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未来18个月将面临裁员压力的10家公司(3)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9日 19:24 数字商业时代 | |||||||||
去年亏了6000万,又遭证监局联合调查,德勤也弃之而去 科龙 穷途之困 撰文=高炜
顾雏军在5月中旬的一个论坛上称科龙目前的境况是挫折不是危机,那么科龙面对的到底是挫折还是危机呢? 截止到去年前三季度,科龙一直宣称公司盈利2亿多元,然而到今年4月29日公布年报时,却报出6000万巨亏。十天后,这家公司因涉嫌违反证券法规已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这似乎印证了市场自顾雏军4年前收购这家公司开始就一直不绝的某些猜测。而后又有传闻董事长顾雏军已经被有关部门监视居住。 最近又传出经销商聚集顺德包围工厂追讨货款。有知情者表示,最近科龙一方面遭到证监会调查,顾雏军又被质疑挪用科龙资金,种种不利消息引起了经销商们的不安,因此才会聚集。 5月11日,科龙的H股审计师德勤·关黄陈方会计师行和A股审计师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宣布,在科龙今年6月28日的股东大会之后,将不会寻求续任。德勤弃科龙而去的原因在于,德勤认为其审计范围受到限制及对有关交易的会计记录表示不满意,并且无法对科龙在会计管理方面的承诺表示满意。 德勤指出,截至2004年12月31日科龙对两位客户有5亿多元的销售收入无法确认,其中有4亿多元为当年最后一个月取得,且其中将近3亿元为科龙的一位新客户,此前科龙从未与其进行交易。不仅如此,科龙对两位客户5亿多元的销售额于今年4月28日仍然没有偿付,德勤因此无法确认上述销售的真实性。同时,科龙在2004年共有2亿元的销售退款,按照会计处理准则应该计提销售退回准备,但科龙的管理层认为并无必要,德勤对此也发表了保留意见。 事实上,在这一系列变化之前,科龙股价就在4月20日出现向下突破的迹象,期间更是出现了3个跌停板的走势,由3.5元以上的价格快速下跌到2.38元的低价。 在股价下跌的背后,是自去年下半年,全球家电市场竞争越发激烈,同时国家加强了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力度,科龙公司主要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生产成本进一步提高,加上出口退税比例的降低,其主营产品的利润空间继续受到压缩。 在德隆系轰然倒地之后,顾雏军的格林科尔系命运如何还难预计。但就科龙目前的情况来看,巨幅亏损,遭四省证监局联合调查,德勤弃之而去,似乎让科龙难逃裁员厄运。 行业不景气 业绩滑坡 夏新 蜀道遥遥 撰文=张含 从录像机到影碟机再到手机,夏新在几起几落的过程中经过了高潮和低谷,这些高潮和低谷的产生都是因行业变化的影响所致。一个企业仅仅是在某些狭窄的领域发展,其受到行业发展影响的风险是非常高的。 手机利润来自快速的更新换代,企业优势不是靠大批量、低成本制造就能形成。一款产品一旦被市场否定,大批量的制造只会使企业面临更大的风险。基于这样的教训,靠手机的单款模式取得成功的夏新,一直在拓展新的业务领域,但是拓展业务领域的同时还要降低多元化的风险,这是夏新在这个发展阶段很难两全的问题。 夏新就在这样的战略选择中沉沉浮浮。继2002年和2003年的业绩甚佳之后,夏新电子(600057)公布的2004年年报出现了比较大的滑坡,虽然投资者对手机行业不景气早已有了心理准备,但是夏新电子一年之内每股收益由1.37元降至0.04元(较上年减少97.31%)还是让投资者吃惊不小。此外,与此项对应的是夏新电子股价由2004年年内高点17余元已经降至目前的4.11元。 夏新手机的增长乏力绝不是国产手机中的个案,中科健、熊猫电子等企业都在行业和自身问题的内外夹击下出现了经营问题。赛迪顾问的统计数据表明,中国手机销量在2001年和2002年分别同比增长了51.9%和31.8%,2003年回落至18.1%,2004年只增长15%。 手机已经是一个过度竞争行业,全面竞争需要系统的基础管理;国产手机过去靠机会驱动发展起来,过分看重和寻找机会,寄希望于新一次机会到来和奇迹发生而忽视基础的系统管理,就不能应对全面过度竞争的挑战。 事实上,夏新电子在年报公告中解释,2004年手机行业竞争更加剧烈、毛利率快速下滑,产品盈利能力持续萎缩,手机高利润的时代已成为过去。同时,由于公司对于3G手机开发投入大,加重了报告年度的经营负担。 考虑到2005年度手机行业仍面临严峻的经营压力以及公司长远发展的需要,拟定2004年度利润不分配,也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而其未分配利润计划投入3G手机、液晶电视、笔记本电脑等新品研发、生产以及用于优化管理方面等。在这样的策略和经营业绩下,意味着2.5G手机将不再是发展重点,未来的业务上的突破在3G。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