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业界 > 正文

王文京刘积仁两会谏言:软件业发展需政策突围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10日 07:49 21世纪经济报道

  王文京:17、18号文给软件业的优惠还不够

  见习记者侯继勇北京报道

  服务业转移与大学生就业难题

  《21世纪》:你在议案中提到了大力发展中国的软件产业、促进大学生就业,这两者之间是否有因果关系?

  王文京:大力发展中国软件业以及其它服务产业会促进中国大学生就业。

  在新一轮的国际分工中,制造业与服务业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此前,中国在制造业转移中发挥了优势,中国正越来越成为世界制造的中心。服务业也正在向中国、印度、俄罗斯转移,服务业的转移对于中国而言是一个机会,中国应当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在服务业转移中占得先机。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中国大学毕业生达到212万,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预计2004年将达到280万,中国的人才资源已具有规模优势。这对于发展中国的服务业相当有利。

  但这也同时可能带来就业压力,事实上,自高校扩招之后,大学生就业越来越难,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将成为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

  发展包括软件在内的知识性服务性产业有利于解决大学生就业。在全球的服务外包中,软件外包占据相当的比重。软件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需要大量的智力劳动力。中国的大学生尽管经验上需要不断积累,但中国人都比较勤奋,能弥补这方面的差距。如此,就业压力就能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

  以用友为例,到2004年底,公司有员工5000人,但跟我们配套的上下游伙伴也得5000人,做间接业务的可能超过5000人。照这样计算,我们带动了15000人的就业。当用友员工超过1万人时,用友就能带动25000人就业,而这25000人全都是大学生。

  软件业发展尚需政策突围

  《21世纪》:随着通讯产业,特别是移动通讯的发展,中国软件业面临许多新机遇,中国软件企业该如何把握这些新机遇?

  王文京:原来欧美软件产业发展都是靠硬件驱动,最大的一次驱动是PC的发展,产生了像微软这样的巨型公司。随着网络、通讯以及移动通讯的发展,产生了许多新的应用和需求,这些新的需求将是中国软件产业的机遇。

  中国软件产业下一步发展必须走国际化道路,加大对外投资。

  改革开放20年,中国企业主要借助国内资本发展。经过20年的发展,中国的很多产业已经走出国门,随着经营与业务的国际化,投资国际化显得日益重要。但事实上,中国投资模式仍以对内投资为主,中国政策也对此投资做了颇多限制,这对于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不利。

  中国企业在新的阶段必须注意两个问题,一是保持国内市场上的优势,二是加速国际拓展。国际拓展需要相应的投资行为,要在全球经营业务,就需要建立覆盖全球的服务网络在全球各地建分公司,就需要有面向全球的投资,因此必须立法突破这方面的障碍。

  《21世纪》:国内资本市场对软件企业有相当的促进作用,你认为资本市场还需为软件企业提供哪些支持?

  王文京:资本市场对软件企业支持这几年有一些突破。软件企业几年前不可能到资本市场上融资,但现在有在国内A股上市的,也有到香港创业板和纳斯达克上市的企业。

  但总的来说支持力度还不够:首先是创业板一再推迟让许多软件企业丧失了融资做大的机会,使一些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无力突围。其次是已经上市的企业中,法人股不能流通的结构使得企业在做资本购并时受到许多限制,不能用换股的方式购并。

  《21世纪》:17号文和18号文给予了中国软件产业许多优惠,你如何评价这些政策的执行?

  王文京:整体的政策框架已经相当完善,但具体执行时还有没有到位的地方,特别是在软件出口的税收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比如软件出口的增值税3%,但目前软件出口方面还没有实现退税。还有就是国家应当有完整的产业规划和产业布局。

  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

  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用友集团董事长王文京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他在此次人代会的议案有三:一是大力发展软件产业,促进大学生就业;二是放宽企业对外投资,促进我国企业国际化进程;三是加快公司法修改,促进公司制度的改革。

  全国政协委员、东软集团总裁刘积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他在本次大会上的提案主要有二:一是东北经济开发应充分考虑日、韩因素,应特别重视中国智力资源的开发;其次是给民办教育更公平的市场环境。

  在中国智力资源开发以及如何发展中国软件产业两大命题上,二者不谋而合。

  刘积仁:东北规划应把日本韩国看作一个“区”

  见习记者侯继勇北京报道

  东北开发的人才战略

  《21世纪》:有观点认为,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之后,随着东北经济大开发向纵深发展,东北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三级,成为东北亚经济的中心。你认为东北向此目标过渡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因素?

  刘积仁:这是我第一个议案中重点讨论的问题。东北经济的开发应充分考虑日韩因素,特别重视智力资源的开发。

  东北过去工业基础不错,现在约束东北经济的有两个因素:一是企业运行的体制,应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二是没有结合国际大环境来实现自己的发展,特别是对日、韩。

  在东北开发的问题上,大家都注意到环境、政策、投资、观念等问题,但忽略了在这个地方人力资源与国际环境的互动。在大连,GDP的一半来自外资,这个城市融入了国际的整个链条里面,才有了发展的机会。

  东北开发同时应注意与国际合作相关的智力资源。东北一方面有很多很好的教育设施,另一方面也有来自日韩的人力资源的需求。所以东北振兴不仅要实现企业改革,更需要教育改革。中央需要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东北的产业链条里也需要多层次的人才,国际投资到东北同样需要多层次人才,特别是与市场紧密结合的人才。

  《21世纪》:由于地缘上的原因,东北与日、韩有着天然的紧密联系,东北振兴应当如何利用这种关系?

  刘积仁:东北地区做规划时应该把日本、韩国看作中国的一个“区”,把他们的一些工作拿到东北来做,不能老是看着东北的盘子来发展东北的人才。日本、韩国可以给东北带来很多国际资本,也能带来很多工作的机会,也会拉动东北进入国际化的过程。东北现在不能光靠自己,东北的开发也是要融入国际的大环境下,特别要融入到日、韩等周边国家的环境当中去。

  民办教育立法应听经济界意见

  《21世纪》:东北应如何推动教育改革,适应多方位、多层次的人才需求?

  刘积仁:在东北应该推动教育改革的试点,以弥补国有企业改革的速度,拉动新兴的产业。东北新兴产业的形成靠的就是人才基础的拉动。比如培养一批既懂日语、韩语,又有一定技术的人员,就可以拿到更多的日、韩合作的机会,也就有更多的就业机会。

  过去东北培养的人才,大多是机床厂、变压器厂的工人。而通过新的人才培养规划,就可以带动以前东北没有的产业,拉动新的增长点。

  《21世纪》:东北的人才战略的实施涉及到教育制度的改革,对于东北教育事业你有什么意见?

  刘积仁:这是我第二个提案涉及的内容。教育制度的改革应给民办教育更公平的环境。教育改革应该是全方位的改革,不仅要在教育的内容、形式上改变,在办学的主体上也应该更灵活。

  中国以前的教育主要是财政拨款,今后的教育应当更多地使用私人的、公众的或是外国资本来办学。我们需要用同一个标准、平等地看待他们。没有一种公平的评价体系,就像过去民营企业与国营企业之间的待遇差别,这像“文革”时期的“出身论”,很不公平。

  政府近期在民办大学方面做了很多政策调整,这是中国在教育改革方面的进步,但是步伐还不够。应该让更多的民间的资本投入高等教育中,政府的责任在于建立一个公正的平台,各个大学要拿结果来衡量,而不应该拿“出身”来衡量。

  一个关键的问题是教育“牌照”的发放。我们需要的是公平的环境,教育当然要做资历考核的,但是这种考核不应该与“出身”有关系,而应按照办学能力来考核。现在很多学校办学标准不高,但是它有办学的执照。而民办高校却很难取得这样的权力。

  《21世纪》:除教育主体应该多样化,教育牌照发放应该多元化外,在制度建设上,中国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出努力?

  刘积仁:《民办法》正在征求意见,我认为《民办法》应该更大胆地往前走,不要羞答答的,民办不难看,不是国家办不起教育,民办教育是因为中国许多人需要教育机会、许多中国企业需要多层次的教育。

  同时我也希望《民办法》中实施的细节更具体、更有操作性、更符合中国的国情。在民办教育立法上更应该听经济界的意见,而不是传统的教育界的意见。在教育与经济的结合当中,应该给地方更宽泛的权力,让他们办学的灵活性更好,更好地与经济相结合。

  国家的资源分配应该公平,不应该“唯成分论”。只有这样,才能将我国的教育打造成一个学文化的体系,一个推动经济、解决就业的体系。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48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