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业界 > 正文

方正蜕变:谁能保证旗帜不倒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30日 09:15 中华工商时报

  梦君

  相较于方正集团的业务表现,其人事变动更能引起各界的关注。从早期的总裁频繁换班,到1999年的李汉生“空降”方正电子、渠万春“逼宫”方正控股,2000年时任董事长张玉峰彻底出局,2001年方正科技总裁祝剑秋辞职,每一次都被演绎得惊心动魄,看点十足。2001年10月正式就任集团董事长的魏新曾公开宣称:人事震荡一去不复返。

我国手机专利状况分析 不见不散约会新主张
小户型主阵容揭晓 多媒体互动学英语

  方正集团的人事问题在公众视野里消失了两年,而从今年初以来,方正集团再一次陷入不断的传言中。方正集团董事长魏新于1月6日辞去兼任的子公司方正科技(SH 600601)总裁一职。3月初,有关方正科技业务骨干集体“叛逃”再一次吊起业内人士的胃口,有消息称包括方正集团助理总裁周险峰在内的多名PC业务骨干转投别家。难道方正集团难逃宿命吗?

  3月20日,方正集团董事长魏新在接受笔者采访时称:人事变动的根源在于“方正集团的战略重组及方正科技的业务整合”。至此,秘而不宣的方正集团重组终于浮出水面,四年来在魏新的主导下,方正集团已静悄悄地完成了蜕变。

  危机成为整合切入点

  正如魏新所言:“方正是在危机状态下被迫改革的。但是,方正的变革不能再制造一场危机。”1999年10月,魏以北大教授的身份临危受命,作为校方派出的监管人员,进入刚刚经历最大一次人事震荡后的方正集团。在完成上级交派的两件任务———处理“逼宫事件”后遗症和清查账目后,他并没有采取进一步的举措,“这两年时间我一直在看,了解情况,保证不再出问题”。

  直到2001年,魏新借方正科技股权之争的危机时刻,揭开了其强势改组方正集团的大幕。这一年6月28日,在方正科技的股东大会上,魏新以方正集团副董事长的身份当选为新一任董事长,标志着纷扰了半年之久的股权之争告一段落。随后,魏便开始了对方正科技的大规模机构重组,建立起方正科技电脑公司(简称“方正电脑”)、方正科技信息产品有限公司、方正科技软件公司三大产品公司,以及研发、采购、制造、销售服务四大业务链平台和信息、行政、财务等运营平台。

  而在原有的格局中,方正电脑是方正科技的业务核心,其内部组织涵盖了从采购、生产到销售等几乎所有职能,成为上市公司的运作实体,董事长和总经理由原方正科技总裁祝剑秋兼任。方正科技只是一个单纯的控股公司,在上海的总部仅有30余人,对方正电脑根本没有丝毫控制力,在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上很容易出现漏洞。众所周知,祝剑秋与方正集团之间存在分歧,如此架空方正科技也就等于架空了方正集团。

  这是魏新不能容忍的。他对笔者说:“整个上市公司没有平台的控制,只有某个人的控制,这是很不正常的。”最终,魏新将方正电脑的人事、财务等权力都收归到上市公司的统一平台上,使其成为一个单纯的业务公司。这样一来,整个方正科技的运营成本和费用都降了下来,效率也有明显提升。他坦承:“当时这么做,阻力空前之大。”

  事实上,当时对于魏新的做法,在方正集团层面以及其他子公司的管理层都存有疑虑,认为如此急剧收权风险太大。

  曾经有一位子公司总裁级的人物对魏新直言:“你这样做很可能过不了10月1号。”他的意思是:到了10月1日方正科技很可能就难以为继了,一方面销量会大幅下降1/3~1/2,另一方面人员也会流失1/3~1/2。魏新告诉他:“如果出现这种局面,我会承担责任,主动辞职。”

  而在方正电脑内部,更是阻力重重,又哭又闹者有之,推诿抗拒者不乏。这些反对者的一致声音是:如果这样调整,方正电脑公司就会垮掉,几年来辛辛苦苦的积累就完了,谁也承担不了这个责任。直到最后时刻,在饭桌上,魏新跟他们开诚布公:“你们说我如果这么做,方正电脑公司就没了,对不对?但是我要说的是,要不这么做,这家上市公司就没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魏新向笔者表示:“我当时告诉他们,我要做的事一定要做,因为那些架构调整丝毫不会影响具体业务运作,为什么不接受?我的观点是多换思想少换人,但底线是不换思想就换人,如果你不愿意接受,我就只能另请高明。”在他的强力推行下,方正集团对方正科技的调整得以完成。

  调整初显成效

  魏新认为在方正科技进行的一系列调整成效显著:“一个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原来很多事情都要我亲自去处理,现在按程序走就可以了。第二个,我觉得很多人的观念都转变了,已经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现在上市公司的运作很规范,方正科技入选了上海180指数,经营业绩也一直是增长的。”一个直观的效果便是:从2002年11月以后,在魏新的办公室里已很少见到方正科技的人,而之前基本都是。

  魏新向笔者表示:“目前在方正科技主要是强化执行力。”李友透露,尽管方正科技近两年管理层发生过不少变化,但企业仍然运转如常,就是因为已经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他表示:“我已经一年不管方正科技的事情了,魏新不管事的时间就更长了。下一步方正科技的重点会放在服务上,如果2004年服务质量过关我想就不会有太大问题了。”

  专业化基础上的多元化

  实际上,方正科技的不断调整只是方正集团战略调整的一个部分。魏新从方正科技抽身而退也是为了更好地推动方正集团的整体变革。

  尽管方正集团在1992年前后就进行过一轮多元化发展,效果不好,而且中外很多企业都在多元化上吃过苦头,魏新依然坚持认为:“多元化本身并不是一件坏事,核心问题是怎么走。第一,企业是不是经过深思熟虑,该介入什么领域,不介入什么领域,要很清晰;第二,要介入的领域,企业是不是具备所需条件;第三,一个基本的前提,一定是专业化基础上的多元化,在每一个介入的领域里都做到专业化。”

  2001年11月,以魏新为董事长的新一届方正集团董事会基本确定了多元化战略,向两个方向延伸:一个是传统产业,向一些收益稳定的资源性、牌照性的基础行业扩展,保证这些行业可以为方正集团带来稳定收益,减少经济波动的影响;一个是高科技产业,希望可以找到新的原创核心技术,使方正集团可以长远发展。

  为其多元化战略做出注脚的便是,从2002年以来,方正集团已进行了多起收购,涉及金融、钢铁、制药等领域,引起业内外人士的广泛关注和争议。

  一时间,有人在说“方正又走回到了当年盲目扩张的老路”,有媒体甚至宣称“方正病危”。魏新对此显然并不以为然:“像我们收购的,比如苏钢、方正证券,成本都不高,都有很好的进入机会,我为什么不做?”但他对有些媒体不负责任的说法也表示出无奈。

  在金融领域,方正集团还进入了浙江国投、岳阳商业银行、广发银行等,如此,一个包括信托、银行、证券的全业务金融控股公司已隐然显形。

  构筑四大整合平台

  在通过收购进入新的产业领域的同时,方正集团对于原有产业的布局也在进行调整。

  2003年7月2日,方正控股和旗下方正数码(H K 0618)联合发布公告:后者将以7150万港元的代价(主要是增发新股的形式支付)收购前者旗下方正香港所持有的两块资产———香港方正世纪和北京方正世纪的全部股权。交易完成后,方正控股将持有方正数码54.85%的股份,从而实现绝对控股。

  方正世纪的前身是方正控股下属方正电子的信息产品事业部,最早以代理“苹果”产品起家,后来成为专业的电子产品分销商,据称2002年度的营业额在8~10亿元左右。通过“左手换右手”,不仅使主营业务一直匮乏的方正数码获得了喘息良机,而且方正控股可以继续间接掌控这块业务,并且可以将方正数码纳入合并报表。

  方正利用收购方式快速切入新领域。2003年9月,方正科技及其下属方正香港公司收购了珠海多层电路板公司,总代价2.38亿元。珠海多层是一家以生产多层及双面印制电路板为主的企业,目前为诺基亚、摩托罗拉、UT斯达康这些知名企业供货,年营业额在5亿元左右,毛利率可达到30%左右。方正集团内部人士认为,珠海多层将成为方正科技的第二个利润支柱。

  “中国高通”尚需努力

  如此看来,方正集团的发展已进入了快速健康的轨道,但是却不免让人产生疑问:这还是那个宣称高科技旗帜不倒的方正集团吗?其实,魏新何尝不想找到以类似激光照排这种核心技术支撑的新业务,只是如此要求谈何容易。

  就在2001年,方正集团便瞄上了3G。2001年12月,方正集团出资3000万与连宇通讯成立合资公司,目标便是LAS-CDM A这项“原创核心技术”。魏新曾在方正连宇的成立大会上这样表示:“方正集团在规划企业发展方向时,将进入通信领域、特别将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移动通信领域列为重点之一。我们经过多方考察和慎重决策,选择了连宇通信作为战略合作伙伴。”他还特别提到“连宇通信的创业历程与方正当年有颇多相似之处。”

  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方正连宇的LAS-CDM A被确定为中国的3G标准,方正集团无疑将获得一个“比当年激光照排更大”的机会,“可以让方正在未来10年都很舒服”。

  尽管方正连宇的LAS-CDM A标准在技术上具有领先优势,得到了包括国际电联、信息产业部等权威部门的评估,但技术优势并不必然可以转化成市场优势。魏新意图借此打造出“中国高通”,方正集团要走的路还很长。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48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