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业界 > 正文

迟宇宙三年陷入联想局:我被柳传志“废”了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5日 07:29 北京青年报
科技时代_迟宇宙三年陷入联想局:我被柳传志“废”了
《经济观察报》首席记者 迟宇宙三年陷入联想局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科技图片

  迟宇宙25岁应柳传志之约开始谋划写“联想的成长”,三年多的时间苦思冥想辛勤创作,可书稿出来却没有得到柳传志的认可。柳传志另请凌志军创作了《联想风云》并风靡一时。最终迟宇宙自己出版了他的《联想局》。这时候,他29岁。

  当记者问:“你被柳传志‘废’了,有何感受?”

  迟宇宙说:“我用人生中最好的年华来思考中国本土最好的企业领袖和他所领导的企业,我得到了我想要的东西。柳传志是我生命中的贵人,我虽‘废’犹值!”

  柳传志创业的时候,迟宇宙8岁,是山东乡间的小屁孩

  迟宇宙1976年生于山东莱州,18岁一进北京大学就成了值得关注的“北大才子”。关于他在学校,有人说:“他不是一个好学生,凭借着北大文科第一的高考成绩混进北大之后,就一直没有好好上过课,而是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关注一些与学业相干或无关的事情。譬如:写诗、搞对象、喝酒、挣钱、逃课……”他蔑视权威,评价钱钟书散文时不无嘲讽地说:“老钱的散文至少比汪国真的诗读起来多了涩、酸、霉三味儿。”

  1998年7月,22岁的迟宇宙完成了学业,在留京还是南下的抉择中他做出了人生中第一个理性的决定,到《南方周末》做上了记者。一系列的社会新闻大稿使他在极短的时间里获得了传媒界的认可。两年后,一冲动他就离开了南方重返北京。迟宇宙解嘲说:“想做个好记者,可惜因为资质的原因,偏偏做不好;想做个作家,也因为资质的问题做不好。于是就只好在传统媒体和网络上四处游荡……现在靠在一份报纸做记者,给报纸和几个网站写专栏为生。目的很单纯,一是为了名(也可以美化为理想),二是‘看在钱的份上’。”

  我不知道说这些话的时候他在哪家报纸,但做《经济观察报》首席记者对他的影响一定是很大的,以至改变了他很多。

  在《南方周末》,迟宇宙成长为一个写“社会新闻”的高手,即使他写“小额信贷”这样的经济问题,他都是当作“社会新闻”来写的。

  大约在2000年二三月间,一个同行无意间慨叹“做社会新闻越来越没有前途了”,这“一语惊醒梦中人”,迟宇宙有意识地开始了自身的转型。当《经济观察报》创刊招兵买马时,迟宇宙做上了它的“首席记者”。

  老实说,那时候大家对经济的了解很不够,什么是真正的经济新闻,多数人心中没数。迟首席把“调查”引入“经济新闻”,自是开了一个新风。

  《联想赌命》在2001年6月19日的《经济观察报》一经面世,就赢得了业内的广泛关注。四年后迟首席告诉记者:“《联想赌命》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作品,影响力非常大,是当年读者印象最深的经济报道之一。”

  就是这个与人合作的《联想赌命》,使得迟宇宙成功地完成了自身的转型。迟宇宙曾这样评价自己:“国内最具影响力的记者之一”,“精于调查性报道”,“在并不长的职业生涯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被评论家称为‘能够抓住人性的光芒’。”

  钱钢被迟宇宙认为是自己进入社会后的第一个“贵人”,他“无原则地包容年轻人的缺点”使迟宇宙在中国传媒界扎了根。而当迟宇宙完成自己的转型后,钱钢把只有25岁的迟宇宙介绍给了柳传志领导的“联想”,后者想以一本书的形式全面总结联想20年的成长史,而成为合适人选的迟宇宙仅仅比这个企业大8岁。就是说,1984年40岁的柳传志开始在中关村创业的时候,迟宇宙还是山东乡间一个流着鼻涕的小屁孩儿。

  这次与联想的接触开始于2001年年底,是在《联想赌命》面世半年之后。

  写怎样的“联想”,怎样写“联想”?这些问题使25岁的迟宇宙陷入黑暗。为了给自己积累写作“企业史”的经验,他跑到青岛拿自己更熟悉的“海信”试手。并很快推出了《海信史———十年再造的关键时刻》和《海信经验》两本书。

  书评家萧三郎说:“相对20年间起伏的企业群,海信集团似乎没那么重要,但可贵的是迟宇宙的《海信史》担当了企业史的责任,并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方向。因为,只有企业史才能告诉未来,我们有过多么值得世人信任的公司!”

  吴晓波说:“在2003年的阅读中,不能不提的是中国企业史的写作……在关于企业成长模式的探索方面,就要说到迟宇宙的《海信史》和《海信经验》,这位不善言辞却无比坚持的年轻人以一年的韧力和50多万字向我们描述了与海尔同城的另一家电器公司的成长轨迹……他在前言部分列举了一些可以参照阅读的书籍,毫无疑问,那是一些真正让人激动的书名:莫里斯·迪克斯坦的《伊甸园之门》、威廉·曼彻斯特的《光荣与梦想》、J·布尔斯廷的《美国人》、J·康马杰克的《美国精神》以及S·茨威格的《人类群星闪耀时》。这些作品是迟宇宙们出发的起点。而对于所有向往这条道路的商业人文青年来说,它们的阅读价值几乎同样的巨大。不过,这些伟大的作品都是‘他们的故事’,而我们自己的,刚刚出发,正在路上。”

  这样的一个状态中的迟宇宙,对即将开始写作的《联想史》充满了太高的期待,他想填补“中国没有企业史写作历史”的空白。在他脑子里,过去中国企业史写作最好的也不过是“创世纪”,更多的只能算宣传册。而他心目中的“企业史”应该是“启示录”,甚至是“福音书”。

  “为什么拿‘海信’试手来写‘联想’,‘海信’比‘联想’好对付?”我问迟。

  迟宇宙说:“不是,‘联想’和我对未来的写作都寄予厚望,它对‘联想’是过去的总结,对我是中国企业史的开山之作。而写‘海信’是我找个标本练练手艺。”

  “海信对你的书满意吗?”

  “因为没有产生费用上的关系,我这样的两本书出来得到了‘海信’的尊重。”

  迟宇宙看到一个普通人是怎么成长为一个企业领袖

  由于“入世”的关系,2002年被称为“中国企业元年”。这一年,26岁的迟宇宙沉浸在《海信史》的写作中。2003年整个的春夏,迟宇宙一车一车地把“联想”档案推回家,漫长的阅读伴随着对核心人物的采访,这一年是迟宇宙的“联想年”。

  迟宇宙这样深情地赞扬柳传志:

  他被认为充满智慧,政府官员钦佩他的操守,商业人士钦佩他的韬略,人民则钦佩他为民族企业带来尊严,即使他的竞争对手也往往给予他极高的评价。段永基就说他“总是想清楚了再干,这种思维方式在以前确保联想稳健发展,也使柳总个人度过许多大风大浪”。

  与他同时代最知名的企业家纷纷倒在路上,万润南在政治上栽了大跟头,金燕静因为走私而锒铛入狱,禹作敏打死了人,牟其中犯了诈骗罪……而他却始终“不在改革中犯错误”,以“长青树”的姿态屹立在中关村。

  迟宇宙这样崇敬地描述柳传志:

  充满自信是他一贯的作风,“立意要高”则是他的感悟。在一条18年的发展道路上,柳传志始终有预见地执掌联想,使用自己的权力,控制大局。

  有人形容他是“完美的”企业家,的确,对外他谦和、充满自信,从不树敌;对内他坚强、有魄力,在联想的权威不可动摇。

  柳传志经常善意地笑,那种笑发自内心,颇有些孩子气却很有感染力;但在与倪光南决裂的时候,他曾放声痛哭,除了倪光南外,人们都感到震惊,他们不曾料想他们的兄长和父亲亦有如此脆弱的时刻。

  迟宇宙无限理解地思考柳传志:

  ……他亦形成了特殊的才能———

  如何获得信任?

  如何从银行借到钱?

  如何与中国几个最不坏的经济学家交上朋友?

  最关键的是,如何在残酷的商业竞争和中国特色的人事斗争中保持纯洁,依旧相信人是善良的?

  即使在自己创作的《联想局》被废掉之后,迟宇宙和我谈起柳传志,依旧满怀敬意。他说:“‘联想’是一个人的联想,是‘柳联想’。柳传志在联想就是半个神。联想的历史就是柳传志的历史,柳传志的故事就是联想的神话,是联想的创世纪。”

  我问:“柳传志也是你的‘贵人’吗?”

  “当然是,虽然他没有意识到。”迟宇宙说,“从他身上我看到一个普通人是怎么成长为一个领袖的。我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无论经验还是教训,这些都足以改变我的人生。”

  我被联想“废”了

  2004年3月12日,迟宇宙写完了《联想局》的最后一个字。这一天正是他结婚3周年纪念日。

  其实,比写完更令他兴奋的是,他在开始写作前找到的“局”这个解读联想的工具。

  当阅读了所有联想秘笈档案进行了大量采访之后,迟宇宙很长一段时间无从下手。经常是有了创作的冲动,但真正坐到电脑前又写不出一个字,这样几次经历之后,他苦恼地离开了北京。

  迟宇宙和我回忆那段时间时说:“没有找到分析联想的工具,好比你看到目标就在前方,但中间隔着万丈悬崖,你根本过不去,因为你手边没有一块石板为你搭建一座桥,你看着前进的方向一筹莫展。”

  2003年10月的某一天,迟宇宙在外地突然想到了“局”。他打电话给北京的朋友,要查一下《辞海》里“局”的解释。

  陷入联想困局的迟宇宙突然悟出了“联想局”这个概念,那一刻他仿佛“一个猎人找到了枪,一个士兵找到了剑”。升华了“局”这个概念,《联想史》就成了《联想局》。

  迟宇宙说:“‘局’代表中国的谋略智慧。谋略,则是‘在活力对抗中,寻求制胜之法的思维过程和结果’;也有人定义为‘非程序、无规则、前契约条件下的人类竞争’。”《联想局》表达了这样的主题:在中国社会大转型的背景下,一个11人的集体企业经过20年的努力成为了一家受人尊重的跨国公司,不仅是因为历史机遇和谙熟市场规律,而是由于这家企业的缔造者及其核心团队比别人更懂得中国企业的生存环境。

  然而,倾注了迟宇宙太多心血和期待的《联想局》,并没有得到柳传志的认可。2004年4月的一天,在联想的会议室,柳传志说了他对《联想局》的态度。整整一年后,迟宇宙回忆说:“柳传志认为文字很好,但是缺乏中心思想。”柳主张“以观点带史实”,而迟宇宙则坚持“以史实带观点”。在哪个在先的关键问题上,无法达成共识,于是2004年成了迟宇宙的“联想黏”,放弃可惜,出版又有障碍。

  联想试图出一笔钱买断《联想局》使其永远不要出版终于激怒了迟宇宙,宇宙给柳传志写了一封措辞激烈的长信。迟宇宙回忆当时的心情:“你和一个组织产生了情感,在这个过程中你生了一个孩子,而他们却要把这个孩子抱走,不是好好抚养,而是要把孩子掐死,我怎么能不愤怒?”

  我问迟宇宙:“你认为柳传志不能接受《联想局》中的什么?”

  “工具。”迟宇宙说,“可我的逻辑是自成体系的,我不是写联想的创世纪,我写的是联想的启示录。”

  在《联想风云》的结尾,凌志军不无浪漫地写道:“2008年的联想一定比今天更美好”,联想“将把英语作为‘新联想’的官方语言”。而在《联想局》的结尾迟宇宙充满忧患地写下这样的话:“在一个伟大而残酷的联想局中,柳传志、李勤及其联想,用一种附生于中国文化之上的智慧赢得了20年的尊重。在这20年里,他们一次次布局,一次次破局,一次次结局,又一次次重新走回局中……他们曾拼命演习国外最优秀的管理智慧,但他们最终发现,在中国这片泥土上,只有中国智慧可以真正引领他们走向通往跨国公司的道路……因为联想是中国企业。这是他们的选择。”

  同样一个企业,同样的一堆档案,两个不同的记者,得出了两种完全不同的结论。或者说凌志军没有结论,只是畅想了一把,但他的豪情把联想和柳传志打动了。而迟宇宙透出的这股悲凉,怎么能成为一种动力推进企业前进呢?史实都没有问题,但流露的这些气息足以引起联想的反感。并且我觉得联想反感得有理。

  迟宇宙年轻气盛,他看清了“联想局”,可他忘记了自己身在一个更大的“中国局”里。别人不一定说不出迟宇宙的这段话,但人家就是不说。28岁的迟宇宙聪明反被聪明误。

  虽然书稿没有得到联想的认可,但我无悔青春

  柳传志回信表示理解迟宇宙,并同意《联想局》使用联想档案,在凌志军《联想风云》出版之后出版。

  为了使书更紧凑好看,迟宇宙将成稿时的40万字删到出书时的30万字。压掉四分之一的篇幅,迟宇宙雄心勃勃地要以《联想局》“确立企业史写作的行业标准”,“开启商业史写作的新方向”。

  迟宇宙说:“《联想局》花的心血太多,书中凝聚了太多的附加值。它真的就像一本历史,它的每一句话都有来源,每个引号中的内容都是真实的。我是本着‘为自己写’,‘为读者负责地写’的态度来创作的,我认为,只有这样对于‘联想’才更有意义。虽然书稿没有得到联想的认可,但我无悔青春。”

  “你肯定注意过凌志军的《联想风云》,你怎么评价?”我问。

  “《联想风云》肯定是本好书,对于事件、时间的驾驭能力,我肯定没法与凌老师比,限于自己的阅历,我即使想做也做不到他那么好。”

  “《联想局》与《联想风云》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我用‘局’的概念解读的是联想内部的逻辑关系,是企业史,凌老师用‘风云’,讲的是变迁中的中国,企业变成了一个背景。《联想风云》没有达到凌老师的巅峰水平,而《联想局》对目前的我来说是最高水平的一个东西,是我个人商业史写作的里程碑,是巅峰之作。唯一遗憾的是,凌老师在书中说他是第一个看了联想档案的人,但我知道,在他之前至少有三个人看过。这点上,他说的不是事实。”

  联想控股公司公关外联部桂琳接受采访时说:“2004年是联想成立20周年,我们希望有一本书能够全面而客观地记录联想的历程,因此想做书,对社会认识联想是有好处的。对于迟先生,因为他的阅历所限,我们担心他不足以深刻感知联想20年的进程,所以又请了凌志军老师。而凌老师的书还原了联想20年的面貌,确实做到了对历史的把握。”

  联想公关部负责“联想史”写作的张涛在《联想局》出来的时候在外地出差,他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联想局》的事实部分都是真实可信的,至于作者由此引发出的观点,我是尊重迟宇宙的,我和他至今还是好朋友。我们同意他保持自己的原貌出书,就是我们的态度。”

  “在《联想局》的后记中你说,还想写一本关于联想的书,你还有什么话说?”

  “对一家企业真正的关心与爱护很可能是理性的建设性的批判,我下一本书可能是批评联想的书,目的是督促它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你认为联想在哪些方面值得提醒?”

  “第一,联想文化必须从‘人治’走向‘法治’;第二,联想国际化要非常小心谨慎,在中国使用成功的手段都打上了深深的中国烙印,到美国未必行之有效,它必须适应美国的生态环境;第三,怎样才能保证联想大家庭不分崩离析,成为百年企业。”

  迟宇宙又一次说到了柳传志,他充满了忧虑:“随着他的退出,联想马上进入‘后柳联想时代’,大股东是一个人,小股东就是兄弟吗?不是。一个企业不会出现第二个神,联想人要走好后面的路,还有很多事要做。”

  我问:“你的理想是什么?”

  迟宇宙说:“企业领袖。”

  我问:“你做企业领袖,比柳传志有什么优势?”

  迟宇宙说:“年轻。”

  说这话的时候,他29岁。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柳传志新闻

评论】【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82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