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微软是为四川还是为长虹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07日 16:05 通信信息报 | |||||||||
微软最近深入四川,携手长虹,并且与四川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合作,其目标究竟为何?是为了四川还是为了长虹﹖ 从表面上来看,似乎是为了四川而携手长虹,而记者通过深入的分析却发现,微软是为了长虹而深入四川。 本报实习记者 李强
6月27日,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与微软公司在成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多媒体领域正式开始全面合作。同时,四川省政府与微软公司进行了一系列的合作,并且宣布,双方将成立四川——微软工作委员会,并以此把微软先进的技术带给四川,帮助四川企业拓展新的业务领域。 从表面上看来,似乎印证了微软的有关负责人所说的,微软与长虹的合作是“把微软先进的技术带给四川,帮助四川企业拓展新的业务领域”。但是,微软此次到四川的旅行真的是为了四川而与长虹携手合作么?记者认为此事并非如此,相反,微软与四川政府的一系列合作倒是在于看中了四川长虹的强大制造能力。 通过初步的分析,微软是为了四川而携手长虹,但这其实只是表面现象。 微软是一个企业,从企业的目的在于赢利这一观点来看,这次四川之旅的目的好像是为了四川而携手长虹,但事实并非如此。 首先,从境外项目的因素分析上来看,四川并不具有什么相比较于东部地区更大的优势。微软合作的项目是信息家电,而此类产品在中国的发展还处于种子期。这样,东部的市场显然要大于四川一带的市场,而这也是还处于种子期的产品所考虑的最重要的问题。 此外,从政治环境和外汇政策上来看,四川作为一个并非特区的中西部地区,不会有特殊的比较优势。虽然四川在劳动力市场上有一定的优势。但由于处于种子期的产品的开发并不是主要考虑廉价的劳动力市场。在境外项目合作的另一些因素上,四川也不具有比较于东部沿海一带更为有利的优势。 其次,微软在此次项目的合作中仅是技术上的投入,而在资本市场上并没有做出任何反应。可见,微软此次携手长虹的目的还不在于立即从大规模的生产中获得利润。 从中国信息家电市场的现状和微软的一贯做法来看,微软的四川之旅在于中国这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 近年来,包括微软一、二号人物盖茨和鲍尔默以及众多高层的频频访华,表示了该公司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也从侧面体现出微软中国急于寻找“瓶颈”突破口的迫切程度。专家指出,到2005年,中国信息化家电市场总需求量将超过1000万台,市场规模将达到每年200亿元以上。即使是仅仅1/5的份额也是极为可观的。说到底,微软还是看中了中国这一片市场。但是,中国市场在微软全球市场的营业额总额中所占份额极低,如何真正取得中国政府的信任与谅解,如何提升微软中国的营收业绩,是微软近年来频频访华的真实目的。而微软的四川之旅也正是看准了中国这样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 为了抢占中国市场,微软看中的是长虹所特有的优势。由此可见,微软是为了长红而深入四川。 如何快速抢占中国信息家电市场,自然成了微软进军四川的最直接的利益出发点。在信息家电方面,长虹相对国内其他同类企业具有明显的优势。 长虹公司有关专家曾经参与了国家数字电视标准的制定工作,并于去年成立了一个致力于多媒体信息家电、数字存储、无线电传输、数字安全防护等的数字多媒体网络公司。相比较于其他同类企业而言,长虹已经在信息家电领域迈出了一大步。难怪长虹集团电子有限公司企业策划部部长刘海中认为,在中国只有长虹才有信息家电方面的雄厚的技术实力和相应的产品。 而微软所看重的也正是这一点。微软于1999年初就在中国推行过信息家电,但是最终由于时机未到而中途夭折。如今,有长虹这样的合作伙伴,微软已经认识到有卷土重来的好机会了。也正是由于这一点,短短15分钟的会谈后便签署下了协议,并极为慷慨地与四川政府进行各项合作,而其目的除了微软推广其自身的产品之外,无非在于强化政府对长虹微软的合作的支持。 另外一个可以表现微软的真实目的是看似令人不解的地方是微软的此次合作并没有在资本市场上切入,而仅仅是技术上的合作。 据美国权威机构统计,信息家电挡墙每年创造的产值仅仅有1/5多一点归属于软件方面,而其余的大部分归硬件生产商所有。这样,为何微软还要进行如此大的投入呢?本报记者认为,因为任何一种信息产品,都会形成一定的标准、规范和协议,而这种协议或者规范本身一旦统治了一个市场,这将给其制定者带来巨大的回报。但是要想利用自己的协议或者是规范来占据一个市场,先发优势是不可少的。这也是微软对长虹如此看好的一个原因,毕竟长虹是国内唯一的一个可以迅速将信息家电开发出来,并通过其已有的巨大的销售网导向全国推广信息家电产品的企业。基于以上的分析,可以说,微软是为了长虹而深入四川,并非为了四川而携手长虹。 综上所述,记者认为微软的此次跨过两江两湖,再翻过大巴山,到四川的项目合作是借助长虹的东风,迅速占据中国这一个潜力极大的市场,并且有可能从将来的行业规范或者协议中获取巨大的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