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业界 > 第八届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专题 > 正文

自主品牌中国创造 化蝶还需三步走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1日 17:46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在刚刚闭幕的第八届北京科博会上,虽然展出了为数不少的“中国创造”,使参会者为之振奋,但真正具有尖端技术、具有国际品牌影响力的国内厂商少之又少,而三星、LG、松下等国际品牌在科博会上却抢足了风头。

  一位参展企业的负责人颇有感触地告诉记者,目前“中国创造”的现状并不乐观。正在步入国际化的中国市场,已经跨越产品竞争阶段,进入品牌竞争的时代,中国企业不仅要
从根本上提高产品档次和技术含量,更要在自主创新方面倾力打造自己的国际品牌。

  自主品牌的困境

  “中国彩电九成出口不敢叫真名,出口时必须要贴上国外的牌子。”商务部国际贸易合作研究院院长柴海涛一语道破中国企业的品牌困境。柴海涛表示,在中国出口贸易中,外商和民企占74%,国有企业不到1/3,其中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外商占到了80%。外商占据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如此高的份额,原因之一就在于中国企业缺少核心技术,没有自己的品牌,大多是为他人作嫁衣。

  据北京海关最新统计,今年1至4月份北京共进口数码相机30.3万台。目前,北京市场上销售的进口数码相机主要是产自日本的索尼、佳能、奥林巴斯等品牌。而国产的数码相机由于缺乏自主核心技术,产品多集中在中低档。受进口大幅增长影响,预计国产品牌数码相机的市场份额在国外品牌冲击下将进一步萎缩。

  哈佛商学院亚太研究中心主任劳维信举例说明了中国企业缺乏自主品牌的困境。他说,大部分中国DVD生产厂家都没有自己的品牌和核心技术,靠为国外品牌贴牌生产。

  盈利情况到底如何?一台中国生产的普通DVD在世界上的平均售价为三四百元人民币,出厂价只有百元左右,剔除原材料成本和专利费用,一台DVD只能赚几元的“汗水钱”。

  “蛹”如何化成“蝶”?

  针对中国企业缺乏自主品牌的困境,有关人士指出,目前,“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尚处于十字路口,中国企业要完成这一由“蛹”化“蝶”的转变,应注意吸收两个元素———品牌和市场。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表示,中国经济如果仍然按过去“世界工厂”的模式扩张,将无法继续。

  首先,国外市场已很难进一步开发。“中国制造”的膨胀导致他国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不得不调整结构,而在此调整过程中,其他国家产业工人的不满情绪,又必定通过当地政府反弹到我国。

  其次,贸易比价正在失衡。一方面是出口的“中国制造”越来越不值钱,价格一压再压;另一方面,进口的铜、镍、石油等资源的价格每天都在上涨。李稻葵认为,中国企业应当加大研发力度,尽快培育自己的品牌;中国政府则要利用市场机制,促进大企业形成,从而培育大品牌。

  营销大师米尔顿·科特勒则建议,中国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可以通过战略并购、向国外购买品牌的方式,迅速从“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

  科特勒说,市场是“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另一重要元素。美国建国初期,除了统一而非独立的市场,每个州都有极大的独立权。美国法律规定,任何一个州都不能对其他州设置任何形式的贸易壁垒。李稻葵认为,这一点正是中国强调不够的。

  科特勒表示,“中国创造”必须在一个统一市场里才能完成。首先是统一的国内市场,最终是全球市场。在美国,任何一家大的家用电器商店,一种商品的品牌大多只有三四种;在中国,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品牌,一个最普通的电饭锅,都有三四十种品牌。这不仅说明中国的品牌系统比较紊乱和脆弱,而且证明市场不畅通。

  品牌战略“三步走”

  继美国对我国纺织品实施进口限制后,欧盟近日又决定对中国T恤衫和苎麻纱两类商品实施纺织品特别限制措施。“中国只有卖出8亿件衬衫才能进口一架空客380的纺织业状况,值得我们深思。”柴海涛表示,中国的纺织企业已具备了国际化的生产能力,但还缺乏国际市场的营销能力,因此要建立自己的海外营销网络发展中国自己的品牌,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商品最后到中国品牌。

  品牌走出去需要“三步走”。第一步是走出去,走到其他国家;第二步是走进去,走到主流销售渠道;第三步是走上去,走到高端。

  柴海涛不否认中国已经是纺织品出口大国,中国传统制造业的竞争力非常强,但他认为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足,因为竞争力是否有可持续性是关键。只有加强中国纺织品企业创自主品牌意识,扩大中国品牌的国内外的影响力和国际市场竞争力,才能使中国纺织业永远避免这种“被动挨打”的局面。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82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