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未来18个月将面临裁员压力的10家公司(4)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9日 19:24 数字商业时代 | |||||||||
重整组织架构,削减经营成本,总部裁员 惠普 山雨欲来 撰文=高炜
5月17日,惠普公布了2005年度第二季度(2~4月)财报,营收虽增长7%,但若扣除汇差,则实质增长率仅4%。这是新CEO赫德上任后首度公布财报,他在职时间仅1个月,对实际营运左右程度有限。虽然赫德讲话中并未触及与裁员相关的话题,但他明确表示目前惠普成本结构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同时指出,未来几个月内将提供完整的惠普组织架构重整计划。财务长Wayman则指出,第三季度(5~7月)间惠普将编列1亿美元左右的费用进行组织重整。 Sanford C. Bernstein公司的分析师Toni Sacconaghi据此预测,惠普将在未来两个月内提出详细的裁员计划,数量可能占到惠普公司总员工数的5~10%。Sacconaghi在IBM公布最近一季财报的同时,曾经预言IBM将裁员1万人左右,后来IBM正式发布裁员消息,幅度超过Sacconaghi预测,达到1.3万人;就此他预测惠普裁员人数应在7500~1.5万人间。他估计此举每年可使惠普公司的收益提高20~40美分/股。 美林证券公司的分析师Steve Milunovich也发表预测,惠普的裁员工作可能在今年8月份进行,节省的费用为21~42美分/股。 目前,惠普公司拒绝对可能的裁员计划发表任何评论。 事实上,这家历史悠久的美国公司早就开始了它的裁员之路。为抗衡IBM和戴尔公司而合并康柏公司时,前任CEO卡莉·菲奥丽娜就进行了数千人的大裁员。而最近惠普又推行一种自动离职计划。例如成像及打印部门就有1900人加入了自愿辞职计划。在4月31日结束的上一季度,惠普公司的成像及打印部门为裁员花费了7100万美元。在第三季度,惠普已经为了裁员准备出1亿美元的预算。 惠普发言人表示,大约1900名惠普员工已经接受了自愿离职。此举的目的是让公司更有竞争力,让员工离开低增长产品生产线,进入有更高盈利潜力的领域。相关迹象显示,惠普还将缩减产品线规模。为保住打印机业务这块最大的利润蛋糕,有消息称惠普正在对成像及打印部门的各项现有业务进行分析,并准备减少部分型号产品的生产,资源集中以提升竞争力。而惠普打印及PC部门负责人维沃梅什·乔希近日也表示,打印部门实施裁员活动后,将有利于提高该部门的市场业绩,从而带动公司整体利润的增长。 目前尚无迹象表明,惠普可能发生的裁员会影响到中国惠普公司。毕竟中国惠普公司成立20年来,在国内设立了九大区域总部,现有员工3000人,是惠普全球业务增长最为迅速的子公司之一。 但也不能排除中国惠普受集团影响进行裁员的可能性。毕竟惠普集团进行组织架构的重整和削减经营成本的行动,一旦进行战略性裁员,考虑的将不再是分公司的业绩。 近日又有消息风传,现任思科中国公司总裁、思科全球副总裁杜家滨将调任思科亚太区要职。而惠普中国公司总裁孙振耀不久将离任,可靠消息人士称,孙振耀将出任思科系统中国公司总裁一职。而在目前,惠普中国公司已经开始物色接替孙振耀的总裁人选。虽然思科中国公司和中国惠普公司分别否认了传言,但传言的出现本身就表示出,中国惠普公司出现了某种“人事不稳定”。 没想到手机如此烫手 西门子 鸡肋烦心 西门子将出售手机部门的消息其实已流传了两年。作为全球第四大移 动电话制造商,西门子占有7.6%的市场份额。虽然销售额巨大,西门子移 动部门的盈利状况却一直不佳。受到手机价格下跌和营运成本过高的影响,2004年第二季度,西门子手机盈利率仅为1%,而在第三季度,每售出一部手机,西门子就要亏损11欧元。面对恶劣的形势,西门子没能成功地扭转颓势。相反,截至3月31日,西门子手机业务在今年第二财季内仍亏了1.38亿欧元。 相比于竞争对手诺基亚以及正在快速上升的三星电子,西门子的市场占有率不升反降,已经下降了1.4%。尤其在中国市场,西门子手机已经在去年跌出前五名,目前的市场占有率仅有可怜的不到1%的水平。对于西门子手机业务严重下滑的原因,存在着很多说法,有人认为是它的研发体系不合理;有人认为是其销售工作没做到位;也有人认为,在中国市场的经营方面,自从2004年10月,原西门子移 动集团和西门子信息通讯网络集团正式合并成立西门子信息通讯集团后,新上任的西门子(中国)信息通讯集团总裁韦思德已经将赌注押在了网络设备领域,手机业务变得无足轻重。 在西门子公司新任总裁柯菲德于1月27日正式走马上任后,他表示对将公司手机部门进行“大修”,裁员规模至少3000人。这样的裁员动作显然会涉及到西门子手机部门在中国的员工,在传言之下,已经有一些中国员工开始离职。不过,在西门子宣布最终解决办法前,很多员工还是处于焦虑地等待、观望之中。 在2004年底,西门子曾宣布其手机业务的4种重整可能,包括:出售、整顿、合资或关闭。随后,已经有包括华为、摩托罗拉、波导、中兴、宏基、 LG、北电在内的多家IT厂商与其进行接触。摩托罗拉、三星等手机厂商都被传言将收购西门子手机业务,但最后都未能应验。最近又有消息称,由于德国总部及政府的干涉,西门子手机业务的出售道路将会比较困难。但无论如何,显然西门子已经对它的手机业务不再寄予希望,裁掉或是收缩这个部门的员工是迟早的事。 股价下跌,数码受挫,品牌下降 柯达 下坡溜车 撰文=徐昊 从6月1日起,柯达公司原来的二把手安东尼奥·佩雷斯正式取代邓凯达成为该公司的新任CEO,柯达向数字化的转型迈出了重要一步。在邓凯达任职期间,柯达的股价下跌了62%,虽然业界并没有因此看轻邓凯达的领导能力,但显然柯达的股东们是很不满意的。 其实柯达曾经是世界数码相机业的老大,在1998年以前,柯达同时还是传统胶片和冲印业的市场老大。柯达拥有全世界最大的冲印网络,利用这个网络,它可以做任何事情。另外,柯达的产品十分廉价,配合其打印机可以输出非常好看的照片。但是,也许正因为走的大众化路线,长久以来,柯达留给了消费者“太普通”的印象。因为没有高端产品,柯达的品牌形象正在越来越落后。此外,在走上了中低端路线后,柯达在产品研发方面比较不力,与一些日系厂商的差距因此越来越大。现在,面对日系厂商的疯狂围剿,柯达显得颇为非常被动。 对邓凯达而言,进军中国是他最引以为豪的决策,因为柯达中国的表现相当出色:从1996年的全球第17大市场,跃升至仅次于美国本土的第2大市场。不过,在中国市场,柯达同样走的是中低端路线,在中国本土数码相机产品的冲击以及惠普数码打印的冲击下,柯达在中国市场的未来肯定也不会那么一帆风顺。 为了对接数码时代,柯达不得不进行转型,但这个过程是痛苦的。2003年底,柯达宣布到2007年前,计划裁员1.2万人到1.5万人。而在过去5年中,柯达已经缩减了22000个职位,员工人数从1998年的86000个缩小到2003年的64000个。按照计划,柯达今年将要裁员2500人到3500人,柯达中国员工或许也将迎来转型的痛苦。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