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业界 > 联想购IBM全球PC业务专题 > 正文

计算机世界:IBM淡出联想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6日 10:59 计算机世界

  贾鹏雷

  5月5日,联想宣布购回在收购IBM PC业务一事中向IBM出售的部分无投票权的股份。股市对此事表示了必要的“惊讶”。联想估价也因此在复盘后出现小幅波动。

  “惊讶”的主要原因是,在全球范围内的历史上的收购事件中,几乎从未出现过在
如此短的时间内回购股份的事件。

  而在此前后,联想宣布了另外两个事件也引起外界关注。先是高调宣布获得美国空军总部2400台ThinkPad笔记本电脑采购大单。这被外界认为联想是试图传递这样的信息:联想在美国高端客户中也是可被信赖的。此外,联想国际(原IBM PCD业务)高级副总裁Fran Sullivan表示,联想将花费2亿美元来打造联想在国际市场的品牌影响。

  这些事情被部分分析人士认为是在有意无意的淡化IBM股份撤出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这发生在国际化的联想集团成立的前后几天内。有分析认为,这一步是双方在合并PC业务时就已经谈好的。IBM是否要要淡出联想?这对联想来说,又意味着什么?

  奇怪的交易

  联想向IBM回购的这部分股权总量共涉及4.357亿股,价值1.52亿美元(11.87亿港元)。需要说明的是,这部分股权是当时出售给IBM的占公司总股本18.5%股权中的超额无投票权的股份。在回购完成后,IBM在联想集团中的持股量从18.9%下降至13.4%,共涉及8.21亿股普通股份和4.859无投票权股份。

  回购事件发生前,联想股价一直处于上升势头。在回购事件宣布之前,连续几天跳空上升,最高股价达到2.6港元,最低达到2.5港元左右,跟去年12月8日宣布收购前股价相比,最高涨幅约10%,最低涨幅4%。现在基本稳定在2.5元左右,证券机构普遍认为“谨慎看好”。

  在发布回购股份的说明中,联想解释说,这次回购之后有利于降低公司的盈利摊薄效应(按照每股盈利基准)。在跟IBM平等协商后,双方同意达成这一协议。

  IBM并没有对此事作出任何评价。深度介入此事的高盛也拒绝接受采访。在3月底TPG、General Atlantic以及新桥投资集团以3.5亿美元入股联想集团一事中,高盛“以商业机密和保护客户”为由谢绝采访。

  高盛的一位人士私下里表示,如果能够对媒体说的,都只是“面上的东西”,没什么意义。“既然不说,就有绝对不能说的原因。”

  在这笔交易中,每股作价2.725港元,较超额股份原先发行价每股2.625港元有1.87%的溢价,占公司已发行股本的4.7%,占已发行无投票权股份的47.3%。交易以现金完成, IBM在收回1.52亿美元,利差约1000万美元。

  联想表示,回购IBM股份的这部分现金正是来自3月底美国三大私人投资公司的入股现金。“因此,回购股份并不会影响公司的财政状况。”

  有分析认为,此举说明了IBM不看好联想集团未来成长,而这次出售股权事件只是IBM退出联想计划的一部分。

  关键的问题有两个,一是联想回购的股份怎么处理,是注销还是库藏?二是这一事件是否是双方约定的计划的一部分?而后一个问题更是关系到这起震动全球的收购案中到底是谁主导的关键问题,这也能解释IBM是否会最终淡出联想。

  谁是主动者

  联想中国负责品牌推广的副总裁李岚解释说,“这并不是双方的最初约定。”李岚表示说,收购回来的股份主要给了3月底入股的三大投资商,“这样就可以避免增发新股。”

  而联想在香港联交所发表的《建议关于场外购回无投票权股份及关联交易》中涉及到购回原因的说明部分,措辞极为考究,很难从字面上看得出谁占主动,一切都是“平等协商”。

  分析人士认为,联想出售IBM部分股权的原因可能有两点,一是如李岚所言,引入新的投资者而又避免增发新股;二是如果出售,就会削弱IBM的影响力,减轻联想集团管理层的经营压力。

  “联想应该没有资金上的压力。”香港大福证券首席分析师梁伟沛认为,基本可以排除联想是由于资金压力的原因出售股票。在宣布可能到美国上市之后,联想的一系列融资计划都比较顺利,3月31日,从美国三大投资集团中融资3.5亿美元,而作为收购IBM PC业务协议的一部分,IBM与高盛也协助联想在3月获得巴黎银行、荷兰银行、渣打银行和工商银行等共16家银行达成6亿美元的融资协议,现金压力不大。

  联想集团CFO马雪征此前接受采访时认为,IBM PCD部门尽管持续亏损,但现金流运转正常,“理论上不需投入现金就可以继续保持运转。”但她也表示,两亿美元的现金储备也是必须的。

  而2亿美元的宣传费用也仅是在计划之中,而且,并不是一次性支出。李岚透露说,这只是联想国际的推广费用,并不包括联想中国和联想手机。“我们的惯例是把营业额的2%拿出来做推广费用,总额根本不止这个数目。”

  而从做生意的角度来说,IBM在董事会多留一天,联想就会多一层保险。“合并后,一旦公司走向不好,IBM毕竟还是股东。”这跟完全出售的境况不同。

  而从IBM方面来看,似乎更有理由出售股份。

  回购计划如果顺利,IBM在联想集团中的股份将由18.9%下降到13.4%。由于出售的股票是无投票权的,IBM在董事会中的发言权并未受到削弱。

  有分析人士认为,这可能只是IBM淡出联想计划的第一步。在选择出售PC业务时,有分析认为,IBM选择握有联想股份,正是因为联想无法拿出足够的现金。

  IBM的全球业务收缩战略由来已久。如果把视线再放长一些,就会发现IBM出售打印机等业务与出售PC业务之间有着某种联系。按照IBM的发展战略,将来的IBM一定是一个完全“On Demand”的“软”公司,除了自有系统,IBM会不断的出售硬件部门。

  而且,IBM是溢价出售了这些股票。尽管1000万美元的利差对于眼下市值约1800亿美元的IBM而言只能算是蝇头小利,但如果注意到IBM近期的一些列举动,或许会明白IBM为什么愿意出售股票。

  5月初,IBM已经宣布,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员,数量将超过1万。作为IBM转型的一部分,这只是开始。据估算,为完成这次裁员,IBM需要大约50亿美元的现金。现金是非常重要的,1.52亿美元并不是少数。

  IBM决定联想

  似乎为了消除这一事件的影响,联想高调宣布获得美国空军2400台ThinkPad笔记本订单。

  在去年底宣布收购IBM PC后,戴尔和惠普都趁新联想立足未稳,发动“争夺大客户”计划。IBM原先的大客户通用电气、美国空军相继弃IBM而去。而在美国对外投资委员开始对该收购案出于“国家安全”而进行的复杂审查过程之后,外界普遍认为,即使收购获得通过,新联想也必将失去美国政府、军队和太空实验室等大客户。

  因此,联想格外重视美国空军这一订单的象征性意义,希望以此打消客户的疑虑和刺激渠道商的信心。除了笔记本电脑产品,联想还将向美国空军总部提供技术支持和客户服务等。事实上,联想拿到了24家政府大客户的名单,前提是和美国政府相关部门签署了一项安全保障协议。

  值得注意的是,这笔单子是由美国当地的一家名叫iGov的渠道商完成的,这都是IBM的旧部。显而易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IBM的存在对联想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根据协议,IBM将通过分为义务和优先推荐等方式帮助联想建立全球渠道、客户关系等。IBM拥有联想的股份,无疑会加强这种合作。

  5月18日,联想中国和联想国际中国区将举行联想集团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渠道商大会,大会的目的之一就是加速原联想和原IBM PCD渠道商的合作。

  联想在中国的崛起,秘技之一就是其独特的渠道管理机制。3月,联想高官集体赴美国参加IBM的合作伙伴大会,对IBM与其渠道商之间的合作关系和方式感到吃惊。在中国,联想拥有数以千计的店面、一批雄霸一方的分销商、一大批无孔不入的代理商和服务机构。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合作伙伴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是伴随联想共同成长起来的,许多公司的发展战略是跟联想一致的,联想对其影响力举足轻重。

  而美国和欧洲的渠道商们通常都是松散的。一家渠道商通常是面向几家供应商,因此出现了一个渠道商常常连续在拉斯维加斯参加多个厂商的伙伴大会的局面。对这些渠道商的利用和控制,联想显然并不是特别有信心。

  在渠道上保留IBM影响力的同时,在面对外界时,联想高层却也有意无意的发出一些不一样的声音。比如,在是否使用“IBM”品牌上,有的说将只使用“Think和Lenovo”,有的又强调“会继续使用‘IBM’品牌”,这不得不令人怀疑:联想是否也在开始着意淡化IBM的痕迹?

  分析人士认为,一切短期内操之过急的行为恐怕都不利于联想的国际化。正是基于以往在战略调整中出现动荡而给公司带来损失的教训,联想在操作收购IBM PC业务一事上极为慎重,制定了为完成和平过渡的种种制度。在收购完成后,也屡次发出“稳定压倒一切”的执政信息。

  市场分析机构Gartner五月初表示,新联想将面临巨大挑战,包括如何实现利润增长、如何保持产品质量、以及如何加强品牌等问题。

  分析人士认为,短期内,联想还不会轻易放任IBM出走,而且,这也并不符合双方的实际利益。梁伟沛认为,对IBM而言,在与政府关系密切的联想集团中保留股份,就意味着在面对中国的政府采购时更容易中标。而且,“由于联想将在五年内使用IBM的系列商标权,它有义务帮助联想成功,否则也是损害自己的品牌。”

  回购股份作为一个重要的信号,引发外界对于双方关系的种种猜想。这是否是双方在收购PC业务之前就做出的约定?IBM是否会最终淡出联想?这里面固然有一些证券界人士分析的那样有“阴谋论”的成分,但分析人士认为,欲揭开这一迷底,只需看IBM的后手有什么,以及这否跟联想使用IBM系列品牌的时间相吻合。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第48届世乒赛
二战回顾系列专题
库尔斯克会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太平洋海战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新浪狮篮球队回访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82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