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业界 > 新浪科技评论空间专题 > 正文

张浩:造业应追求技术“全球第一”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04日 10:56 南方日报

  日前,TCL集团公布,根据GFK、DISPLAY等多家权威国际调查公司的调查数据,TCL2004年1716万台的彩电销量已超过三星,跃居全球第一。

  相信每个中国人在初看到这则消息时都会因TCL感到自豪,但请仔细想一下,这个“正面消息”后面,似乎还少了点信息。

  2004年,TCL重组法国汤姆逊彩电业务,在CRT彩电领域成为世界霸主,然而,这次数量上的快速积累,并未给TCL以及中国彩电业带来质的突变,在彩电销售额上,TCL并未雄踞全球榜首。

  其实,TCL正是众多崛起中企业的一个代表:近年来,中国制造业得到长足发展,总量已升至世界第四位;几百种重要产品的产量居世界前列。

  然而,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在一段时期内,规模和速度是有益的,但对经济的全局和长远来说却未必有益。  现代制造业是一个相互作用的产业链,中国是这个链条上的一环。在全球制造业的生产链上,中国大多数企业依旧只处在中低端,从中国的综合国力、制造业的素质和竞争能力,特别是拥有的自主核心技术来看,与世界经济史上被称为“世界工厂”的英国、美国和日本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世界第一”、“世界前列”的东西,我们需要;然而那些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居“世界第一”、“世界前列”,则才是决定我们未来企业生存和国力发展的关键。据统计,2001年,中国科技创新能力在49个主要国家(占世界GDP的92%)中居于第28位,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而且中国的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50%以上,远远高于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

  正如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总干事卡洛斯·马加里尼奥斯所说,今天的中国已经日渐成为世界重要的工业品生产和供应基地,但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仍需经历一段艰苦过程。

  因此,在我们陶醉于各种“世界第一”、“全球之首”之前,不如理性地认识中国企业在全球分工中角色的位置。毕竟,我们的企业从量变到质变还有很大的一个台阶。

  本报经济评论员 张浩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第77届奥斯卡盛典
驾驶员培训新大纲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CBA全明星赛阵容公布
上海地产面临泡沫破灭
京城在售楼盘分布图
刘晓庆文集:自白录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82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