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业界 > 正文

评论:让有智者有钱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08日 17:28 21世纪经济报道

  汪恭彬

  几家欢笑几家忧

  一批高校上市公司,依托大学的人才、技术等资源优势,凭借创始人的卓越眼光和辛勤耕耘,渐成气候,树立江湖地位。然而,高校与企业的关系的厘清,产权问题的界定却让
高校上市公司的老总们几家欢笑几家忧。

  柳传志有笑傲江湖的资本,他1984年11月创立联想,1994年改制时,完成了惊险的一跳,拿到集团35%分红权。

  同年同月,陈苏阳在上海起步。可命运迥异。陈苏阳将复华蛋糕做到10亿,自己身家却不过20万,春蚕到死丝方尽。

  联想有幸。

  事后柳传志回忆说,当时盘子小,如果大了,35%的分红权会不会给你,还是问题。

  柳的话应有两层含义,一是,空饼画了没用,要给员工实实在在的好处;二是,小盘子时不画饼,没有激励,或许就做不大了,即使做大了,饼也没了,不会做更大。

  而这为联想的日后腾飞提供了制度保障。

  陈苏阳没有把握好机会。2002年,当他希望实现创业者的股份时,盘子大了,阻力也大了。

  同处上海的交大昂立,境遇却不同。

  上市前,兰先德等创业管理层以每股1元的廉价购得1350万股。管理层实现对公司的内部控制,还引入了大众交通这样的强势股东,制衡大股东交通大学。根据1月5日交大昂力的每股6.81收盘价,以兰先德为代表的24名高管人员,其股票市值已经达到8580万元。

  在中国四大科教重镇之一的合肥,中科大旗下科大创新的命运,却让我们掩卷沉思。前总裁陆晓明曾被中央组织部等部门誉为“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最后却因滥用职权罪而沦为阶下囚徒。

  陆晓明曾在科大创新上市前,力推管理层股权激励。有人说,陆后来的反常行为,似与此有关。

  MBO Vs股权激励

  高校上市公司只是1377家沪深两地上市公司中的缩影。关注高校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是因为它最能够体现中国的智力资源,最能够催生高科技产业。

  从1993年复旦复华破壳上市,高校上市公司一时如雨后春笋。根据不完全统计的数据,目前已有百家左右。

  但它们的发展,却面临尴尬。

  一方面,是面临改制难题,2002年北大和清华曾首批试点,但后来证明高校改制可能是个误会,并未落到实处;一方面,就是老生常谈的激励问题。

  对股权激励的最高指导性文件,是1999年9月中共中央十五届四中全会的报告中,首次提出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可以参与企业经营成果分配。

  在2000年和2001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时任朱镕基总理提出在部分好的企业试行年薪制、持有股权等分配方式,并在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中试行年薪制和期权制。

  其后各地纷纷出台政策,众多上市公司纷纷试水。

  2001年6月,财政部在“关于上市公司提取激励基金会计处理征求意见的复函”中,明确指出公司能否奖励中高层管理人员,奖励多少,由公司董事会决定。从会计角度出发,公司奖励中高层管理人员的支出,应当计入成本费用,不能作为利润分配处理。

  天一证券收购兼并部副总经理丁忠民表示,所有上市公司中,大约有20%计提了奖励基金。但目前由MB0遭禁而引起了管理层股权激励的雷区,竟让这些公司无所适从。

  问题的根源在于,将MB0等同于涉及管理层的股权激励。

  而事实上,此二者虽有联系,但区别甚大。前者强调控制权,而后者则侧重激励;前者涉及收购,因有自买自卖之嫌,多次叫停,后者则一直有政策支持。

  股票期权

  方正的经历颇为有趣。

  2000年,王选曾推出当时被认为极有创意的方案,分别在方正集团和方正旗下四个子公司多层面推行持股计划。

  郑培敏是这个方案的设计者,这是他自诩之处。但这个方案最终还是流产了,原因据说是不符合当时校企改制的总体思路。

  方正后来想到在香港实现打造100个百万富翁的梦想。原因很简单,香港有股票期权,也称股票认股权,就是给你一个权力,在规定的时间(一般3到5年)按照一个行权价行使,如果市价高于行权价,高出的部分即为你的收入。

  中国联通、华润、中海油等巨头,在港上市时,管理层都有认股权。在海外,认股权一般占到总股本的l0%,被认为是最有效的长期激励计划。

  丁忠民在《关于向全国政协教科文卫委员会专题调研组就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过程中如何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问题的汇报》中这样描述目前最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尽快出台《上市公司股票认股权管理办法》。联想是特事特批解决了,那其他高科技企业呢?更何况对此中央和各省市都是有政策的,仅仅是如何贯彻的问题。

  二、利用现有制度,充分肯定高科技企业创业者的历史贡献。如果这部分贡献得不到肯定的话,创业者就会失去继续创业的原动力,符合公司战略发展需要的人员更替就会无法进行(或很难进行)。

  三、通过制度保障高科技企业管理要素和技术要素入股的股权。尽管对要素入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已经有了充分的认同,但是至今没有一个全国性的法律或法规对此进行规范。

  2004年7月7日,公司法修改草案(征求意见稿)第178条规定,允许股份有限公司回购5%股份用于奖励公司员工。郑培敏认为,这正有利于企业推行股票期权,因为回购的股份,解决了股票来源难题。

  陈苏阳走了,两手空空;李经纬、赵新先、周明臣退了,也只挥挥衣袖,后来的创业者还要继续前行。

  让有智者有钱。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5年新春购房指南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82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