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联纳入长虹加速快跑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21日 15:00 互联网周刊 | ||||||||
继WAPI之后,闪联作为中国标准的新旗帜,正在开始新一轮的加速跑 本刊记者 陈亮 10月12日,当杨元庆、卢明、李东生、侯松荣等几位国内IT、家电行业最耀眼的企业家在深圳高交会上一齐握手的时候,他们身后的“闪联”标志在镁光灯下显得格外醒目。
闪联近期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开放性的原则使其阵容不断扩大,影响力和吸引力与日俱增。在同e家佳的争夺中,闪联不仅固守住了自己的阵地,而且扩大了势力范围。9月下旬,闪联标准工作组组长孙育宁抵达四川绵阳,就希望吸纳长虹加入闪联的事宜同长虹进行了磋商,赵勇派出副总郑光清为代表同闪联进行了谈判。“在谈判中我们发现,在未来信息家电的发展趋势上,闪联同长虹的理念非常接近,这很快促成了双方的合作。”孙育宁对《互联网周刊》记者说。 长虹的加入使得闪联标准组成员达到了30名,这里面既包括联想、长城、浪潮等老牌IT企业,也包括了TCL、长虹、海信、康佳等传统家电巨头,华为、中兴等通信设备制造商也在闪联之列,这实际上已经涵盖了整个产业链上下游的相关技术和产品。不过,与联想、TCL、康佳等公司的大力宣扬相比,一些后加入的成员则显得低调许多。 “各个厂商都认同信息家电的趋势,但各自的背景、心态、业务方向不尽相同,因此在闪联中的角色也不同。这种情况在国际上的标准组织中也很常见。”孙育宁将闪联成员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积极推进型,它们对闪联标准的理解非常透彻,并已经将相关标准融进了公司的发展战略中;第二类是积极跟进型,它们比较认可产业大的趋势,但尚未找到合适的切入点;第三类是跟踪型,它们希望通过保持跟踪和了解,避免在新技术、新标准的潮流中落伍。” 实际上,有了WAPI遭遇“搁浅”的前车之鉴,闪联在前进的道路上变得更加灵活和小心谨慎。闪联标准工作组没有选择特定的国际厂商作为打击对象,而是表现出了一种“开放、兼容”的姿态,同多个国内外标准组织进行定向交流,缓和了国际厂商的紧张神经。“通过建立一种新标准造成新的垄断,使少数几家企业大量获益,不是闪联的目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何新贵说。 闪联前进途中面临的最严峻挑战是,如何赢得消费者对数字产品的大规模需求。联想杨元庆称,在未来5年内,3C融合带来的产值贡献将达到5000亿元人民币左右,“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广阔的市场”。市场诚然广阔,但厂商要想如愿掘到金矿,依旧不是一件可以一蹴而就的事情,这需要企业开发出更多的成熟产品供消费者选择。当然成本也是消费者关心的问题,与会的企业代表们都表示,闪联产品与同类型非闪联产品的价格相差并不大,而具体的信息家电的价格是由厂家自己制订,并会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平稳下滑。 在未来,任何带有“闪联”标记的信息家电,都应该可以轻松地实现互联,共享资源。不过这还需要在国家范围内确立一个统一的规则。据了解,闪联制定的《信息设备资源共享协同服务》行业标准已通过专家评审,不过它要成为国家标准还需要时日。孙育宁预计国标发布的时间应该会在今年年底之前,它会成为决定闪联、e家佳以及国外势力之间捉摸不定的竞争关系的分水岭吗?有了数量庞大的重量级企业的支撑,闪联似乎有信心在中国标准的角逐中取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