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业界 > 正文

综述:降低门槛是数字电视发展的关键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02日 14:36 通信信息报

  发展数字电视是推进国家广电数字化宏伟建设的战略性举措。但是,现有内容使用、终端使用门槛的限制都对现阶段数字电视的推广和普及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而适当地降低门槛,以规模形成效应可能是实现数字电视产业化效应的一个有效途径。

  本报记者 邹奕萍

Diggi数字盛典 纵情享受人生第一乐趣
新浪招商引资征代理商 上网实用手册

  最近,许多媒体都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有外电称,为了促进有线数字电视的快速发展,我国正在努力推动银行为有线电视运营商及机顶盒厂商提供贷款。同时,相关的政府部门已经准备投入数百万美元为电视机顶盒产品的销售提供补贴,以吸引更多的用户并推动有线数字电视的开发。

  尽管从目前来看,官方媒体还未正式公布这一消息,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使用终端门槛的降低必将对数字电视产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推动数字电视发展是广电总局全国性的既定战略,正是这种战略性举措的实施导致了这几年国内数字电视市场的风生水起。数字电视网络运营、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及信息服务提供商、数字电视终端制造商等环节各方在同一时间涌入竞争赛场。毕竟,数字电视5000亿元的市场效可是任何人都不愿错失的大蛋糕。

  数字电视产业前景固然美妙,但国内的数字电视用户发展的市场情况却远未达到预期效果。去年,广电总局把发展数字用户的计划定在似乎并不高的100万户,但远未实现。在各城市推广数字电视的时候,广电系统发现了一个“2万户现象”——增长至1到2万户左右,数字电视就推不动了。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发展“怪圈”?使用门槛高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首先,有线电视改用数字电视的转入成本太高限制了用户的积极性。就目前来说,如何利用现有的条件发展数字电视,用户只有在模拟电视上加装机顶盒,才可以接收数字电视节目,但目前国内市场上机顶盒的价格约在千元左右,而受众期望值只有500元。

  其次,现有的数字电视的内容收费价位也是影响用户选择数字电视的一大障碍。来自一项调查显示,2/3的广电机构受调查者认为数字电视每月收费额度应在30元至70元之间。但是,接受调查的大部分潜在用户表示,能接受的数字电视月收费水平在20元以下。而本报以往做过的网络调查也显示,63.43%的网民认为收费价格是影响其选用数字电视服务的主要因素。

  由此来看,平均消费水平的低下似乎决定了从模拟到数字电视的升级换代将不是一个短期可基本实现的事情。不过,任何产业都存在一个规模效应,也就是用户达到了一定规模,就能产生效益。因此,对于数字电视产业而言,要想实现规模经营首先就应该降低进入门槛,普及终端。我国近年来移动通信业的迅速发展就是降低门槛、终端普及促进业务发展及市场拓展的最好实例。

  而一直被业界称为数字电视发展典范的青岛,其发展数字电视的成功经验也在于其对数字电视门槛的降低。去年9月,青岛市物价局举行了听证会,就青岛有线数字电视收视费听取市民代表的意见,最后定出了数字电视收费价格每月22元(原价12元),机顶盒免费安装,这使得其对数字电视网络推行获得了空前成功。

  可见,在目前中国消费水平偏低的情况下,价格对用户的需求有很重要的影响,对其消费行为也将是决定性的。

  因此,就国内的数字电视发展来看,如何促进其普及,推动发展一个有效的途径就是降低门槛。不仅要降低进入的门槛,普及终端,为业务的展开奠定基础;而且还要降低各种内容使用的价格门槛,使得用户普遍具有消费的能力,以此来促成数字电视形成规模效应。

  当前,国内各种信息化的浪潮不仅迎面扑来,而各种推进信息化普及的举措也都不同程度地展开。但是,无论是数字电视发展还是诸如宽带的发展,要想规模为王,通过对其门槛的降低,以此推进普及可能都是其可以考虑的一种做法。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中国企业家治理沙尘暴
AC米兰中国行
美进入恐怖袭击高危期
基地在沙特发动袭击
美英向伊政府移交权力
美英联军虐待伊俘虏
孙燕姿全国巡回演唱会
飞人乔丹中国行全记录
法网女单四强产生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48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