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技术获突破 产品价格有望大幅度下降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11日 11:27 中华工商时报 | |
等离子彩电作为未来彩电产业发展的方向之一,目前仍处于推广时期,高达数万元的售价成为其进入大众消费的最大阻碍。而在等离子彩电中占据核心技术和70%左右成本的就是PDP模组。在这种背景下,由于目前等离子模组的成品率不高,工艺复杂导致成本居高不下,东南大学一项国家“863”课题的成功突破,让等离子彩电价格有望大幅度下降。 据主持此项技术研发的东南大学电子工程系主任王保平教授介绍,这项新成果,是 相比于目前42英寸等离子彩电3万元上下的售价,新技术到底能够降低多少成本?对此,王教授表示,成本是一个企业的核心机密,所以不好比较,但新技术如果得到广泛应用,42英寸等离子电视的成本降到万元以内不成问题。 国内巨头选择观望 据了解,目前国内生产的等离子彩电所有的模组全部靠进口,这就意味着造就了东南大学这项新技术除了能够降低产品成本之外的另一个意义,一举突破松下、富士通、日立等六大日韩企业对等离子核心技术的垄断,给国内企业一个可以在下一代高端彩电上进行平等竞争的机会。 但是新技术并没有受到国内彩电巨头的青睐。TCL电视事业部新闻发言人刘步尘表示,液晶、等离子作为高端彩电代表了产业发展的方向,但液晶技术发展很迅猛,特别是大尺寸方面与等离子的差别越来越小,而且在亮度、清晰度、还有价格方面液晶表现的更为出色,更有机会成为产业主流。如果等离子技术发展真如王教授表示的那样,也绝对有竞争优势,但企业对于未来的产业投入肯定要格外小心,否则巨大的资金损失是一方面,战略失误将更是致命的。 四川长虹新闻发言人刘海中表示,一项新技术出来,能否满足生产企业的需要、满足市场的需要还有待考验。对于这项新技术到底如何,长虹也处在观望中。 新技术考验厂家实力 王教授称,国内企业对于这项新技术感兴趣的多,但真正想要谈判的还没有。企业缺乏冒险精神,更喜欢花钱去购买松下、富士通、日立等企业的等离子模组,自己赚取组装工人的“工资”,而不愿意自己生产。不到10亿元的投资对于国内家电企业来说,恐怕还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而类似与松下、索尼、三星等跨国巨头,他们在产业早期的投入要数倍于国内企业,这也是他们能够领先的原因之一。此外,王教授表示,虽然实力上有差距,中国企业还是有希望做大、做强,但是一定要注重研发工作。 对于新技术的产业化,王保平表示,已经与一家企业草签协议,至于什么时候能够有产品面世,王称用不了两年时间甚至可以更短,比目前等离子彩电成本要低得多的产品就可以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