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业界 > 正文

IT时代周刊:标准化软件时代的终结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5日 16:25 IT时代周刊

  浙江东经包装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张西振(供《IT时代周刊》专稿)

  为何要分模块推进信息化?供应商为何胆敢要客户“流程再造”?实际上,都是现时管理软件指导思想在作怪。作为最终用户,他们怎么想才最重要

  作为管理软件的最终用户,我们所看到的东西,所想到的东西,就像消费需求信息
对厂商的价值一样,是有十分重要启发作用的。毕竟软件供应商和企业CIO们打造的信息化系统,最终不是自己用,而是由各阶层的经理来用。

  管理软件的模式通病

  我们搞企业信息化,编制管理软件,实际上是企业整体目的追求系统“流域图”中的一个“支流”。但是由于我们天天泡在管理软件当中,很容易忘记整体目标,就软件考虑软件,就信息化研究信息化,这样会很容易走进一些误区。

  误区一:模块组合。将管理软件的各个组分“预制”成模块,根据企业支付能力进行“组装”,这实际上是将企业视为机器的“企业观”在作怪。持这种观点的人并不知道整体并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整体含有部分所没有的特质。就像一栋砖砌的房子,并不是简单的一堆砖头。所以我认为把信息化当成一个机器去组装,是组装不出企业的特质的。

  误区二:百病一方。对一个行业的用户都用一个方子吃药。与软件的“模组化”一样,软件的“行业化”也被当成通行的“新”思路被广泛接受的。实际上,这更可怕。

  当代企业竞争强调差异化,尽管表面上看来是同一个行业的企业,实际的核心竞争力会截然不同,实际上,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就取决于那么一点点独到的差异。如果管理软件把“非正常”的因素给同化掉,势必带来同质化的企业。

  通用的行业性管理软件,有可能把“落后”的企业带到行业一般水平,也可能将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企业消磨成平庸的企业。

  误区三:削足适履。目前的管理软件实际上太“硬”了,几乎到了在实施中“削足适履”的地步。这可能是管理软件公司热衷于“流程再造”的根本原因。改造企业,使之适应已经编写好的软件,所谓“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也包含着这个意思。

  但是,管理学不可能像物理学一样可以用一个定理推导出一切,管理软件要承认这个现实,给经验的积累一个空间。而一次性“再造”,往往无法与企业实践活动相契合,达到“力场和谐”,而渐进式改革则成功几率高得多。正像德鲁克所说,管理是一种实践,而不是一种理论。我们的企业管理实践目前还只能遵循经验主义、历史主义的方式,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积累。管理学还处在丛林之中,作为管理附生物的软件凭什么就敢让所有企业按照一套标准流程运行!

  并且,系统一旦建设起来,就永远没有变化,不能在活生生的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学习”。这种基于“标准化”的管理软件,其指导思想实际上是工业化早期的管理思想。

  在工业化初期,在泰勒时代,环境是非常稳定的,但是现在的时代不同了,试图重复昨天的故事根本不可能。我们不要指望再做一次福特,不可能像生产T型车那样去大批量、工业化的生产管理软件。我们进入的是信息化时代,进入的是知识经济时代,怎么可能用工业化早期的思路去作管理软件呢?在当代企业面对高度不确定性的环境情况下,标准化已完全不适用。

  解读病症之本

  管理软件为什么会产生上面这样的病症?缘于市场供求间的严重不对称。

  首先是知识方面不对称。你懂我不懂,所以你就敢欺负我不懂。这是知识的不对称,导致有些软件公司利用企业的知识漏洞去“忽悠”企业。

  其次是语言的不对称。这差不多是整个IT行业共同“努力”制造出来的结果。本来企业管理活动有自己的话语系统,但中国的IT行业硬是用一些半通不通的翻译术语,制造出了一个“洋泾浜”话语系统,这种行业“黑话”阻碍了企业真正搞明白管理软件、信息化究竟是什么。

  归根结底,管理软件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是我们的管理软件指导思想上有问题。我们的管理软件是立足于工业化早期的标准化思想,而实际上我们现在面对的是信息化时代,管理软件必须从指导思想上来一个转变。

  工业化早期,管理企业像开火车,一切都可以事先计划。现在,我们的管理者实际上是出租车司机,你把车开出去,会遇到什么情况你是不知道的,唯一可以准备的是处理问题的经验。而现在我们的管理软件恰恰是不允许你积累经验、不允许你总结经验。

  不过,现在的管理软件用户正在觉醒,已经感到对厂商言听计从是不行的。企业的CIO也在逐步成熟,CIO主导信息化的时代已经来临。

  企业管理软件在早期可主要面向国内大型企业,但是,管理软件要想真正成气候,就不能忽视草根企业。管理软件真正广阔的发展空间在草根企业中。所以想在草根企业中扎根,就要努力在草根企业中做知识普及工作;同时要转变软件商的语言,要用普通人能懂的语言,不要用所谓的行话来说;更要转变心态,去做辅助性的工作,不要强为、硬为,不要老想着去再造企业,要做一个支持者,而不是主导者。

  管理软件通病表明,目前管理软件背离了企业的根本目标,这种背离极大的降低了管理软件的价值,甚至是负价值,管理软件要重新在企业整体的“目标/手段”之树上给自己定位。

  颠覆流程再造模式

  “模式语言”可以作为管理软件指导思想的选择之一。“模式语言”本来是美国建筑学家亚历山大提出来的建筑和城市设计概念,但近10年来,模式语言在软件工程领域得到了一定的应用。

  模式语言概念下的模式“描述了某种环境中反复出现的问题以及该问题的求解方案,它可以被反复地使用而不必从头做起”。因为在每一个领域中,都有几代人积累下来的解决各种问题的经验,这些成熟的思路一旦被识别出来并按照特定格式撰写为模式,则可以指导同类问题的解决而被反复使用。

  在企业组织中,当这些模式被有机组合成适用于特定领域的模式系统的时候,便形成了亚历山大所说的“模式语言”,如果该语言在应用领域中被充分共享,并且成为解决特定问题的可积累知识库的一部分,则模式语言的建立对一个组织的能力提升具有巨大作用。

  东经包装公司曾开发了一个名为“强芯设计”的瓦楞纸箱结构设计模式。用来制造瓦楞纸板内部瓦楞的纸称为芯纸,作为瓦楞纸板外层的纸称为面纸。在价格竞争压力和片面成本观念指导下,行业内逐步形成了面纸用好纸、芯纸用差纸的模式。而对于瓦楞纸板的强度、耐破等性能指标来说,芯纸的影响比面纸要大的多,也就是说,如果所生产的纸箱有既定的物理性能指标,芯纸用得好,就更容易达标。

  经过试验、测试和论证,我们开发出了“提高芯纸档次,降低综合成本”的设计模式。在对一家客户的产品包装相关参数以及包装流程、仓储运输条件、销售渠道等情况进行全面调研之后,应用“强芯设计”模式,竟然用3层瓦楞纸箱替代了原来的5层瓦楞纸箱,在完全达到对内装物保护要求的情况下,一年能给客户节省包装费用近百万元。至此,作为一种方法知识的模式就实实在在地转化为企业的竞争力。

  模式语言的效用源自于模式的适度抽象和完整、准确、实用等特点,其优越性在于,它既能够描述各种容易编码的显性知识,也能通过故事化的叙述和案例记录来传达存在于员工头脑中的隐性知识,同时,其结构化的格式可以方便检索和管理,使组织内知识共享和转移更加流畅。

  如前述“强芯设计”模式就可以帮助形成较大的“综合成本设计”模式,“综合成本设计”模式又可以帮助形成“整体包装解决方案(CPS)”这个更大的核心经营模式;同时,“强芯设计”模式还包含“3层瓦楞替代5层瓦楞”等较小模式;还要“交互”应用其它结构设计模式综合考虑才能完成一个纸箱结构设计方案。基本模式的有机组合形成了能够对整个应用系统进行体系结构描述的模式语言。

  事实上,模式语言在软件开发工程中,已经应用了将近10年,可是至今还没有人将其作为管理软件的主导思想。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流程”主导的管理软件指导思想太强大了,以至于没有人敢于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国画专题
国之瑰宝水墨风情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82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