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信CEO张醒生:软件产业新年须抓住三大机遇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24日 18:26 IT时代周刊 | ||||||||
亚信集团CEO兼总裁/ 张醒生(供《IT时代周刊》专稿) 不断优化的国内信息化投资结构为中国众多的软件及服务企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中国软件企业如何才能掌握机遇、拥抱明天 软硬件投资比例逐渐趋于合理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目前中国的IT行业仍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政府和企业的IT资金支出迅猛增长。据专家预计,在未来5年中,中国IT市场规模将达到2万亿元人民币。虽说中国大规模网络基础设施搭建已告一段落,但以“核心业务的IT解决方案”为需求的企业内部信息化却正方兴未艾。IDC的研究数据表明,软件和IT服务成为了2003年中国IT市场增长最快的“亮点”,二者增幅分别达到24%和20.6%。中国IT应用的需求正在从硬件转向软件及相关IT服务。而在今年,我们同样看到了行业应用和IT服务需求的显著增长,譬如2004年的行业市场,仅如政府市场的预计投资就达到了400亿规模。很明显,中国IT应用的需求正在从硬件转向软件及相关IT服务。 与IT产业及市场发展相对成熟的美国相比,中国软件业面对的市场空间相当广阔。在美国的IT市场结构分布中,软件及服务占到了66%,而我国目前却仅占16%。此外,除金融、电信外,汽车、钢铁、石化、制造业和政府等行业大型企业的IT投资规模依然巨大,这也就是说,行业市场仍将是中国软件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 不断优化的国内信息化投资结构为中国众多的软件及服务企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在2003年正式切入到制造业和能源、交通等行业后,一年的业务体验,已经使亚信深刻感受到了国内软件和服务市场的巨大需求和潜力。 国内软件企业竞争力增强 从全球软件产业发展的历史渊源和现实环境来看,国内软件企业在高服务含量的软件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特别是垂直软件、行业应用软件和定制软件领域。 对于中国的软件企业来说,选择合适的战场就很重要。在目前的情况下,因为美国控制着大量的业界标准和技术,我国乃至印度等软件大国均无法在世界范围内与其抗衡,在目前的情况下,只有先利用现有的软件技术,将应用软件产品和服务做好,然后再图谋在软件基础理论上的突破,这是中国软件的国情。对于还处于成长中的中国软件业来说,应该首先从定制软件进入垂直软件,然后发力到水平应用软件,等到企业本身在技术、资金、管理、经验和人才上都有了深厚的积累,然后再选择合适的突破口去挑战国际性的通用软件。 目前,中国的信息化已经超越了硬件投资阶段,系统建设的投资比重逐步下降,而系统、业务整合和软件的融合将成为未来IT信息化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无论是电信行业、金融行业,还是石油、交通能源、运输、制造和政府行业,都在进入到一个企业应用软件的新时代,在即将到来的IT市场的又一个黄金期,中国必然会培育出若干有影响力的行业软件企业。 全球软件业结构调整带来新机遇 全球软件业正在进行着新的结构调整,许多欧美、日本企业为了降低.COM时代提升起来的运营成本,就把一些非核心业务转包出去,这就为软件外包创造了新的机遇。在这种情况下,印度在过去几年中成功地抓住了机遇,在软件接包市场占据了垄断性地位。但在中国加入WTO、开始真正融入国际经济大循环后,跨国公司已不满足单一的外包源(如印度),他们希望得到更为稳定的供应源、更富活力的市场和更高层次的人才,以获取更多的国际竞争机会。与印度相比,中国有更丰富的IT人力资源储备,有强大的信息制造业产业基础和更广阔的市场,只要转变观念,抓住成为外包基地这个机遇,进一步采取有效的措施,营造更良好的出口环境,我国的软件出口业在未来几年内取得跨越性发展是完全可能的,并一定会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 当前,制约着国内软件企业做大做强的主要因素在于:相对于跨国巨头,企业规模偏小导致竞争乏力;在商业意识和运营能力方面,国内软件企业普遍有所欠缺;品牌效应处于弱势,因而需要大量的资源投入,以提升品牌知名度;技术创新能力尚显不足,人才资源也难于国际化,难以在全球范围内搭建起覆盖广泛的技术支持体系;管理落后,难以完全发挥智力资源的作用。不过,随着中国IT产业即将迎来下一轮高速发展的周期,呈现在中国软件企业眼前的将是难得的机遇和辉煌的前景。 掌握国际化的软件企业管理方法、软件设计和开发流程,增强商业意识和运营能力,这些都是软件企业进一步成长的“基础能力”,一旦中国软件企业具备了这样的能力,连锁反应便会随之发生——包括技术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在内,中国软件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将可能由此大幅提升,并为企业规模和品牌效应的扩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中国软件产业将会傲然迎来腾飞之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