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业界 > 正文

光线传媒播放平台心病未去 合资上市齐下手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5日 08:18 财经时报

  播放平台心病未去 光线传媒合资上市双管齐下

  本报记者 陈海保

  从一名财经记者变身为国内最大民营电视制作公司总裁,王长田和他的光线传播有线公司屡被美丽的光环包围。

  近日,在《福布斯》“中国中小企业潜力100强”和德勤会计事务所“亚太高科技高成长500强”中,光线传播都名列中国传媒公司第一名。但这并不意味着王长田一直顺水顺风。此前不久,光线传播的王牌栏目《娱乐现场》被迫从北京电视台移师,王长田多年为“打破电视台垄断地位”的“鼓与呼”并没有奏效。

  被迫转移

  《娱乐现场》(原名《中国娱乐报道》)为光线传播自制的电视节目,以快捷的娱乐资讯见长。自1999年7月开播后,从一周1.5小时的节目发展到现在一天2小时节目,在全国500多个台次播出,拥有十亿人次观众。被誉为娱乐界“新闻联播”。

  除了《娱乐现场》本身内容过硬之外,王长田独特的经营思路亦被诸多民营电视商所模仿。5年来,王长田采取逐个击破的“游击战术”迅速获得市场。“我们没有走卫星频道,而是和各地方电视台合作。”王长田说。北京电视台是《娱乐现场》在京的唯一合作伙伴。

  从1999年开始,《娱乐现场》放在北京电视台旗下的有线频道播出,是当时最重要节目之一。后来,有线台与无线台合并之后,《娱乐现场》在北京四套播出,而当时北京电视台自办的《每日文化播报》则在北京二套播出。

  尽管《娱乐现场》和《每日文化播报》的内容有许多类似之处,但两者相安无事地在北京电视台共同播出了5年。通过贴片广告等方式,北京电视台每年可以从《娱乐现场》获得数千万的广告收入,同时,《娱乐现场》借助北京电视台这个播出平台,在北京培养了一批忠实观众。

  然而,这种被视为“双赢”的合作在2004年底却走到了尽头。

  “什么样的矛盾导致离开北京台?这个没有特别的内幕。”王长田对《财经时报》表示。据王长田解释,首先,北京二套和北京四套合并,后者改成电视剧频道,将原来所有的节目转到北京二套;其次,北京二套本身有自办节目《每日文化播报》,与《娱乐现场》相类似,出于电视台利益的考虑而选择了前者。

  在离开北京电视台后,《娱乐现场》迅速与中国教育电视台第三套(CETV-3)攀亲,并最终达成合作协议。但对于王长田等民营电视商而言,没有播出平台依然是块心病。

  两手准备

  《娱乐现场》被迫离开北京电视台后,王长田一面仍然为民营电视商获得良好的市场环境而四处鼓与呼,另一方面,王长田也正在寻求与外资合资拓展综艺电视节目市场。

  “没有强大的制作业,就不可能有好的电视业。”王长田认为,不论电视台走频道专业化还是发展付费数字电视,好的内容成为关键。原来国内的电视节目主要是依赖于电视台,未来的发展趋势是社会化。

  据称,中国电视节目制作公司这两年来呈萎缩趋势。“2000年的时候是高峰,之后就逐渐萎缩,到今年,多数公司的生存状态非常差。”王长田说。在2003年12月30号《关于促进广播影视发展的意见》出台后,民营电视商的政策环境才开始出现转机。其核心内容是鼓励制播分离,要把宣传性的事业和经营性的产业进行分离。

  但中国电视业的节目制作社会化程度依然很低。在国际上大概70-90%的节目必须是社会公司制作,这些都是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的。王长田呼吁,国家应该出台类似的规定,从而促使中国电视节目的繁荣,特别是在中国推进数字电视进程中。“关于此项立法,目前还没有时间表,但是值得期待。”王说。

  虽然《关于促进广播影视发展的意见》已给中国民营电视商开辟了一条通途,但相伴而来的是,外资电视节目也几乎同时开禁。2004年11月底,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联合公布了《中外合资、合作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企业管理暂行规定》(第44号令)彻底为外资进军中国电视产业开了绿灯。

  北京一位传媒专家对《财经时报》表示,在国内电视节目自身还没有壮大的时候,长驱直入的外资对民营电视商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但对于一些经营不错的民营电视商而言,这也是一个良机。据王长田透露,光线传播正在和一家外资电视节目巨头商讨成立合资公司,专门制作综艺类电视节目。

  《财经时报》还获悉,光线传播计划在2006年登陆香港主板。“公司的赢利状况和资产规模完全达到香港主板的上市要求,我们怎么会选择创业板呢?”王长田反问道。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光线传媒新闻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82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