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业界 > 正文

方正董事长魏新谈创新:要走出市场换技术误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6日 19:56 新华网

  多年来,方正集团坚持以IT为主业,有选择地进入到通信、金融、医药等传统行业。11日9:00方正集团董事长魏新做客新华网,接受了记者采访,并就企业创新问题与网民进行了在线交流。以下是文字实录: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感谢关注新华访谈。创新是个历久常新的话题,方正集团是如何以自己的创新,发展成为今天这个销售收入220亿,利税11亿的大型企业集团的
呢?方正下一步将会如何创新?为此我们请来了方正集团魏新董事长,魏老师,你好。

  [魏新]:你好。各位网友好,非常高兴在新华网和大家见面,我很愿意回答大家的问题。

  介入传统行业,目的是为了调整资本结构

  [主持人]:我们的网友在帖子里有这么两句话:“告别铅与火 迎来光与电”,“古有毕生 今有方正”。我们知道,方正曾经的一套软件系统使我国的印刷业和媒体产业引发了一场革命。网友“解军回来了”接着问:随着方正在全国绝对霸主地位的形成,方正照排系统的利润已相应降低,请问总裁先生,方正除了照排这个产品,还有什么其他的优势产品吗?您对方正下一步的技术道路如何走,有什么具体的措施吗?

  [魏新]: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但是可能还是对方正缺乏了解,但对方正原来的历史还是非常关注的,非常感谢这位网友对方正的关注。从历史讲,方正集团发家的产品就是激光照排,激光照排因为当年王选老师发明了这个技术,给方正带来了巨大的利润,也使方正有了今天,所以我们在国内做激光照排的技术的公司是方正电子,是方正集团的根据地,也是体现方正创新精神的一个企业。

  他说得不错,过去高速增长的时候,整个方正集团基本都是依赖激光照排。这种情况是六七年以前的事情。从95年开始,整个方正集团除了有软件之外还有硬件,在软件领域也有不同的东西,最早只是在激光照排,实际上后来我们在广电,比如相同安全软件、电子政务、版式文件等等都有非常好的建树。在媒体领域,尤其是纸媒体,像报业,虽然在中国我们包括海外的中文报业我们也垄断了。在日本的发展势头仍然是很快的发展势头,在以后会有大的发展甚至会上市。

  此外,电子信息系统,包括像地铁的信号系统,我们和日本的一些公司合作,包括电子地图,我们都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尤其是03年的时候,信息产业部批了六个重大科技发明奖,其中有五个都是硬件,只有一个软件,是方正的软件,关于版权保护的东西。除了这些之外,我们的电子图书馆大概在中国有1千多家采用的是我们的电子图书馆技术,包括在SOHO的400多家出版社和我们签约。我们在逐步做技术,现在是自己的技术和域名,比如快速的印刷,应该将在这些方面以后会超出激光照排系统的范围,像计算机,PC和外设,包括服务器,在通信都有涉足,这都是和IT有关的软硬件。

  方正集团也有一些IT之外的东西,主要的目的是为了适应中国的金融环境做的资产结构的调整,所以我们介入了传统行业,比如像我们苏州钢铁集团公司是我们收购的,确定的主业一个是IT软硬件的东西,大IT。二是医疗医药,我们将依靠北大的在人才和技术方面的资源,北大有自己的医学部,原来的北医和北大合并以后,在医疗和医药非常有优势,我们有自己的医药管理公司,今后成立医药管理集团,同时医药方面和西南合成大型药业,西南合成在我们入主之后现在已经赢利了

  我们介入传统行业,目的是为了调整资本结构,外界所了解的一个高科技公司资产结构固定资产的比例不定,在西方没有问题,但在中国的经济环境下,很多金融机构觉得固定资产的比例太小,在做融资方面觉得你拿什么抵押?中国是小农经济意识很强的国家,所以我们金融领域观念也是这样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做了一些调整,方正集团已经远远不是做照排的企业,我也想借这个机会给网友介绍一下。

  [主持人]:网友“扬子饿”问:谈到创新话题,您曾经说过中国要防止“无芯制造”问题,指没有核心技术,这是为什么?

  [魏新]:去年年底,陈至立同志和科技部的徐部长在京西宾馆召开企业创新座谈会,我当时参加了这个会议,科技部徐部长给我们做了一个报告,在做报告之前说,这个报告是我向温总理会谈汇报的,今天也给大伙讲一下。我当时听完以后感到很振奋,这个报告大概是说中国政府真正地要把技术创新提到这么高的高度,而且非常实,不像原来只是讲一讲,原来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真正在政府的部门能够从战略角度、战术角度去落实还是第一次。

  在这个报告中,我觉得他讲得非常好。我很高兴近三年来老是在呼吁,我当时提到中国制造,很多经济学家中国制造形势一片大好,中国马上要加入WTO之后,成为世界制造中心,世界制造基地,转移到中国来。我当时讲,辩证地看问题,不错,中国的制造能力已经得到很大的提高,而现在中国也基本上成了制造大国,但我说中国不是制造强国。中国制造东西在中国真正起步是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我曾经提醒大家,我们可以看一看,包括说的拉美化忧虑,都是我一直在呼吁的,这件事情是《中国企业家》主编和我聊天,很敏感,组织了一次讨论。

  中国如何不重蹈拉美化国家的覆辙

  [主持人]:网友“发展不息”说:目前“中国制造”呈现出一派兴旺发达的景象,但充其量只是加工大国。所以现在很多专家都极力呼吁中国企业不能只看到眼前的繁荣发达,还要想到几十年后甚至更远的发展。你怎么看这个问题,你认为中国企业怎样去避免拉美化之忧?

  [魏新]:我当时讲的问题是,很多人的意思是说中国制造前景很好,中国的产品比如像电子产品、家电、计算机登堂入室,我们的产品可以和国际上任何一家公司的产品相比。我94年在美国工作的时候,在店里看,中国的产品“中国制造”是一个什么概念?都是小家电,大概10美元左右,价格很便宜的东西。现在中国的冰箱、彩电在欧盟发达国家质量都没有问题。但是问题不同在于,里面的核心技术我们没有。我们看一看20多年前70年代初60年代末,第一次制造中心的转移是从欧盟转到巴西的阿根廷,为什么要转,其实根本的原因是资本是流动的,资本追求利润,资本是生产要素之一,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是劳动力,资本和劳动力结合才会使经济生生不息地发展,不停地会有产品、新技术的创新。

  资本要找物美价廉的劳动力,当欧盟国家的劳动力很贵的时候,大家知道,美国工厂请一个工人月薪不到2000美金是请不到的,中国多少钱?中国是1000人民币,大概有十几二十倍的差距。当时在阿根廷也是这样,资本自然会往那个方向流动。这20多年,通过这种流动,这种流动对国家经济有好处。体现在四个方面,一使国家的GDP得到快速的发展,第二解决就业,第三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财政税收,最后会使国家的制造能力得到大的提高。这也是为什么一些经济学那个时候在讲中国制造、讲制造中心,中国要成为世界制造中心了。

  不错,但你不要只看到这一个方面,要看到巴西、阿根廷拉美化的国家为什么现在出现问题,是因为当由发展中国家进入到中等发展国家行列的时候,他的劳动力成本会飞速地上升,现在劳动力成本高了,资本就可能要走。走到哪里?到中国了。可能要问,当年为什么不到中国来,因为还要求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中国当年文化革命没有完,所以会到拉美。为什么现在到中国来?我们现在是最好的投资地方,而且劳动力便宜,价廉物美。中国人的素质也很好,资本都跑到中国来。20、30年之后,如果说中国也迈入发达国家的行列,劳动力成本涨得很高的时候,资本可能会走,走到哪里我现在不敢说。比如现在非洲不打仗,可能会到非洲,也可能到其他的国家。

  那个时候中国怎么办?不就是重蹈拉美化国家的覆辙吗?第一次转移的时候,从欧盟国家转移到拉美国家,为什么欧盟国家不受影响?这一次转到中国来,为什么欧盟国家也不受影响,关键是资本的流出方他们控制了核心技术,这才是根本的原因。所以我们呼吁中国应该不要只看到制造大国的形象,要看能不能成为技术强国,主要是政府的观念。科技部真正看到这一点。我们看到的东西,我觉得很欣慰政府也看到了,包括陈至立同志专门带科技部的同志去韩国访问、了解情况。韩国就很看重,可以看看中国的汽车,这么大的市场,中国自己的汽车品牌现在太少,比例很小。牵扯到技术从哪里来?一个是技术自己的创新,还有是拿资本换。

  这需要政府财政强有力的支持,技术买来了,还要消化。韩国40年代的时候,跟美国有密切的关系,50年代战后很多人到美国留学,这些人已经在一些美国的大公司做到比较高的位置,掌握技术和管理的经验,当买到技术之后,这些人一回来,我们改革开放70年代末期80年代初已经有很多的留学生,比如奇瑞汽车研究院的院长就是从国外回来的,我们已经具备了这样的条件。自主创新中国人也有条件,当然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不同的领域里,我的判断是更新换代的领域才有可能。像方正当年做激光照排的时候,被西方发达国家大的公司已经垄断的东西可能很难,但是新的东西还是有可能的。

  [主持人]:你刚才说,政府是重视这方面的,有没有什么具体的措施?

  [魏新]:过去政府的关于技术研发的经费都拨到研究院,拨到高校,现在关于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的东西主要是支持的主体是企业,这是非常大的变化。当时在其他的方面会给企业政策。

  [主持人]:具体的金额有没有确定?

  [魏新]:没有确定,但一系列的政策讲了很多,政策财政税收都会给予一定的补贴。还有可能会通过资本的方式获取技术,拿市场换技术,现在可以明确的下一个结论,是失败了的产业政策。中国已经拱手把非常大的市场给了外国企业,但是核心技术没有拿到。比如韩国,中国到目前为止都没有像现代汽车集团那样的公司,他的技术哪里来?现代是请意大利的汽车设计公司设计,买断。有一点像我们中华也是,华晨没有那么大的财力。同时韩国的这些人都回来了,给的待遇比在美国一点不低,所以自己拥有技术又有这样的人,技术竞争实力就起来了。还有管理好不好的问题。现在三星买断美国高通CDMA,可以在其他的地方买,所以形成了他自己的核心技术。对一个企业第一要知足,做事情不能犹豫,在技术上一旦看准,要舍得投资。投资有的时候要有预支问题,往往再坚持一下就成功了。

  [主持人]:现在可以用市场换技术吗?还是一定要用资本去换技术?

  [魏新]:市场是没有办法换来技术的,比如我们把市场的企业开放,我现在觉得很痛心,中国的家电很多品牌,像中国原来的自己品牌的彩电,化妆品、家用洗涤剂,基本上都没有了,核心技术都没有,芯片都不是自己的。像计算机,我很清楚,我们生产电脑的服务器包括PC外设,方正科技上市公司我们有60多亿的销售收入,他们做得也很好。但是我跟方正科技的干部谈话的时候,经常告诫他们,你们头脑里一定要清晰,这个公司只有周边技术和应用技术,你们是没有核心技术的。方正电子在激光照排的领域里,我们在DRM的版权保护,数字内容方面等等,都是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是原厂商的身份,而方正科技是给别人做OEM,一定要清楚。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现在对上市公司的解决的办法,在投资方面,发展方面,向产业链的高端转移。比如我们现在收购做PCB,多层线路板要比OEM电脑要好很多,甚至包括DM电脑的技术含量要高很多。我们在深圳投芯片,利润很高,我们采取这种方式去解决问题。

  中国如何从无形化的制造大国向有形的制造强国转变

  [主持人]:在您的文章中提到中国创新也有三次浪潮,你是怎么划分的?

  [魏新]:说实在话,方正在整个过程中,包括现在也在做的和其他不一样的,我们很坚持要做一些自主创新的产品。有的时候从观念上许多人不理解,包括一些政府和官员、学者也不理解,不理解也很正常。他们过去的观念是,外国人都做不出来,你能做出来吗?但是我觉得没有什么好奇怪的,谁没有崇洋媚外的东西。反过来到日本看看,我到日本参加一个会,我用流利的英文讲,讲完以后,他看你的样子不一样,日本人也哈美。哪个国家更好,就会向往哪个地方。中国要承认和发达国家的差距,他认为中国人就不行。

  反过来看,中国刚刚解放的时候,包括和前苏联关系闹僵之后,彻底被鼓励,除了阿尔巴尼亚跟我们有关系,其他的都没有了。像帝国主义欧洲国家,前苏联、东欧的国家,过去的所谓的社会主义兄弟国家,都对我们封锁,中国处在极端封闭的状况下,但那个时候我们可以造两弹一星,从建国以来尤其是跟前苏联的关系破裂之后,到改革开放之前,中国是在封闭状态下自主创新。为什么这么讲,在那样的状况下,中国造出两弹一星,他不比中国的汽车难造吗?为什么就可以造出来。

  反过来又不可能在所有的领域造,那个时候是计划经济体制国家,这种体制有优点,优点是可以集一国之力专门做我想做的事情。因此,哪些东西最重要?国家的安全,战略的安全。如果没有两弹一星,中国不可能在国际上有那样的地位。证明一条,中国人是有能力的,这是第一次。第二次是改革开放加入WTO,或者到本世纪末这段时间,是在开放状态下市场引进。开放状态下的技术领域,拿市场换技术的技术引进。技术引进事实上证明是失败的,我们拱手把市场给出去,但是没有拿到核心技术力。中国的汽车最大的年产量是50万辆,50万辆许多人在讲,这有什么不好,外国人把钱拿来给你合资,合资生产汽车之后当然要分红,大家看一看,中国造这么多汽车,外资投的公司出口的极少,都没有奇瑞出口得多。

  奇瑞是中国自己的公司,说明外国人到中国就是要市场,他赚钱走了,有人说很公道,我说不公道,因为核心零部件是要采购的,很多人讲,不对,我们的车70%到90%都是国产化,但是只要高档车,很长一段时间里,核心没有国产化,百分比怎么算,一个螺丝算一个部件,但是整个的监控系统,汽车的计算机控制系统也算一个。我记得法国的跟我们合作的标志车,标志发动机我们从他们那里进口,我们进口的价钱比在欧洲的零售价还要高20%。拿市场换技术,大家可以看,哪家公司真正换到核心技术,我觉得没有。中国过去民族的品牌都没有了,比如牡丹计算机,天津电视机、熊猫电视都没有了,还有很有名的日用品都没有了。一旦过20、30年,中国进入发达国家,中国劳动力成本很高,就流走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我不是民族主义,但是我是讲每个国家要考虑自己核心的东西。这是第二个阶段。第三个阶段开放状态下的自主创新,这是真正要好好做的事情。从政府到企业,大家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我们要做自己创新的东西,比如方正原来做的事情,华为原来做的事情,华为现在非常非常看重印刷,逐步向自主创新的方向转变,我希望中国有越来越多这样的企业,然后中国才会从无形化的制造大国向有形的制造强国去转变。

  人事变动很正常

  [主持人]:网友“扬子饿”说:去年以来,方正集团在人事上进行了一系列变革创新,去年12月28日方正科技宣布一次大规模的人事调整。据悉,方正科技去年以来已经经历了3次大规模的人事变动。您怎么看这种变动?

  [魏新]:很正常,跟我的变动有很大的关系,股权之争之后,我进方正科技是一次变动,我进来之后肯定要做一些人事的调整。当公司比较稳定的时候,我当时是董事长兼总裁,后来总裁不做了之后,又有一些变动,这个公司完全稳定之后,我可以不再管下属公司的时候,把董事长辞掉之后还会有变动。要用变化的眼光去看,只要主营业务不发生变化,做任何的调查是看业绩如何,调整之后业绩好,就好。

  所以关注方正,和过去方正历史上的形象有关系,过去方正是两年一次高层人事地震,大家看错了,方正科技不是方正集团的集团,只是我们控制的一个上市公司。我来方正集团五年,方正集团的董事会是非常稳定的。核心领导层是稳定的,公司就是稳定的,方正集团的核心五年来非常的稳定。今后我想需要正常的退休,没有什么,理念、认识上非常统一,我可以感到非常欣慰的时候。我当年到方正集团和王选老师见媒体的时候,媒体问,方正每两年一次人事地震,你来之后怎么办?我说,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方正集团两年一次人事地震的现象一去不复返。我现在可以说,我说到了,也做到了。

  [主持人]:您说的人事变动没有对方正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有没有什么正面的影响?

  [魏新]:我们调整之后肯定会有正面的影响,三年之前的净资产是5个亿,现在接近16个亿,三年前的销售收入是25亿,现在是64亿,业绩的提升很明确。因为不是一种颠覆性的调整,架构调整之后,人员要调整,人员有一些变动会走,再请一些这很正常,总的框架、核心的队伍没有变。

  [主持人]:会对员工的心理产生影响吗?

  [魏新]:方正科技的平均年龄只有28岁,一年销售收入64亿,我认为年轻人应该比我们能干。我看影响是积极的。

  [主持人]:是不是说您在用人方面的创新?

  [魏新]:人力资源有人力资源自己的规律,是根据企业的主次架构、管理架构调整,以及企业的发展战略的需要。我原来的说法是用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就是要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

  [主持人]:网友“北京糖火烧”问:方正集团原来的管理体系比较庞杂,集团对于下属公司缺乏掌控力,各公司之间在业务链条上也欠缺相应的呼应与衔接。方正集团大刀阔斧的改革中,您遇到的最大的阻力是什么?

  [魏新]:方正集团作为控股公司,过去对下属公司的掌控能力比较弱。我可以给大家解释一下,他的前身是方正电子,方正电子上市之后,原来就这么一个公司,但是你的股东应该是方正集团,成立方正集团。主要的人都在原来方正电子,现在临时弄,当时方正集团只有20几个人,发展后有将近200人。20多人怎么去控制呢?核心的人员都在方正电子,后来方正发展了,做到这么大,但是集团的管理部门还是太弱,出现各自为政,一盘散沙,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利用和协调。这些问题这位网友看得很准,这也是来我来之后想做的事情。

  阻力是什么?很简单:习惯。我对企业文化原来有一个定义:企业全体员工行为习惯的综合,它也是文化。阻力来自于习惯和文化,大家在一个环境很熟悉了,所有的利益格局都已经习惯了,我在下属公司做老总,我已经习惯一方诸侯,自己做各种各样的事情,上面的人不能管我,现在突然管我,我会不舒服,很正常。所以我从来不因为这个认为下属公司的员工有什么问题,是公司原来的环境导致的问题。所以阻力就是习惯和文化的观念。解决这样的问题要从观念入手,要洗脑,进行企业文化的重塑,逐步灌输,我们后来在一次会上讲的,方正集团在管理上要按一个方针,控制权上移,经营权下放。经营权可以都给你,但是控制权要收,体现在五个统一,第一人权要统一,对人力资源要统一。

  第二,财权要统一,不能各自为政,集团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上市公司严格按照上市公司的治理制度搞。第三,投资管理要统一,不能各个企业重复投资。投的时候是不是有问题集团要有控制。第四,品牌和公关宣传的统一,不能到处都是,我们曾经出现一家公司出现几个方正在做宣传,不允许。第五,是最重要的内控统一。不能自己的人去审议自己的公司,按统一的会计制度去审计。审计不光审计财务,还要审计会计、经济上和企业的流程,企业是不是按照规定的流程做事情,通过这样之后,方正集团目前在管理上是有自己独到的东西,不比国外的大公司差。

  资本运作是企业家必备的手段

  [主持人]:我十分想问您,您执政三年以来,通过收购,方正集团的人数从8千猛增到1万5千接近2万,资产规范翻了一番。我知道您的下属这样评价您:魏新不是一个企业家,但是一个少有的资本运营的高手。作为企业管理人员,您认为在资本运营的能力方面应该是怎么样的呢?

  [魏新]:企业家有大有小,如果我开一个小作坊,也是企业家,如果我开一个馄饨店,我就是每天赚一点钱,养家糊口,根本就没有必要学资本运营。如果是很有雄心的,你希望企业有大的发展。对金融、资本运作是要必须掌握的知识。

  [主持人]: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企业家就是管理型的人才,专门管资本运营?

  [魏新]:这样的理解不对,什么叫真正意义上的资本运营,我的钱拿出来,有专门的人员去管理,我只做事。实际上索罗斯是典型的做金融的资本家,买空卖空,甚至搅得一个地区金融不得安宁,在股市各方面通过收购股票,通过联动的方式是资本家。企业家不要说什么资本运作,必须要懂,同时基本的东西:怎么考虑管理公司,考虑管理的时候必须要掌握资本运作。一个企业要发展是资本和企业自身的发展,企业的技术、参评、管理两个轮一定要协调的发展,企业才能发展得好。有一些企业可以不用这样,我自己的钱就够,不需要通过融资的方式去发展,现在没有那么的简单,并购的目的往往不是为了资产的东西,是为了技术。实际上从根上讲,资本运作的目的我有一个非常好的项目,资本运作的名词是由于中国的股市不规范,因为证券市场刚刚开始。如果看看上个世纪美国的股市会感到很欣慰,原来美国当年比我们还乱。

  中国的股市由于比较乱,当初国有企业上市实际价值没有那么多,在融资时,有一些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做了很坏的榜样,过去中国的民营企业根本不懂,后来发现,证券市场原来还是一个非常好的圈钱的地方,股票实际上是新型的融资工具,我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使企业拿到钱,因为他要做很好的项目,他认为这个项目能够挣钱,市场也认为能够赚钱,很多人就拿钱让他投。之后按照股权的比例分配。但一些不诚信做企业的人利用市场,去圈钱,编了一个故事,也包括个别的国有企业拿一个很坏的资产,讲了一个故事,把钱骗进来,管理不善、经营不善,就摘牌。这些都是手段,根本是找到项目真正能够赚钱、能够增值。同时在管理上管一个企业管得好,能够给股东创造利润这是最核心。

  我正好想利用今天的机会,给大家讲讲我个人的看法,大家不要误解资本运作,资本运作是企业必不可少的东西,关键是这个手段大家怎么用?有些人拿来做诈骗的手段,什么都没有,只说我有很好的项目,通过增发募集资金,结果钱拿到手以后就没有了,大家要看他做企业的项目是不是赚钱的东西。大家不要说我是什么资本运作高手还是企业家。

  [主持人]:企业家必备的能力就是资本运作?

  [魏新]:是必须掌握的手段,前提是企业家是一个真的企业家,不是诈骗犯,是有好的项目去做,把股东的钱拿来能够创造价值,比如资产增值了,利润年年在增加,这样才行。

  [主持人]:您作过老师,也搞教学的研究,现在是方正集团的董事长,我很想知道您更喜欢哪个角色?网友“宽阔的手”说:曾经有一位国家领导人称您是一个“四不像”的人——不像教授、不像军人、不像企业家、也不像他实际的年龄,然而正是这个“四不像”的人却实实在在地把这四种角色都做到了家,并且成功地穿梭于各种社会角色之间,逐渐显现出他多面手的特质。请问:做一个“四不像”的人是方正的意愿还是您本人的意愿?这个“四不像”的人给你带来的是成就多一些还是苦恼多一些?

  [魏新]:本来是一句玩笑话,我们的一位领导讲,人家说你原来当过兵,说你当过兵,不像一个军人,说你是一个教授,又不像一个教授。现在是一个老板,又不像老板,又不像实际年龄年轻,所以你像四不像。因为我做过的角色多,但是很多人还是得出来,我身上有军人的气质。我是一个教授,但我的教授和别人的教授不一样,我是当过兵的教授,我现在是一个企业家,但是我和别的企业家不一样,我是又当过兵,又当过教授的企业家,都不全像,又都像,所以叫四不像,年龄看上去又比实际年龄年轻一些。

  [主持人]:您更喜欢哪个角色?

  [魏新]:没有喜欢与不喜欢,人有一个社会化的过程。上学是最集中的社会化过程,人刚出生的时候是自然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的了解,随着上学,对社会了解是社会化的过程。一旦社会化之后,会被社会的责任所束缚。我做这些事情都是在人生轨迹上走的路,我做了不同的角色,是个人历史上躲不掉的路。我担任了不同的角色,要负不同的责任。我觉得在北大当著名的教授是比较的轻松,我们已经到了这个位子,就要尽自己的职责,把本职工作做好。我曾经在方正做过三条承诺,第一,在这个位子上绝不追求个人的私利,我坚决反对和制止任何其它人把个人利益置于公司利益之上,第二在个人的位子不拉帮结派,同时坚决反对和制止任何其他人在企业搞内部斗争,因为企业是搞经济不是搞政治的。第三,我个人能力是有限的,但是我在这个位子当一天,会竭尽所能,把我应该做的工作做好。

  决不要说我把我的公司做成GE

  [主持人]:网友“汪洋大船”说:现在,很多中国企业管理者都在讲GE,GE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家的目标与模式的代名词了。同时,国内很多企业也开始进行多元化发展,有媒体是这么评价现如今拥有近40家子公司的方正集团的,说方正未来的目标是专业化基础上的多元化。您认可这种说法吗?

  [魏新]:专业化基础上多元化,是我在三年半前的董事会报告中提出来的。我曾经说过,方正走专业化基础上的多元化道路,我们会走。但是会有很多的限制条件,如果哪个企业说我把要企业办成GE,请大家不要信,任何一个好的企业都是不可拷贝的。企业发展有当时所处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按照那个时代的机遇发展。你现在和他根本处在不同时代,社会、经济、文化包括政府的政策、环境都是不同的。但是你可以学精华的东西,比如GE,世界上做的好的技术企业不光是GE,管理精髓的东西都可以学,但决不要说我把我的公司做成GE。

  第二,专业化基础多元化是有限制的,中国的对高科技公司,任何一个企业不可能不去融资不去贷款。但要贷款,银行要看我贷给你是否安全。中国是小农意识很浓的国家,我要贷给你钱,你拿什么抵押、有房有地吗?高科技公司有什么?很多高科技公司房子都是租的,价值在哪里?价值是技术、专利。但是银行不认,因为对高科技公司看重的是经营状况,如果经营很好,销售收入年年增长,赢利年年增长,就愿意贷给你钱。但是没有一家科技公司保证年年是增长,高科技公司是处在经济发展桥头上的东西。当企业新一代产品没有出来的,青黄不接的时候也会出现问题。在西方,银行管信贷都是很专业,都是跟踪企业的状况,他说行,我支持。但中国不是,中国宏观调控调整要控制的时候,不分青红皂白,贷款限制很严。宏观调控政策放松的时候,就找到企业说您贷我的钱吧。西方很多衍生金融工具的产品中国都没有,他现在还是看我要贷给你钱,你拿什么抵押?

  专业化基础上的多元化,我们也要会做一些多元化,为什么?专业化的公司,像IBM,他PC部分都不要了,越来越专业,像INTEL也越来越专业,芯片不作纯做CPU,他在历史上已经形成很多年的积累,包括市场份额的占有和积累。中国没有和他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中国企业要做规模做得稍微多一些,但一定要控制。我们知道过去有一个非常大的国有企业,10、20年前的扩展很大,什么都收购。我们做这样的公司不能说下面一个IT公司去做房地产了,传媒公司去做食品了,不允许。方正集团IT软件事业部,下面的公司只能做软件。硬件事业部都要做硬件,我们把硬件事业都集中在硬件事业部。

  医疗医药这是我们的主业,我们两个附产品,钢铁和证券公司。钢铁我认为只要经济发展,当没有其他的资料能够取代钢铁材料的时候,中国经济要发展,有一个重要的指标是城镇化的指标,是和用钢量成正比,我们看好传统行业比较稳定。我们是要做精、做细致。还有证券公司,方正证券大家可以大有关部门去了解,从资本金的排名全国排60位,部均交易量在前15之内,主承销项目总融资金额在全国第9。我们不是盲目的多元化,是专业化基础上的多元化,有限的多元化。

  [主持人]:网友对方正非常的关心,但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的访谈就到此结束了。

  [魏新]:感谢你,也感谢我们的网友和我交流,谢谢大家对方正集团的关心,我也祝大家在新的一年万事如意、事业发展、身体健康、家庭平安。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05年老百姓干啥最赚钱


热 点 专 题
百事音乐风云榜投票
SKII化妆品遭投诉
3.15 消费者权益日
花样滑冰世锦赛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嫁入皇室的女人们
深圳提高购房贷款首付
购房还贷计算器汇总
《新浪之道》连载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82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