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管理学院院长:国际化需要面对十大挑战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6日 21:58 新浪科技 | |
![]() 图为3月16日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院长Jeffrey E. Garten发表演讲时的照片(骆磊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科技图片 文/徐志斌 “如何理解全球化战略?有一些刚刚开始起步的公司,刚刚走向全球化的公司,这是一个非常难以驾驭的问题”。 3月16日,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院长Jeffrey E. Garten在其北京的公开演讲中,开门见山地指出了中国企业在国际化中所碰到的挑战。这位写出过《执行总裁的智慧》的学者在他的演讲中,直接告诉了中国的企业家们,国际化中要注意十大挑战。 Jeffrey说,“作为一个领导者,你必须明确方向”。在他看来,一个有效的领导者能够掌握一个全球的企业的话,必须有方向感,必须了解自我。这被排在了挑战的首位。 其他的挑战依次为,“在运行国际企业的时候,就是要有一个强有力的远景观念”、“要有一个非常一致的战略,知道你的优势所在”、“执行”、“靠人才致胜”、“内部交流”、“公司治理”、“如何理解全球化战略”、“有效处理政府与非政府机构之间的关系”、以及“开发核心能力”。 “随着国家越来越繁荣发展,影响不断增加,公司也会变得一样,如果能够成为这个扩张发展的一部分的话,我认为你们应该面对同样的挑战。”Jeffrey这样对他的中国企业家听众说。当天下午,就在演讲结束后,新浪科技与Jeffrey进行了现场对话: 新浪科技:Jeffrey先生在演讲中谈到了全球化。现在业内有一种观点认为世界应该全球化,但是不应该忘我地去全球化,这种“忘我”指的是忘记了自己和自己所处的国家和市场。Jeffrey先生,在您看来我们应该是忘我地全球化还是不应该忘我? Jeffrey:在如今全球化的世界上,我们看到有很多公司,其实他们是通过从海外获得经验才使自己在市场上或者在自己的市场上得到更好的发展。对于中国的企业来说,哪怕是为了自卫的目标,他们也应该对自己的市场和其他的市场有更多的了解。比如日本人将自己的产品带到中国市场的时候,他是在基于对日本消费者了解的情况下,又进一步开发和改善适应中国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同类的中国企业,如果没有对日本消费者的了解的话,他就很难和日本的企业进行竞争,即使他在中国市场上很成功,那也是一种冒险。我们看到很多企业的成功,都是由于在海外获得了更多的经验和想法,而这种想法又能够很好的吸引国人,在这种情况下取得了成功。 新浪科技:您在演讲中谈到了壁垒,包括贸易、信息、文化壁垒等。尽管您认为这些壁垒正在不断的消失,但是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在融入全球化的浪潮中,总是遇到这样那样的壁垒。您对碰到壁垒的企业有什么很好的建议吗? Jeffrey:中国企业在走向世界的过程当中,有些东西他们是可以控制的,有些不在他们控制之下。 谈到贸易壁垒,这些企业其实靠他们自己的力量是难以有任何作为的,他们如果遇到贸易壁垒,需要寻求政府的帮助,通过政府谈判来解决这些贸易壁垒。 在文化壁垒方面,这些企业可做的事情还是很多的。所谓文化壁垒,一方面可能他们去开拓的这个市场不理解他们中国式工作方式,或者他们对当地的文化并不是很熟悉。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可以通过发展关系,通过建立文化中心,通过雇佣当地的员工,找一些顾问来解决文化壁垒的问题。 壁垒总会有的,只是过去几年当中这个壁垒是在很高层面上的,而现在壁垒的程度是越来越低了,特别是在贸易和信息方面,我们看到的壁垒都是比较小的一些壁垒。像现在你在网上写的东西,我也可以看到,是因为有了互联网的发展。如果说壁垒的话,可能最严重的壁垒就是文化方面的壁垒,而文化方面的壁垒可以使企业有所作为。 新浪科技:中国的企业家门更关心国际化,您觉得中国适合用什么方式实现全球化?比如像联想那样收购IBM全球PC业务?还是到海外的一些地方开设自己的工厂和公司呢? Jeffrey:联想的例子是非常特殊的,能够有能力做得像联想的企业不是很多。所以,按照合乎逻辑的方式是,中国的企业在走向海外的过程中,应该先在海外建立自己的企业或者成立合资企业,而且最好应该从亚洲开始,因为亚洲毕竟离家不太远,他们会通过在亚洲开办企业总结一些经验。当他们在亚洲建立了稳固的基础之后,还可以走向其他的国家。 中国的一些在自然方面的企业,他们走得很远,走到南美,走到中东。我认为这些企业将来可能会遇到很多的麻烦,因为他们对开办企业的环境非常不熟悉,尽管这些企业手中有很多钱,但是他们在这些地方也会很快遭遇很大的损失,因为多年前日本从事自然资源开发的企业也走过同样的路,并不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