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DVD动了谁的奶酪 先进技术何不为民服务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5日 14:42 知识经济 | |||||||||
对于中国音像界来说,以往的盗版、刻录光盘和网络下载都不可怕,但压缩DVD给其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这是一场毁灭性的音像界“非典”,中国音像界陷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恐慌。 文/阿超
国音像界正在遭受一场灾难,一种叫压缩DVD的东西,让整个中国音像产业慌了阵脚。原因就是这种压缩DVD技术,可以把10集电视连续剧压缩到一张光盘上,而这样的光盘,在市场上的零售价一张仅仅5元。 一张碟装10集电视剧 2004年底,市场出现了一种盗版DVD压缩碟,盗版商为其取名“HDVD”,这是一种使用DVD播放机(或电脑DVD—ROM)播放的DVD光盘,刻录的是VCD标准的节目内容。 据有关专家介绍,DVD压缩盘,是采用DVD影碟的MPEG-2压缩格式,可它的画面解析度是有352x288,码率是1.15Mbps,也就是仅仅有VCD的清晰度,所以视频文件很小,能够在一张DVD盘中储存10集电视剧。而真正的DVD影碟的解析度应该是720x576,码率最少也应该在4Mbps以上,大部分正版影碟的码率都在7Mbps左右。市场上的压缩DVD其实应该是被称为储存在DVD盘中的VCD,画面质量和VCD是相同的,而且现在压缩DVD的盘片质量很差。 这种光盘,一张碟片能存储约400分钟的节目,是普通DVD碟片的4倍多,每张压缩DVD一般能压缩10集电视剧或者8部电影,有的两张碟片就可以存下40集的电视连续剧。 比如44集的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其正版DVD是15张碟,批发价120元,而压缩DVD只需要三张碟,15元;一套《中国式离婚》正版DVD要200多元,但压缩DVD只需要10元;24集剧的《大染坊》2张压缩碟、《康熙王朝》4张碟。今天,这种压缩DVD在市场里已经非常普遍,甚至可以说成为了消费者选择的主流产品。现在,这种新型的光盘压缩技术,正使中国音像市场陷入了一场灭顶之灾。 又便宜又大容量,但是这种技术是不是就是好技术了呢?一位专家给压缩DVD定性:这不是什么新技术,只不过是目前多种压缩技术中的一种而已,而且绝对不会成为主流。它的技术不成熟,它是DVD的壳,VCD的瓤,欺骗消费者。 这种压缩光盘,就打着DVD的旗号,如HDVD、SDVD、万能DVD、DVD9、压缩DVD、PC—DVD等,但实际上并没有DVD的品质,它赢得市场主要是利用了DVD碟片的高容量,以至于低廉的价格。 每年年底与年初,正是电视剧音像市场的销售的旺季,但是压缩DVD泛滥出现在盗版市场,近几个月全国许多地方的音像市场出现了电视剧销量萎缩、零售商退货的现象。而电视剧的音像版权费,已经降低了近50%。 “非典”来了 中国音像界把压缩DVD称为音像界的“非典”,视之为洪水猛兽,压缩DVD以其巨大的价格优势,把正版DVD逼到了绝境,中国音像界欲哭无泪。所有的音像公司,谈到这种名叫HDVD的东西时,都是一脸的无奈。这种借助高新技术“武装”起来的压缩DVD碟大规模冲击音像市场,导致正版电影、电视剧音像制品的销售急剧下降,也许最终还会影响到优秀电视剧的生产。据估计,在短短2个月,压缩DVD给中国音像业造成的损失,至少10亿元以上。 DVD压缩碟已成为突如其来的音像业“非典”,严重打击了正版音像市场。2004年11月初,伟佳、中凯、俏佳人等11家音像发行企业在北京召开紧急会议,紧急商讨DVD压缩碟横行市场的对策,并向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全国扫黄打非办三大部门反映情况。 2004年11月4日,文化部下发了《关于立即开展音像市场治理冬季行动严厉打击DVD压缩碟》的紧急通知,明令要求全国各地文化部门立即开展对DVD压缩碟的清查活动,并声称要把这一活动延续到2005年2月。全国扫黄办也决定提高举报DVD压缩碟的奖励金额,举报一条生产线,将获得30万元奖金。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张新建副司长表示,文化部坚决抵制任何形式的压缩碟出现。 “非典”来了,央视《焦点访谈》对广州一个堆放300多万张HDVD的盗版窝点的曝光,更让人们对压缩DVD这种地下盗版市场的疯狂与猖獗之势震惊不已。 “非典”给音像界带来的打击几乎是毁灭性的。广东俏佳人文化传播公司今年发行的《沧海百年》,原本预计发行量会在10万以上,但至今只卖出了2万套,一款产品就亏损了300万元。而《龙票》自上市以来,北京地区仅售出了700多套,市场明显萎缩,长此下去将会导致音像版权无人购买,另外由于盗版制作公司销量的膨胀,从正版音像公司高薪挖人才的现象也相继出现,加大了对音像行业的打击。 中国电视总公司节目代理公司的《红粉世家》,按计划可卖出4万至5万套,但由于遭受了DVD压缩碟对正版市场的冲击,到目前为止只卖出了1万套。和《红粉世家》的情况一样,以前在市场上供不应求的一些大片现在进货也大幅减少。 对于中国音像界来说,以往的盗版、刻录光盘和网络下载都不可怕,但压缩DVD给其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这是一场毁灭性的音像界“非典”,中国音像界陷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恐慌。 查获能解决问题吗? 在文化部的打击通知下发之后,文化部门联合工商、公安、新闻出版以及城管等部门,五部门形成合力,对DVD压缩碟的主要销售渠道(电脑城、电子城、软件市场及无证摊点等)进行严厉打击,坚决遏制压缩DVD碟泛滥的局面。同时,各部门将对一些重点地区加大市场监管力度。 北京查获,广州查获,昆明查获,全国各地的音像市场都在清理压缩DVD碟。五部门联手,全国各地都在查获压缩DVD碟,形成全国围剿之势。但是由此也可以看到压缩DVD“普及”程度之高,实在让人担忧。 从查盗版反盗版的经验来看,查获是很难解决问题的,查过之后,DVD压缩碟又将会死灰复燃。查获、烧掉的只是碟片,而不是压缩DVD产业。和盗版碟一样,由于正版价格实在过高方面的原因,目前要让压缩DVD就此绝迹几乎不可能。而且,音像市场不可能以正版来与之进行价格竞争,压缩DVD给音像界带来的危机将继续。 先进技术何不为民服务? 在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对一个在广州的压缩DVD盗版窝点进行了曝光后,很多人有一种疑问:压缩DVD这样的先进技术为什么不为民服务? 又便宜又携带方便的压缩DVD技术,不管是在业界,还是消费者,都无疑是一种“技术先进”,但为什么正版不准采用这种先进技术?也许监管部门怕的是混乱,压缩DVD本来就是盗版搞出来的,如果再开放,反盗版将会变得更加困难。 该不该让压缩DVD合法化?压缩DVD之痛,让人想到了是不是让其合法化,合法化一切问题不就解决了吗?从新技术的角度和消费者的需要来考虑,压缩碟应该是以后音像的发展趋势。 但就目前来说,压缩碟要想被正版所采用,将牵涉到多方的利益。版权很难处理、成本差价太大,都是压缩DVD难以合法化的原因。 压缩DVD动了谁的奶酪? 压缩DVD到底动了谁的奶酪、触犯了谁的经济利益?音像界给消费者数出来的压缩DVD危害的理由,显得很苍白。无论是危害机器,还是质量不好,在价格的巨大差距面前,这些都不是危害消费者的理由。 压缩DVD真正触犯的利益是音像界自己,“电视剧一直是音像产业的支柱,这根支柱要是倒塌了,音像业的半壁江山就毁了。”这是音像界真正的担心。知识产权是利器,可以获得丰厚的利益和回报。 近10年来,中国音像业发展尤其迅速,即使面对复制、网络下载、光盘刻录等各种方式的盗版,中国音像业依然在努力地向上发展。但自从盗版压缩DVD碟出现之后,音像制品的发行量大幅下跌。形势危急,如果盗版压缩碟泛滥的趋势得不到及时制止,音像产业几年来良好的发展势头将消失,现有的基础也将毁于一旦。除此之外,压缩DVD的另外一个危害是将殃及电视剧的收视率。 但是,有不少消费者也会问:音像界是暴利行业,为什么不能降低价格来为消费者服务?中国的现状,要让众多消费者消费过于昂贵的知识产品,显然不切实际。 压缩DVD之痛 和普通的盗版一样,由于价格的原因,压缩DVD之痛将愈演愈烈,无论是查获光盘,还是重奖举报生产线,打击的结果都难以乐观。 现在,在高校周围的一些软件租卖店里,面对打击不完的压缩DVD,仍然吸引了很多学生。“以前我们经常租碟片看,但现在同学中都流行看压缩碟,比租片便宜,质量又不错,很划算。” 音像出版物的价格一直高得离谱,行业垄断维持着正版音像的高价位,与市场需要严重脱节,远远超出了消费者的承受能力。所以压缩DVD毁灭性之痛让音像界无所适从,现在,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反抗和打击,寄望于文化部门的清查。 而对于消费者来说,尽管目前压缩DVD的画面可能还不够清晰,但是,对于他们而言,可以选择花更多的钱享受普通DVD,也可以花较少的钱看压缩DVD,自然压缩DVD是很愿意接受的。当然,他们也愿意借助这场压缩DVD之痛,使正版音像产品能够大幅度地把价格降下来。 价格太贵了,和盗版软件一样,这是压缩DVD之痛最主要的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