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业界 > 正文

综述:美欧对华高技术贸易重启大门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1月29日 13:26 中华工商时报

  经济观察 刘杉

  中美之间的贸易纠纷近年没有断过,而贸易逆差问题则是中心话题。

  因为统计口径不同,中美双方对逆差的说法也历来不同,但不管逆差大小如何,中国在对美贸易中的确保持着顺差。这是事实。

  对于逆差的存在,中美双方一直在寻找解决的办法,但着眼点不同,解决的办法也不同。中国提出,中美贸易是互惠的,中国在加大对美出口的同时,也希望增加进口,特别是高技术产品的进口。因为中美两国经济结构不同,美国在高技术产品方面具有优势,而这些产品也是中国急需的。

  但美国出于冷战思维,一直坚持限制高技术产品的对华出口,所以,美国的出口并不顺畅。对于美国人来讲,因为一般的出口产品竞争力较差,难以开拓中国市场,所以美国人的绝招就是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不断对中国产品进行反倾销诉讼或是采取进口限制措施。

  因为矛不利,所以盾才坚。美国在中美贸易交往中采取了错误的战术,而这个错误似乎在过去的一年被放大了。

  不过,近来美国的战术似乎也变得灵活了。

  有报道说,中国第二批赴美采购团买到了一些具有高技术的信息产品。新华社1月14日报道说,由中国信息产业部副部长楼勤俭率领的经贸代表团,13日在华盛顿与美国摩托罗拉等公司签署了23.2亿美元的合同,购买先进的信息技术产品。而香港凤凰卫视也报道说,美国商务部对此表示欢迎,并表示希望在四月中美商贸联委会开会时,能在对中国出口高科技产品的法规上有新做法。

  看来美国人终于开窍了。

  美国多年来的对华出口限制实际上是捆住了自己的手脚,其从根本上并不能阻止中国的技术进步。而放弃高技术产品出口,只能说是美国人自己放弃了这块市场。从国际贸易角度讲,比较优势是进行双边贸易的基础,美国的比较优势是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其中高科技产品则是美国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品,而且由于技术含量高,产品的附加价值也高,至少要比大豆和柑橘的附加价值高,美国人明白这一点。

  但美国人多年来放着豆腐不卖,偏要吆喝萝卜白菜。

  当然,美国人除了吃萝卜白菜,更喜欢吃大豆,而大豆吃多了,会增加聪明才智。喜欢吃大豆、专注卖大豆的美国人也是聪明的,他们在耍弄贸易保护主义手腕的同时,也没有完全忘记自由贸易所带来的利益。他们在推销大豆的同时,也学会了卖更值钱的玩意。他们知道,一台高性能计算机的价值可以抵得上一船大豆。

  这次的中美信息产品贸易可以说是开了一个好头,美国由此可能会慢慢打开高技术贸易的大门。当然,理智的人也不指望美国人会无保留的卖东西。

  对于4月召开的中美商贸联委会,我们乐观其成,应该有理由相信美国会进一步放宽对华技术贸易,这显然有益于减少美国的贸易逆差,有益于发展中美双边贸易。

  与美国人相比,欧洲人似乎在理想和现实中挣扎。欧盟的“对华敏感技术和军售禁令,使得欧盟企业有不少核心业务被挡在门外,而只好眼睁睁地看着以色列俄罗斯等国家的公司占领中国市场。

  不过,一些欧盟大国的领导人也开始意识到这一问题。新闻报道说,法国总理拉法兰去年就表示,“禁令已不合时宜。而去年12月初访华的德国总理施罗德则表示,德国与中国的技术合作没有限制。

  实际上,越来越多的欧盟国家开始认识到,跟随美国从技术上钳制中国的策略并不成功,相反却使欧盟企业失去了庞大的中国市场。法国国防部长阿利奥-马里透露,法国正在努力做欧盟其他成员国的工作,希望欧盟能够解除对华技术出口方面的限制。

  而在政界和企业界要求“解禁的呼声日益高涨的时候,欧盟与中国的技术合作实际也在逐步扩大。在去年10月底举行的中国与欧盟首脑会议上,双方签署了合作建设欧洲卫星定位系统即伽利略计划的协议。伽利略卫星定位计划具有与美国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一样的功能。

  伽利略卫星定位计划,可以看作是中国和欧盟在高技术合作方面放的一颗“卫星”,而这颗“卫星”,也极有可能为未来双方的技术合作和技术出口重新“定位”。

  坚冰已经打破,技术贸易的冰山一角已经露出,中国和美国及欧洲的高技术产品贸易已经开了一个好头。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48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