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业界 > 包冉专栏专题 > 正文

包冉:3.15谈维权 如何为消费者争取大权益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15日 13:07 新浪科技

  文/包冉

  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

  消费者,在市场经济的辞典中是一个神圣的名词,他们的同义词是“需求”,他们的能量足以颠覆整个市场。但是具化到个体,消费者又成为最容易被欺骗、愚弄和讹诈的弱
势群体,尤其是在总体供求关系紧张、卖方市场垄断、法律规则不甚健全的环境中,消费者更容易被强势的厂商牵着鼻子走,自身的权益得不到保证。

  我想,这应该是设立3.15的初衷。

  1983年,中国第一个民间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在河北省新乐县成立,迄今已经21年。回顾过去,这是中国大跨步走向市场经济的21年,也是3.15理念在中国社会全民普及的历史进程。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达,法律法规环境日渐完善,我们的消费者越来越习惯于运用法律来维权,各行各业的厂商也越来越将竞争注意力放到提高产品品质和服务质量,增强差异化的竞争能力等方面,这些都是市场健康成长的表征。

  所以,尽管奸商和侵犯消费者权益的事件永远不会杜绝,但只要有自由竞争和法律法规这两个内外约束存在,再加上年年3.15、天天3.15的舆论宣传,消费者个体的利益保护状况一定会越来越好。

  但是,当我们把目光从个体上升到群体层面,考察中国消费者的群体权益时,非常痛心,在国际市场的大舞台上,很多时候我们的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很多时候中国的消费者得不到应有的尊重!

  这是一个关乎大权益的大问题!

  不能把对此问题的关注视为简单的民族情绪的发泄,更不能把所谓的“民族情结”视为中国市场的“专利”。事实上,从欧美到日韩,借助民族情绪来煽动市场竞争的事件屡见不鲜;每一次七大发达国家首脑峰会,都会遭遇无数西红柿和臭鸡蛋,因为很多人认为,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化市场不会给当地的消费者、生产者带来真正的好处。

  回到中国的市场现实中,考察近一年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日系汽车厂商针对中国市场的“特别”的价格政策和产品品质标准;Broadcom和Intel拒绝接受中国政府出台的WAPI国家标准,Broadcom并威胁“宁愿中断贸易,也不接受中方的规则”;国际厂商对中国DVD生产厂家的专利索赔;国际家电和汽车厂商在“问题产品”的召回方面,不能给予中国用户平等的国际待遇……,等等不一而足。

  如果我们承认问题的内在联系性,那么这一系列事件就不是孤立的。其原因不外有三:其一,中国市场和产业的技术势能不够高,很多时候不得不被别人欺负;其二,加入WTO之后,虽然政府已经越来越熟悉国际市场的规则博弈,但企业界尤其是行业协会的作用没能充分发掘,整体作战的感觉还没有跟上来;其三,在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的企业意识中,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始终不会定位为一流市场,而我们在法律法规方面的成熟差距,也为国际企业留下了很多空子。

  加入WTO,目的是为了让中国的经济变强大,让中国的消费者享受到国际水准的市场服务,帮助中国企业成长为国际巨头。为了达成这些目标,我们的砝码是规则、资本和技术。

  先看规则,这是最容易实现的。一方面中国已经是WTO的成员,作为多边贸易的集大成者,WTO鼓励在规则内的积极博弈,承认非关税贸易壁垒的合法性和可能性;另一方面,制订游戏规则是我们可以主动控制的砝码,利用规则来保证国内消费者的利益最大化,顺理成章。中国政府在WAPI标准上的强硬态度,在3G标准、数字电视方面的模糊态度,都是“规则里面出智慧”。

  再看资本,实现的难度相对大一些,但会越来越容易。中国企业通过资本的纽带,进军国际市场,整合国际技术和专利资源,就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中国市场的产业势能,筑高中国消费者群体权益的保护门槛。

  最后是技术,这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中国消费者群体权益保护的最关键因素。如果没有技术专利,没有核心技术领域的发言权,中国市场就永远只能被别人视为二流甚至三流市场,中国的消费者就永远不能拥有自己的大权益。从这个意义上讲,任何有助于提升中国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努力都是值得尊敬和鼓励的,比如中国芯、比如Linux等开放源码OS,比如中国的高性能计算机。

  曾经听到一位产业圈内朋友的妙论:“国内市场的竞争是单挑,国际市场的竞争就是打群架,一个国家的企业和组织,只有善于联手打群架,才能在国际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从欧美到日韩,都是如此。”

  打架这个词不好听,不过没办法,有时候该打还是要打。不打别人怎么知道你有脾气?

  没有脾气,谁也不会稀罕你!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48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