产业优势企业排序工作 (浙江省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三十强、浙江省信息产业外贸出口十强、浙江省软件业十强排序,简称五十强企业)。在全行业树立了一批勇于创新、做大做强的优势企业先进典型。

  2004年,浙江省信息产品制造业三十强企业的销售总额、利润总额分别占全省1841家规模以上企业销售额和利润总额的53.6%和42.6%,其中前10家企业完成销售额716. 48%亿元,实现利润29.31亿元,分别占全省规模以上企业的44.1%和32.8%。

  二、强化技术创新,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为积极鼓励和指导优势企业创造条件建设企业创新中心,制定出台了《浙江省信息产业技术研究发展中心认定管理办法》。2001年以来,全省信息产业优势企业共建立了28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23家行业技术研发中心,掌握了一批行业内领先的关键特色技术。如杭州富通的光纤预制棒全合成制造技术、杭州爱科三维服装CAD设计软件先后获得全国信息产业重大技术发明奖。

  三、实施名牌战略,大力培育特色优势产品。近年来,我们积极推荐和培育国家和省级名牌产品,同时,引导企业牢固树立以质量创品牌的意识,下大力推进电子信息产业优势企业的质量管理和认证工作。截至2004年底,浙江省电子信息产业优势企业有2家获得“中国名牌”产品荣誉称号,有19家获得“浙江名牌”产品荣誉称号,有17家获得“浙江著名商标”。

  四、推进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促进优势企业可持续发展。一方面,我们鼓励和支持大公司大集团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通过上市、兼并、联合、重组等形式,推荐优势企业上市融资,实现股权多元化。截至2004年底,浙江省信息产业已有16家企业分别在主板、香港创业板和纽约纳斯达克上市,在证券市场募集资金总额达60多亿元,形成了有浙江特色的信息产业板块。另一方面,我们积极鼓励优势企业努力学习国际先进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深化企业内部各项改革,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强化优势骨干企业精干主业的意识,集中力量发展主营业务。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引导企业实施信息化、发展电子商务的扶持政策。

  五、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努力扩大对外贸易。利用举办产业推介会、国际展览会、产业论坛、国内外市场考察交流等载体,积极帮助企业搭建国际合作与交流平台,加大对优势出口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支持力度,鼓励外商投资企业扩大信息产品出口。积极改善投资环境,吸引诺基亚、三星、西门子等众多国际知名的跨国公司到浙江省设立研究开发中心,逐步实现生产、科研开发、产品设计、融资、管理等本地化。

  坚持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积极鼓励能够发挥比较优势的企业开展对外投资,有竞争优势的电子信息产品出口企业在境外设立加工企业,或到国外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产和销售网络;帮助优势企业将特色优势产品进入跨国公司配套和国际连锁销售网络,参与国际产业链分工和合作。加强信息产业特色优势出口产品生产体系建设。对优势产品出口企业进行分类指导,加快出口商品结构调整,提高出口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重点支持以笔记本电脑、移动通信终端、磁性材料等为代表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出口产品。

  六、切实落实政策措施,努力营造优势企业做大做强的良好环境。第一,充分利用浙江省软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电子财政专项资金、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项目配套资金等,优先对特色优势产品企业和优势企业投入和倾斜。第二,积极开展争创国家信息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工作,推进环杭州湾信息产业基地建设,全省初步形成了“两带十园”信息产业格局。2001年-2004年,浙江省信息产业优势企业共建立了18个信息产业集聚区。第三,加强信息引导和服务指导,建立政府与优势企业定期专人沟通渠道和优势企业经济运行情况动态监测机制。第四,促进信息产业优势制造企业、软件与系统集成企业及通信运营业的互动发展。2004年3月,省信息产业厅与浙江电信、浙江移动、浙江联通三大主要运营商签署合作备忘录,先后多次召开浙江省通信产品配套会、新技术新产品发展报告会和合作开发洽谈会,较好地推动了电子制造业与通信运行业的互动合作。第五,适时组织高级技术与人才培训班、各种信息技术和管理类培训班,重点加强对骨干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培训。引导企业加强对企业内部员工的培训,切实做到人才兴企、人才强企。

  发展自主创新型的IT产业

  -北京市工业促进局电子处处长 梁胜

  2004年,北京电子信息产业加大结构调整和创新力度,努力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全行业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2004年,北京电子信息产品工业总产值1131.52亿元,同比增长14.1%;销售收入1217.90亿元,同比增长15.9%。软件收入520亿元,同比增长35%。

  发展产业的主要做法

  紧紧抓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打造产业链。重点抓住嵌入式CPU技术、大规模图形图像专用芯片技术、手机核心技术和生物芯片技术、集成电路设计等,充分调动、整合各方资源,打造产业链。在电子信息领域,通过打造网络计算机、手机、智能IC卡、数字影像等产业链,进一步带动软件和集成电路设计产业的快速发展。

  引导成立各种形式产业战略联盟和企业联盟。推动中关村手机产业联盟的发展壮大,关注、支持由大唐电信联合华为、联想、中兴、普天等通信企业组成的TD—SCDMA产业联盟,由中科院神州龙芯与海尔集团、中软股份、曙光集团等联手的“龙芯”产业联盟等各种产业联盟形式,探索和构建新时期产学研结合、优势互补与良性互动的崭新模式。

  致力于解决产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重点完善北京集成电路设计服务体系建设,为IC设计企业提供EDA、IP和培训等方面的服务,进一步聚集资源开发新一代产品。在集成电路材料方面,已经自主开发出0.13微米线宽的12英寸抛光片,目前已在中芯国际的12英寸线上试用。

  以主人翁的精神协助企业解决问题。在策划京东方TFT-LCD第五代线项目和中芯国际12英寸芯片生产线项目并推进项目建设过程中,从人才、技术、资金、市场四大要素上与项目单位认真研究分析,同时协调社会各界的力量共同支持企业发展。

  人才引进是我们国际合作的基本内容。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

  以科技奥运为契机,瞄准未来电子终端产品发展的方向。基于网络技术,提出了发展数字高清电视(HDTV)、IC卡、移动通信、汽车电子和多媒体为主要发展方向。以奥运为契机,加快实施“数字中关村”工程,建立园区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图书馆群、超级计算中心、远程教育系统、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积极推动电子商务,大力实施电子政务,逐步实现园区信息资源的开放和共享,成为数字北京、数字奥运和全国信息化的先导和示范。

  支持企业设立标准。设立重大技术标准专项支持资金,鼓励制定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的技术标准,对具有参与国际标准制定能力的企业和机构给予其所需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引导企业按照国际标准进行研发和生产制造。

  今后的发展思路

  一、鼓励企业并购。北京的IT企业数量众多,但规模大的少。下一步将设置专门的鼓励企业并购的专项资金和服务机构,鼓励企业进行并购。

  二、以集成电路设计行业为推进知识产权保护的试点。1.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联盟;2.集中资金和实力,建立与知识产权相关的支持和服务;3.建立行业内的合法诚信体系,建立公平竞争的环境;4.加强行业范围内的宣传教育,让企业知法懂法不犯法,并学会用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三、继续做好重大项目的服务。目前北京在建的重大项目有中芯国际二期、富士康三期、康福超能半导体代工厂项目、大唐电信SIM卡产业化基地等,正在接洽的有康宁、南方汇通微硬盘等项目,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为这些项目做好税收、土地、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服务。

  参与国际分工 实现合作共赢

  -福建省信息产业厅

  2000年5月,福建省成立了行业性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公司——福建省电子信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集团”),该集团的基本定位是从事产业资本经营,即通过国有资产的调控运营,重点做好福建省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性、前瞻性和引导性工作。在产业上,突出电子信息主业,用少量资源引导大量国内外资源,兴办大型的高技术、高投入的基础类项目,建立产业链,壮大产业群。

  该集团的跨国合作战略:一是加强与世界主流的跨国公司合作。二是通过与跨国公司合作的同时,引导跨国公司投资福建省IT产业链急需项目,构建并完善福建省IT产业链及产业配套环境。三是不断推进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合资企业采购本土化的同时,发展壮大我们自己的配套产业。集团现有成员企业20多家,其中包括福建福日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闽东电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中外合资企业。

  与跨国公司合作成效显著

  2004年,福建省电子信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中,合资企业占85%以上,国有企业销售收入在全行业中所占的比例不断降低。但与此同时,集团对福建省电子信息产业投资的引导和拉动作用初步显现:集团成立以来与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企业共同投资设立的华映光电股份公司、日立(福建)数字媒体公司、福建JVC电子公司、LG麦可龙(福建)电子公司等企业2004年实现销售收入85.15亿元,上缴税金3.33亿元。这些项目将对福建省电子信息产业升级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同时,福建省CRT显示器件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不断完善。华映光电股份公司已投资6.3亿美元在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全球最大的CRT显示管生产基地。围绕华映CRT项目,已有NEG玻壳、JVC偏转线圈、LG荫罩项目等十多家厂商与之配套合作,初步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产业规模达100亿元以上。

  2004年,与集团合资的多家合资公司均有新项目启动,华映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启动PDP面板建设项目、日立(福建)数字媒体有限公司增资扩产。这些新增项目对福建省的IT行业具有拉动作用,在福建省IT产业链中均处于龙头地位。

  今后的工作目标

  一、促进构建并完善产业链。

  “十一五”期间,集团将重点促进构建并完善三条产业链:

  1.推进构建PDP显示器件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华映光电股份公司在现有投资的CRT项目基础上,拟建设2条PDP面板生产线,投产后年产等离子显示器产品144万台,产值可达150亿元。集团将促进合资企业福建JVC电子有限公司、LG麦可龙(福建)有限公司等企业增加投资,力争尽快形成PDP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2.推动华映光电股份有限公司TFT—LCD项目尽快落户,构建TFT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华映光电股份公司还拟在福州投资两条TFT-LCD面板生产线和四条后道模组生产线,以及四条LCD-TV生产线,预计该项目将年产2000万套15英寸以上TFT-LCD显示屏,销售收入可达350亿元。加上配套厂商的产出,TFT-LCD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的产业规模可达500亿元。

  3.促进IC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的形成。集团拟与香港晶圆科技有限公司等合资设立建宏集成电路有限公司,建设8英寸~12英寸IC项目。计划总投资36.5亿美元,投资建设三条IC生产线。项目建成后,年产值将超过200亿元。最近,省政府已确定在福州大学城附近规划建设一个占地3000亩的海峡西岸IC产业园,作为承接台湾IC产业转移的基地,园区建成后产业规模可达500亿元以上。

  二、推进壮大五个国际化生产基地。

  1.日立数字媒体产品全球生产基地。

  2.EPSON打印机全球生产基地。

  3.HONDA发电机组全球生产基地。

  4.LG荫罩全球生产基地。

  5.JVC偏转线圈全球生产基地。

  打造IT强省振兴老工业基地

  -辽宁省信息产业厅厅长 李兵

  信息产业是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支柱产业和基础产业,具有十分突出的战略地位,我们要抓住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为契机,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沈阳、大连产业区域为中心,以园区建设为重点,加快结构和体制创新,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应用,积极发挥信息产业在辽宁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努力实现IT强省和辽宁信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开展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加大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的力度,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改组、改造。要坚持把自我创新作为原动力,做大做强一批龙头企业。

  二是加快产业和产品龙头企业的结构调整,培育新增长点。促进传统主导产品向数字化高端产品发展;加强信息产业基地建设;加速区域集群化;加强国际合作提高招商引资水平质量,加大与韩国、日本以及IT国际大公司合作力度。

  三是大力发展为装备制造业提供服务的信息产品。重点支持大森数控有限公司、中科院沈阳计算所、东软集团和省内机床行业的骨干企业,形成中国数控机床的强势集团;支持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沈阳东大自动化有限自动控制系统等嵌入式软件产品的发展。发挥大连作为国内汽车音响的主要制造基地作用,大力发展中高档汽车数字CD、DVD音响整机等产品。促进三宝电脑研发中心由韩国向沈阳转移,支持长白集团、北泰集团等企业税控产品的发展。

  四是重点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信息产品。重点发展大连环宇开发的基于全IP网络交换与控制体系基础上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重点发展大连路明有限公司LED芯片生产及封装和应用,使其早日成为新的增长点。扶持东软数字医疗做大磁共振、CT、X线机、彩超四种医学影像设备。做好大连现代高技术公司的“动态多叶光栅适形调强放射治疗系统”的推广应用。进一步巩固东软NetEye防火墙系统国内知名品牌地位。

  五是拉大延伸电子信息产品产业链。数字视听整机产品产业方面,在发展高清晰度彩色电视机、多功能激光视盘机、数码相机等产品基础上,重点发展数字电视、数字信息终端、数字化信息内容业。计算机外部设备产业方面,重点发展激光打印机及打印机墨盒、打印复印传真复合一体机、税控收款机、彩色液晶显示器等计算机外部设备。第三代移动通信(3G)系统整机及终端配套产业方面,重点发展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产品、第三代移动信息终端产品。

  六是实施软件品牌战略,推动软件产业国际化。将软件产业发展与传统产业紧密结合,以应用需求为核心,培育和支持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软件产品,继续推动和支持企业CMM评估,促进重点软件企业发展,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促进软件产业国际化,扩大软件出口。

  七是以企业信息化为重点,提高全社会信息化水平,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继续深入开展百户企业信息化示范工程,重点作为资源整合、企业家培训、信息化项目示范推广等工作,全面提高传统产业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继续实施百万农民上网工程,重点作好技术培训、经验交流等工作,努力使百万农民上网工程成为扩大农民增收致富的保障工程。启动全省百万家庭上网工程,消除数字鸿沟,培育信息消费,配合“和谐辽宁”的建设。建立全省电子政务建设统筹、协调机制;以应用为核心,协调建设全省政务网络,加快重点业务系统建设,实现资源共享;推动电子政务建设、运行、维护的外包、托管。

  以大公司战略带动产业发展

  -河南省信息产业厅厅长 苏福功

  近年来,河南信息产业连续4年以25%以上的速度增长,2004年实现销售收入220亿元,增幅31.88%。

  产业发展特点

  随着产业的快速发展,一批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的优势和特色产品已经初步成熟,如汽车电子、绿色电池、彩色玻壳、电子设备、应用软件等。一批大企业也初露端倪,安玻集团、许继集团、新飞集团等成为全国电子信息产业的百强企业。一批民营大企业也成长起来,逐步成为河南省信息产业的支柱,其中新乡环宇集团、思达股份、河南雪城、河南思维及郑州威科姆公司等企业经济总量均在1亿元-10亿元之间,成为河南信息产业的生力军。

  在发展的过程中,大企业、大公司已成为全省信息产业的中流砥柱,产业规模呈现向优势企业集中的趋势。以安彩、新飞、许继为代表的十五家重点企业,在河南省信息产业中均居支配地位。2004年,这十五家企业共完成现价产值172.3亿元,占全行业的90%以上;实现销售收入184.9亿元,占全行业的84.12%;实现利税172.3亿元,占全行业的77%。

  目前,河南省信息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第一,产品结构不够合理,整机产品少,基础元器件类产品多。第二,企业组织结构不够合理,大集团少,小企业多,企业整体规模偏小,竞争实力不强。第三,河南省地处内陆,区位优势不明显,融资渠道狭窄,吸引外资难度大。第四,资金不足,影响企业做强做大。

  今后的发展目标

  结合河南省的产业特色,在今后一段时间,将继续坚持大公司战略、走出去战略和技术创新战略,促进整个产业的持续协调发展。

  具体做法:一是要建立新形势下政府管理产业的新模式,制定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规则。二是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和区域特色,实现资源合理流动和区域协调发展。三是要设立配套资金,对已取得国家重大项目、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产业化示范工程等专项资金且已按合同实施的企业,给予相应的配套资金支持。四是要加快人才培养,适时解决产业发展的人才瓶颈。五是要支持大企业研究开发产业化项目,对研究开发经费占营业收入6%以上的大企业和有良好市场前景的产业化项目,应给以必要的支持。六是要对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和本地大企业提供高效服务。七是要发挥大公司的辐射效应,构建以大公司为核心、中小企业配套的合理产业体系。

  积极引导本省的百强企业借鉴国外公司的成功经验,在研发能力、跨国经营、资本运作上面下大功夫。同时,协调出台扶持政策,进一步开展对外合作,做好营造电子信息产业良好发展氛围的政策配套工作。在加强大公司战略的同时,支持企业“走出去”。

  2005年,我们要重点抓好金惠60万台的液晶显示器项目,新飞、新易的年产50万台税控机项目,雪城的20万台套汽车电子项目,洛阳单晶硅和多晶硅项目等,并使这些项目尽快竣工、投产,已经投产的要力促其扩产、达产。同时,对今年要新上的项目,如洛阳玻璃厂的电子玻璃、安彩的液晶玻璃等项目,要重点给予支持和服务。

  着眼优势领域实现规模增长

  -重庆市信息产业局局长 郝明

  近几年来,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在发展中开拓创新,基础规模有了一定的改观。2004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40亿元;软件产业实现销售收入34亿元。

  一、坚持从特色优势领域出发,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吸引和培育大企业。

  通过多年的培育发展,重庆市已基本形成了通信设备特别是无线通信设备、工业控制仪器仪表、软件及信息服务、数字医疗、信息家电等为特色的电子信息产业格局。为更好更快地吸引和培育这些优势领域中的大企业,重庆市信息产业局抓住牵动全局、带动全盘的大项目,合理布局产业基地和园区,目前已规划布局了软件、芯片、信息家电、第三代移动终端等园区,并吸引了国内外大公司入驻。

  重庆依托大学城的科技优势,建造10平方公里电子芯片产业园区,打造全国电子芯片生产基地。中兴重庆软件研发基地规划面积约170亩,拟建设成为中兴通讯重庆研发、生产、培训基地,研究、开发、生产全系列的通信软件以及其他软件产品,成为西南地区最具活力的软件产业园区。除此之外,重庆还利用这些优势,吸引了国内外优势IT企业参与规划建设产业园区,如普天工业园、康佳工业园、HP研发中心等。

  二、突出政府服务职能,为本地龙头企业排忧解难,促进企业发展。

  重庆市在大力吸引国内外优势IT企业投资的同时,始终把扶持本地IT龙头企业发展作为工作的重点,主要领导采取现场办公、召开协调会等形式,为企业排忧解难。行业主管部门积极转变政府职能,跟踪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主动掌握了解企业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发挥协调、解决问题的桥梁纽带作用,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发展,较好带动了行业的发展。

  三、鼓励科技创新,积极扶持特色优势领域,培育成长型企业做大做强做精。

  近几年,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依靠科技创新,众多中小IT企业应运而起,一批新成果、新产品不断涌现,成为全行业的生力军。

  数字医疗是重庆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的特色优势。重庆海扶公司的CZF型超声妇科治疗仪(海极星)被评为2004年度国家重点新产品。2004年,重庆海吉公司和重庆大学研制的“电气设备绝缘在线智能检测及诊断系统”获重大技术发明奖。同时,一批批科技成果,如智能胶囊消化道内窥镜系统、无创脑肿瘤动态监护仪等不断涌现,进一步奠定了重庆在全国数字医疗领域的地位。

  通信设备也是重庆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的特色优势。重庆邮电学院成立的重邮信科公司,开发出世界上第一个TD-SCDMA手机并实现通话。目前,重庆市政府正在规划建设重邮信息科技园区。

  在促进科技创新过程中,行业主管部门充分发挥产业政策和资金的导向作用,积极鼓励信息技术创新。仅2003年、2004年,争取到国家产业资金和市信息产业发展资金配套投入就达8000万元左右,极大地促进了信息技术创新,在全市电子信息产业行业营造了引导、创新、扶持、发展的良好环境。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高考最后冲刺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明星电话被曝光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后金庸武侠圣经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82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