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业界 > 正文

工荒背后的珠三角真相:离开南方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4日 15:13 电脑商情报

  作者:徐宁

  与四川姑娘小瑛预想的完全不同,她乘坐的汽车一路从家乡直接开进了广东东莞一家生产鼠标、键盘的电子厂,她甚至还没来得及闻到富甲天下的“珠三角”的第一缕空气。

  和小瑛一起经历这次两天两夜长途旅行的女孩有近五十人,他们都来自四川遂宁一
间民办技校。在四川、湖北、湖南等劳务输出大省,女孩们初中毕业后交上千元钱进这样的技校,然后再被送到广东的电子工厂的运作模式已经非常成熟。在这些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女孩眼中,通过技校可以更容易进厂,也更容易赚回她们所交的学费。

  在这间技校,小瑛接受了不到3个月的短训。过完2005年的春节,她就和这批女孩子收拾简单的行李坐上汽车,一路颠簸奔向南方。

  “你们什么都不用带,那边什么都准备好了,伙食住宿都包了。”带队老师告诉她们。

  在这之前,16岁不到的小瑛到过最远的地方就是省会成都。她们对南方的了解,除了电视,就是那些更早出去的人带回来的廉价T恤和会唱歌的电子表。

  但与前辈们相比,今年出去的小瑛就更加幸运。东莞这家电子厂早在一年前就向技校“预定”了学员,他们说,有多少,要多少,包吃、包住、包路费。所以小瑛不用花一分路费,不用跑人才市场,不用交任何进厂费保证金就可以直接上班了。

  工长告诉她们,如果按质按量的完成工作任务,一个月可以拿到800元。

  在她的家乡,800元也许就是一个家庭一年的全部收入。

  第一天上班,除了吃饭和上厕所,小瑛从早上6点一直干到晚上10点。工长说,因为她们第一天来,所以不用加班。

  尽管很累,小瑛还是很满足。

  同样的工作,另外一位来自四川的姑娘小玉却满是抱怨。

  十年,她的薪水没有改变

  小玉到南方已经整整十年。不过在2005年的春节前,小玉带着那些纪念她美好青春的谭咏麟的卡带和几个包裹彻底离开。

  1995年的春天改变了小玉的命运,她跟随表姐南下,以在人山人海的广州火车站丢失自己的全部行李开始了艰辛而残酷的打工生涯。那些年,不知有多少四川人、湖南人、湖北人离开自己世代劳作的土地,卷起裤子进城,走上打工致富的路。她们忍受劳累、辱骂、体罚以及毫不知情的电子辐射,更没有任何社会保障,像浮萍一样辗转广州、花都、宝安、顺德、东莞,在一条又一条流水线上通过超负荷的机械劳作来换取薪水。

  在有2000万外来务工人员的珠三角地区,像她这样打工超过10年的人不少。不过最近几年,像她这样过完春节后再也没有回来的也不在少数。

  因为十年过去,她的一切都发生改变,除了薪水。

  “最开始到花都进厂是550元,后来到深圳、东莞是750元,每个月扣一点最后还是只有600元。”今年已经25岁的小玉说,“工作是越来越辛苦,特别是去年厂里面招不到工,我们一天起码要做14、15个小时。”

  同龄人的生活让她下定离开的决心。“她在我们当地的百盛当售货员,一个月也可以拿到600元,还有提成。”

  “改革开放”的春风迟了近20年才登陆中国内陆。在四川遂宁、南充等一些农业人口占9成的城市,火车和高速公路带来了大城市的“百盛”、“肯德基”、“沃尔玛”,同时也改变着当地人的观念和生活。

  小玉回去,很容易就在某国内PC厂在当地的生产基地找到了自己的工作。

  而由于工人持续短缺,小玉在东莞工作过的电子厂关闭了一条生产线,直到现在。

  仅是在东莞,这样的工厂就生产出了全球80%的电脑主板、磁头、键盘、驱动器、显示器和扫描仪。小玉并不知道,自己的离开对一个地区的经济甚至一个产业的发展意味着什么,她只是在十年的打工生涯里作了第一次主动的选择。在过去,这是无法想像的。

  劳动力的持续短缺问题,已经成为珠三角地区的头等大事。

  缺口:200万还是更多?

  广东省官方在过去一年的调查显示,东莞、深圳、佛山、中山、惠州、清远等城市都存在严重的缺工现象。在一些制造业集中的城市,缺工企业占到总数的七成。

  2004年8月12日,广东省劳动就业服务中心更是史无前例的就“珠三角外来工短缺问题”举行新闻发布会,估计2005年以东莞为代表的珠三角地区劳动力缺口超过200万。

  而境外媒体称,从全球市场看,随着拉美地区的产业调整以及海啸对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劳动力密集型的IT制造还在向珠三角地区集中,缺口200万的估计显得太过保守。

  东莞的一些雇主抱怨说,上海、江浙的工厂是造成“工荒”的“罪魁祸首”。

  而中国铁道部门今年春运旅客流动的微妙变化也似乎在证明这一点。尽管春运期间旅客人数再攀新高,但流向南方的客流却首次出现减少。在四川、湖南一些劳务输出大省,越来越多的人提到了上海、台山、苏州、宁波甚至温州。而在以前,他们最担心的是在节后如何买到去南方的临时列车车票。

  “我表姐刚到浙江,一进厂就是900元,也没有那么累,还有休息日。”小玉说。“那边的厂也很少无缘无故扣工资,也没有广东那么热。”

  “还有人去上海进厂帮别人做饭,一个月可以拿2000元。”

  2004年开始,关于这样的打工“神话”,在四川一些县镇流传。就像10年前的南方,“外来妹”是一个遥远但美好的梦。

  中国政府公布的调查数据称,与全国平均值相比,2004年长三角6城市的新员工平均月工资高出8.5%,而东莞却比平均值低16.8%。东莞某人才市场此间也公布一份调查,在对包括管理层、工程师、技术工人和普通工人在内的劳动力流向调查中,有近10%的受访者明确表示会在离开东莞后选择去长三角地区。

  离开,只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3年前大学毕业的杨国,刚刚辞掉了东莞一家必须穿工服上班的某台湾网络设备工厂的工作,来到上海松江的一家半导体公司。他的薪水从3000元一下涨到6000元,工作时间还可以穿着休闲装在落地玻璃前喝咖啡。

  他正准备把公司的招聘信息发给自己在南方的同学,“这里的公司一直在招人。”

  明基中国制造总部人力资源处经理蔡宏基相信,长三角地区在劳动保障方面的严格、规范管理是吸引人力转移的原因之一,“特别是像苏州工业园这样的新建园区,整体配套设施完善,管理更规范合理。”

  在越来越多人眼里,长三角显得国际化,而珠三角的生活更像教科书上描述的“充满剥削的资本主义”。

  “低薪”是目前珠三角地区劳动力短缺最直接的原因之一,但广东省劳动部门公布的最新一项调查却显示,今年只有不到6成的受访企业准备提高员工薪水,这其中,又有绝大部分企业仅作5%的提高。

  “我们这样的东西,利润本来就很低,压不出来油水了。”某数码代工厂负责人说。

  2005年,广东省电子信息制造业总产值预计将超过8200亿元,到2010年,这个数字可能将翻一番。但这些看似庞大的数字,几乎都来自上述数码代工厂这样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贡献。

  这一点使珠三角与长三角形成根本性的区别。由于起步较晚,年代更近,长三角的IT制造企业中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企业比重更大,比如单个项目投资超10亿美元的半导体工厂。

  越来越多的分析报告正在形成这样一个观点:“工荒”是以制造业为主的珠三角地区经济转型的前奏。

  本质:失衡的外源经济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区域经济专家刘维新说,在改革开放之初,珠三角地区很多“三来一补”企业利用内陆地区大量廉价劳动力发展起来,并形成“高强度、低收入”的惯性,但随着中国社会整体经济的发展以及中西部地区的飞跃,很多地区农民工根本不用出远门就能获得与珠三角地区相当的收入,这也是珠三角地区出现“工荒”的原因之一。

  而劳动密集型的“三来一补”企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的进一步升级,必然面临一个结构性的调整--薪酬只是表象,珠三角的产业结构已经无法再支撑规模与利润的同步增长。

  “民工工资低,是和外源型经济分不开的。”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科研处处长,复旦大学区域与产业经济硕士生导师丁力说,“珠三角外源型经济的长期存在,而订单生产带来层层利润剥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低附加值,也减少了民工可能分享的利润。”

  “二世祖”现象就是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在广东,每百人中只有一半是就业人口,而浙江则超过60人。很多广东当地的“农民”依靠出租土地过着滋润的生活,而他们所得的利润都是直接或者间接来自这些外来务工者。

  此外,由于历史以及地理原因,香港与珠三角地区形成“前店后厂”的按单生产模式,从香港获得的第一单到最后的生产厂,往往已经经过了重重转包,利润也在中间环节被重重瓜分。

  但专家们都表示,这并不是珠三角本身的问题,而是中国工业化进程中都将面临的问题,“只不过珠三角经济发展起步早,速度快,一直领先全国,所以也会第一个遇到这些问题。”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向当地政府提交的《2004年广东省区域综合竞争力评估分析报告》指出,对外源型经济依赖过高,是导致广东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的关键因素。

  而丁力也指出,珠三角区域经济布局表现出独特的“二层结构”特点,即以本土的内源型经济为基础,上面覆盖着一层外源型经济。从广东省的GDP数据来看,有相当一部分财富是在广东省创造但不属于广东,其中包括由大量外来人口在广东省创造的财富。

  “外源型企业在对外贸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主导作用,这就导致在对外贸易中,广东省的内源型企业正在被边缘化。”丁力说,“各地方招商引资浪潮无疑会进一步强化外源型企业的竞争优势,压缩内源型企业的生存空间,从而从根本上削弱广东省自主工业化的力量。”

  而在内源型经济方面,浙江、山东等地的表现都比广东突出。

  即使所谓的外源型经济,珠三角地区除了规模以外也并不占优势。“外资结构并不理想,真正世界级的跨国公司太少,对地区的产业调整不利。”分析人士说。

  分析人士进一步指出,造成珠三角地区制造业“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情况很大程度因为该地区的地理位置。珠三角地区毗邻港澳,改革开放后,外源型企业集中在以香港为物流中心的珠三角,“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成为主要对外贸易方式。以土地、房屋租赁为主的服务化代替了工业化,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的溢出效应比较有限。

  深圳市贸易工业局局长盛斌也直言:深圳电子信息产业自有知识产权太少,外源型特征明显,主要以加工贸易为主,使得市场过于外向,基本依赖国际市场。像华为这样每年能将数以十亿元的资金投向技术、专利和标准等领域的企业少之又少。

  “在外源经济蓬勃发展的情况下,我们许多内源企业只是在其中充当加工的角色。”分析人士说,“一旦外源经济大规模撤离珠三角地区,我们除了土地和工人,还能靠什么发展,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危机。”

  中国改革开放的前20年,珠三角地区赶上了资金全球化的第一次浪潮,并实现了飞跃式发展;而在技术全球化的第二阶段,珠三角地区却不得不重新审视过去。

  20年,珠三角难掩落寞

  上世纪80年代开始,广东省东莞、中山、南海、顺德4个县市出现惊人的经济增长。从1981年到1993年,4县市GDP年均递增23.8%。1991年,随着新华社一篇题为《珠江三角洲启示录》的长篇通讯的刊发,广东“四小虎”成为当时最热门的经济话题。

  1994年10月8日,广东省委在七届三次全会上提出建设珠江三角洲经济区,让这一地区在广东率先实现现代化的重大决策。随后,广东省委多次召开珠江三角洲规划工作会议,并成立珠江三角洲规划协调领导小组负责具体协调规划工作,围绕环境保护、信息化、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产业结构调整等内容建设珠三角。

  在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下,此后10余年,珠三角地区经济高速发展,并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消费品制造中心之一。其中又以IT制造发展最为迅速。

  从1990年到2003年,广东省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产值已连续十三年高居全国第一,销售收入、利润总额、产品出口均占全国全行业三分之一强。到2003年,广东省电子信息产业完成销售收入6202亿元,占全行业的33%,珠三角地区的电子信息产业已经形成规模,形成从深圳到东莞的产业带,以及在全球产业链中的明确分工与定位。

  这其中,来自中国台湾地区的IT加工业转移占据绝大部分。以台湾光宝集团为例,其在广州科技园区投下巨额资金,占地2.12万平方米,设立包括旗下旭丽电子、建兴光电、松乔电脑、光宝电子等成员公司的产品线。到现在,珠三角已成为光宝集团全球三大制造基地之一,预计全线投产后该基地年产值将超过100亿美元。

  目前,广州、东莞、深圳、惠州等地已初步形成以电脑周边零组件为核心的产业群体和企业上、中、下游分工体系,这种由台商主导研发、接单,内地IT企业投资生产,香港出货的运作模式,以高品质、低成本获得全球知名厂商的大量采购。但这些密集、粗放的加工工业,却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珠三角地区再次飞跃。

  一个最明显的例子是,每年从珠三角地区发出的程控交换机、光通信产品、微型计算机、打印机、彩管、PCB、电声器件、彩电、激光视盘机、组合音响等电子信息产品都名列全国各省市前茅,但这些产品用到的核心IC部件,却几乎都来自中国台湾和长三角地区。

  过去几年重大的半导体投资项目,珠三角地区甚至无一斩获,上海、苏州甚至成都成了投资热土。

  大珠三角,挣脱地域禁锢

  由北京社科院等发布的《(2004~2005)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认为,尽管广东电子信息产业的综合竞争力仍然处于全国首位,但广东的环境竞争力却落后北京、上海以及江苏。

  该报告分析,广东省特别是珠三角地区正处于工业化高速发展的转折时期,地区经济将从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而区域竞争重点将从廉价资源为基础的比较优势转向以技术创新为中心的竞争优势主导,产业将从加工制造业向装备制造业等资金与技术含量更高的产业转移。

  但此间也有观察人士指出,目前珠三角地区对制造业的评价太显负面,“政府在转型中的作用还是有限,主要还是靠市场调节,因此珠三角转型过程中不能盲目排斥那些制造业,只是更需要强有力的世界级制造企业。”

  随着《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及《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简称CEPA)的积极推进,以及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九个省区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的签订(简称“9+2”),珠三角的制造业优势应该可以得到加强。

  业内人士称,“大珠三角”的一体化发展会助力珠三角的高新技术产业,从而提升珠三角的产业发展层次,实现更高水平、更有效益的“厂店合一”。

  广东省信息产业厅厅长徐志彪已表示,珠三角地区首先要加快自身产业升级:包括优先发展软件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建成国际上主要的电子信息产品生产制造基地和国内主要的软件产业基地;在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方面加快结构调整,集中力量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合理布局,借助“9+2”进行更大范围覆盖。

  “珠三角电子信息产业一个明显特点,是产业链相当完整,就像满盘珍珠,有一根红线串上,一下就拎了起来。”徐志彪说。

  不过《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也提醒珠三角地区政府和企业,未来几年该地区经济发展放缓的趋势将延续,即将到来的经济和社会问题肯定比现在更为复杂和棘手。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05年老百姓干啥最赚钱


热 点 专 题
百事音乐风云榜投票
SKII化妆品遭投诉
3.15 消费者权益日
花样滑冰世锦赛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嫁入皇室的女人们
深圳提高购房贷款首付
购房还贷计算器汇总
《新浪之道》连载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82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