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业界 > 正文

长虹空调首倡节能双标准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1日 09:13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节能是家电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2005冷年空调行业最受消费者青睐的主题。为了有效提高我国能源利用效率,缓解电力供给的巨大缺口,空调器新能效国标于2005年3月1日正式执行。据专家预计,实施新国标后,每年新增空调的节省电量相当于半个三峡电站的一年发电量。此外,待机能耗也将成为中国空调行业及企业致力于解决的重要课题和进军海外的贸易壁垒。为了降低待机功耗,国际能源署(IEA)和欧盟都相继制定了“1W计划”,即在2010年前将所有产品的待机功耗水平降到1W以下。

  长虹空调作为行业的强势品牌,顺应全国市场和社会潮流,将8年技术积累专业整合,推出了集“高效、低耗、健康”于一身的“3A”空调,在国内独创能效与能耗双重节能标准,为节能技术注入了新的动力和补充。长虹“3A”空调是长虹空调的“新贵”,其各项指标均达到了国家相关认证的

  顶级标准,与目前市场上能效比动则5点

  几、7点几的“虚”高能效比空调(终生省下的电费难以抵消其本身的购买差价)相比,长虹“3A”空调充分考虑到了消费者的对产品和产品价格的真实诉求,是2005冷年高

  端定频空调中性价比极高的产品之一。

  首先,长虹“3A”空调能效比指标严格通过国家认可的实验室测试,制冷能效比(EER≥3.4)和制热能效比(COP≥3.4)全部达到国家家用空调器新能效标准1级。长虹始终秉承“用一流部品制造一流空调”的质量准则,凭借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和对节能先进技术的掌握,将挑战作为机会,适时推出的“3A”,其节能的奥秘正在于精良的设计和优质而扎实的材料,它采用高效低噪压缩机、不等距斜龙卷风贯流风扇、高效名牌塑封电机、高效双列多折蒸发器、亲水铝箔、高齿内螺纹铜管、优质的软件控制等八大节能材料,全面提高了热交换面积25%,增加空气流动30%,增加冷媒与铜管的接触面积40%,实现快速制冷制热,比普通空调节能省电16%。

  其次,长虹“3A”空调首倡“用着省,不用也省”的节能新理念。真正的优质节能空调不仅要在制热、制冷运行状态下实现高能效,而且要在待机状态下实现低能耗。随着家用电器的普及和智能化的发展,绝大多数的空调产品都具备了待机功能以方便用户使用。为了避免频繁插拔电器插头的麻烦和保存对空调使用状态的设置,70%以上的用户选择让空调长期处于待机状态。目前市场上的大部分空调产品在待机方式下的能耗在3-5瓦左右,待机功耗就像吸血虫一样吸食能源于无形。长虹“3A”空调为了兼顾消费者和市场利益,兼顾企业与社会利益,通过技术改良升级,成功实现了在待机方式下能耗比<1瓦的待机节能,诠释了节能空调新的双重节能概念。降低待机功耗不仅意味着消费者能够节省空调用电开支,更能达到直接减少能源浪费和环保压力的目标。因而,降低待机功耗已不仅仅是空调消费问题,更成为全球关注、影响深远的持续发展问题。

  长虹“3A”除了具有“高效低耗”特点外,还配备了超豪华的健康静音功能:长虹空调独有的“独立空调清新”功能,使“3A”成为创新空调概念的全能型、四季性空调,随时净化室内空气质量;新颖独特的纯平面造型和

  自动开合风门设计,将进出风口远距离隔离,

  实现气流大循环,保证了舒适空间、瞬间拥有;“晶蓝”纳米光触媒,常温与加湿状态下强力分解有害物质,除菌除臭,健康清新;超静音设计,营造超然运行空间;负离子发生器,全面净化空气中有害物质。独特的超大数码显示屏,凸现空间的高贵与细腻。众多高端配置功能的大集成,以卓越的人性化设计风格,带来更先进的智能生活方式;灵性的科技创意和尊贵典雅的外形融合,为现代都市人提供了品位不凡的魅力选择!

  长虹“3A”空调的推出,为行业节能技术的发展指出了新方向,其首先倡导的“制热制冷高能效、待机低能耗节能双标准”,让目前杂乱无序的节能空调概念口水战哑然失声,为行业回归价值提供了新思路、新理念,号召业界务实、诚信、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促进中国空调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市场、消费者制造真正节能的好空调!

  (梅俊林)



评论】【 】【打印】【下载点点通】【多种方式看新闻】【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82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