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业界 > 正文

迅驰二代节前急速推进 老款产品跌价清仓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01日 08:30 北京青年报

  文/任笑元

  不同于286、386、486的渐次升级;也不同于奔腾、赛扬的产品线演绎;迅驰的概念从问世之初就不仅仅代表着某一款芯片,而是一个平台的代名词,这是英特尔首次以平台的方式进行品牌推广,并投入了3亿美元的巨资,重金打造;而历时两年之后,迅驰二代甚至在LOGO上完全沿用了一代的标志,仅仅从这一项细节中,就可以看出英特尔对迅驰、对平台推广模式所寄予的深厚希望。

  英特尔迅驰二代再造新平台

  英特尔公司日前发布了其用于笔记本电脑的最新英特尔迅驰移动计算技术。这一全新的移动平台配备了丰富的娱乐与办公特性,包括一流的图形显示能力、更出色的响应能力和更强大的安全选件支持等,同时还有诸如集成无线接入网访问和耐久电池使用时间等重要性能。

  据介绍,代号为Sonoma的迅驰二代移动平台主要是由新一代奔腾-M处理器、915M系列主板芯片组以及无线硬件和网络连接软件三大部件组成。事实上,SONOMA还是英特尔继迅驰一代首次以平台方式推广并大获成功之后,再次以平台方式演绎的新一代产品。

  “未来基于新迅驰的笔记本电脑不仅将可作为计算机和无线通话装置,而且还可作为游戏控制台、家庭影院、MP3播放器以及关键业务伴侣———所有这一切均集成于移动设计之中,可随身携带至任何地方。”英特尔的工程师这样为人们描绘新迅驰所能为消费者带来的全新能力。

  英特尔公司移动事业部副总裁MoolyEden表示:“在我们于两年前推出英特尔迅驰移动计算技术时,英特尔凭借一整套平台技术改变了移动计算领域。它们提供了耐久的电池使用时间、简化的无线连接、卓越的性能和完善的设计。现在,凭借我们在2005年平台中集成的所有面向消费者和企业的特性,我们使笔记本电脑更上了一层楼,可实现精彩的移动计算体验。英特尔迅驰移动计算技术已成为笔记本电脑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系列数据可以证明开创了迅驰已经成为英特尔的新王牌。2004年第四季度,移动式处理器发运量比上一季度增长20%之多。据MercuryResearch调查显示,到目前为止这是增长速度最快的处理器市场,同时英特尔还报告移动式处理器发运量创下新高。2004年全年的统计数字更显示,全球笔记本电脑的销量增长达25%,其中亚太地区增长30%,中国市场的增长高达40%,“迅驰技术的推出是促进笔记本电脑市场增长的最重要因素。”英特尔公司副总裁兼亚太区总经理蒋安邦表示,他同时透露说:“目前,亚洲国家销售的笔记本电脑中,60%基于迅驰技术。”

  对于新迅驰的市场前景,英特尔表示了强烈的信心,该公司预计,今年全球将会有150多款基于全新英特尔迅驰二代的不同笔记本电脑设计推出,“即将面世的新迅驰笔记本电脑将涵盖多种配置,包括具备英特尔高清晰度音频和环绕声能力的满配置17英寸宽屏型号,甚至是重量不足三磅的小型低功率电脑。购买者还有望看到更多起价1000美元的产品机型。”

  各大笔记本品牌反响不一

  据悉,SONOMA发布的当日,全球市场共有80多款采用新平台的笔记本同期发布。在国内市场,英特尔中国区总经理杨旭介绍说,SONOMA发布当天共有24个厂商同步推出了40多款基于迅驰二代的笔记本,其中既有IBM、HP、DELL等国际厂商,也有联想、方正等国内厂商,甚至还有新蓝、新华海、金利等三线厂商。

  但是,与以往有些不同的是,一些品牌厂商,甚至包括联想在内的国内主流笔记本品牌在内,迄今为止还只是样机,而并没有正式宣布产品上市。在发布会现场,记者联想只带来了样机昭阳A600。该公司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大规模真机上市恐怕要等春节之后,我们要看看市场反映到底如何!”而紫光方面也表示只准备了200台左右的新品试探市场。

  与之相对应的是,另一些厂商则采取了积极的快攻战略。仅仅在SONOMA发布的第二天,戴尔就宣布基于新移动平台的全新Inspiron6000笔记本电脑全面进入国内市场,成为反应最快的品牌厂商,戴尔中国企业传播总监张飒英表示:“戴尔以最快的速度跟进SONOMA新平台,表明了戴尔公司对这一市场的信心。”据悉,在本周之内,该公司很可能将另外两款SONOMA新品陆续面世。另外,在国内厂商方面,长城也表现了对新平台高调的追捧。长城公司笔记本事业部总经理郝毅表示:“公司对Sonoma平台新品十分重视,下一步推广的重点将集中长城T41新品上。目前产品已顺利通过测试,预计到3月初就能够实现量产。”

  英特尔中国区总经理杨旭表示,基于迅驰二代平台的笔记本电脑将有望在今年年底成为市场主流。但是,对一些国内厂商而言,春节前后的市场档期,库存清货等操作细节令新迅驰启动之初呈现“慢热”的尴尬僵局。

  新平台产品笔记本平价入市

  正如英特尔著名的摩尔定律所定义的那样,几乎每一次的芯片升级都意味着一轮价格的调整,迅驰新平台的推出也没能例外,尽管对于渠道中而言价格的下调不是每一个经销商都做足了准备,同时有着足够的承受力,但是对消费者来说,这无疑意味着更多、更好的选择范围。

  迅驰二代的推出为价格调整提供了最好的理由。出于加速平台更新换代的考虑,一代迅驰身价不保在所难免。据相关网站报道,SONOMA刚一推出,包括索尼、华硕等多家PC厂商相继下调了一代迅驰产品的价格,最高降幅约达1000元。

  尽管不排除有的厂商和经销商愿意在岁末借寒促牺牲一些利益,赚笔钱回笼资金的意图,但害怕陷入迅驰一代笔记本愈来愈低的降价旋涡之中似乎才是主要原因。一位笔记本经销商就坦陈,目前的降价更多是为了迎接迅驰二代笔记本全面上市作出的清货行为。

  一方面是老款的应声而跌,一方面是新品平价入市。来自戴尔的信息显示,其日前抢先推出的基于迅驰2代CPU、配备全新915GM系统芯片组及集成英特尔GraphicsMediaAccelerator900图形加速器的insprion6000笔记本电脑,起价只有10399元,与当今市场笔记本的主流价格极为接近。

  英特尔方面则表示,新迅驰将为用户提供更宽范围的价格选择余地。据悉,迅驰新平台的定价将包括移动式英特尔915PM或915GMExpress芯片组;英特尔PRO/无线网卡以及主频为1.60至2.13GHz的英特尔奔腾M处理器。

  笔记本就此终结PC?

  在英特尔正式宣布Sonoma平台上市的利好消息之后,全球笔记本电脑市场有机会在2005年2~3月起再度获得动能。有外电评论说,英特尔为Sonoma笔记本营造顺利、适宜的发展环境,已经加大了新品的产能。除此之外,更高的性能配合日益接近需求的价格,也为笔记本整体市场的进一步普及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000年,当国内分析人士首次预言未来5年中,笔记本有望超过PC的同时,日本笔记本的出货台数首次超过了PC,占到了全部出货量的52%。2003年5月,美国笔记本销售收入第一次超过了PC的收入。据当时NPD公司的分析家分析认为,2003年美国市场笔记本销量之所以火爆,原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消费者希望高性能与高配置的产品,同时对移动性更加重视;二是笔记本的价格首次低于1300美元,比上年同期降低了250多美元;三是新款笔记本有80%是15英寸的屏幕,86%的笔记本配置了刻录机。

  从上述两个全球电脑普及率最高的国家笔记本首次超过PC时的情况看,价格的下落和产品性能的提升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在这一起一落间,消费需求急速膨胀,最终促成了笔记本超越PC“质变”。可以说,价格和性能就像笔记本的两条腿,能否赶上并超过PC,很大程度上,要看这两条腿跟不跟劲。

  就国内市场而言,由于连续几年的价格“跳水”,原本几万元的“贵族”消费品———笔记本电脑,如今已经降到了万元以内,离大众消费的口袋越来越近。同时,国内、国际厂商为了争夺笔记本这块出炉虽久,却仍散发着浓浓香气的“蛋糕”,纷纷推出从6999元~4999元不等的低价笔记本,使得笔记本与PC之间的价格差异已经荡然无存。

  而笔记本在移动性和便携性上的优势,更成为吸引消费者的一个重要原因。为此,不少企业在采购新的办公用机或旧的办公用机换代的问题上,已经越来越倾向于采用笔记本。而在个人消费者中,选择笔记本的人数也与日俱增,尤其是青年消费者和时尚女性消费者,更是将轻便、小巧的超轻薄笔记本作为一种时尚潮流来追逐。笔记本越来越多地成为人们工作、娱乐的重要工具。但受到产品性能的制约,在一些处理大型游戏、图形数据的处理中,笔记本与PC相比仍然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价格瓶颈打破了,消费需求调动起来了,笔记本与PC的追逐赛已经到了最后时刻,二者之间只有一步之遥———性能。

  与迅驰一代相比,英特尔此次推出的Sonoma平台的目标可以说非常明确,直指三大性能指标———速度、图形处理和音效。看来,英特尔是动“真格”的了。当然,Sonoma平台能否带领笔记本超越PC,成为PC终结者,关键还要看Sonoma平台笔记本能否真正拉近并最终赶上PC的各项性能指标。

  家里、办公室、教室外的草坪上,旅途之中的飞机场候机厅里,在sonoma发布现场,几个别具特色的场景演示,为人们现场展现了迅驰新平台所能带来的新的生活和办公方式。杨旭说,从单纯的主频、性能提升到注重应用模式的开拓,是英特尔迅驰平台推广的最大特色所在,也是英特尔的一大策略转变。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双响炮
经典四格漫画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82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