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
| ||||||||
![]() | |||||||||
|
![]() |
|
|
华声报讯:美国矽谷有个老笑话问说:“是什么推动矽谷的?”,答案是“I.C.”,这答案指的不是“积体电路”(integrated circuits),而是“印度人”(Indians)与中国人(Chinese)。 17日上市的最新一期《新闻周刊》(Newsweek)报导说,上述这则笑话所讲的印度人与华人等科技移民,他们令美国成为科技大国的贡献绝不是玩笑话。新闻周刊的报导中并指出,欧洲与日本等已开发国家,也期望依赖外国科技移民来促成其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面对国际间争相吸引外国科技移民的竞争下,美国除一方面透过立法增加科技移民签证额度外,科技业者更透过经纪公司,到印度、中国大陆、台湾、乌克兰等科技人才的家乡“寻猎”科技职工。而这种趋势也为欧洲与日本等国家所热衷。 新闻周刊的报导中说,科技职工的短缺不但是美国高科技业的问题,更已是全球性的。1999年美国商务部的报告指出到2006年以前,美国每年短缺15万名科技劳工。美国国会正讨论要再一次地大幅增加高科技移民签证额度。工会与高科技企业正在进行积极游说,然企业界目前已占上风,国会很可能通过新法案采H-1B签证数目增加到20万。西欧在2003年前,科技职工短缺的名额会达到180万,其中40万是德国业界的需求。而日本方面目前就有约21万个工程师职位悬缺。 低生育率、错误的科技人才教育与国民普遍对科技工程没兴趣等因素,造成美国等已开发国家缺乏她们所需的科技人才。新闻周刊报导说,因此这些国家科技业界向国外寻找所需的科技职工,如有需要、即使走遍世界也在所不惜。 新闻周刊报导说,由于语言适应、企业文化等因素,美国仍比其他科技先进国家易吸引科技移民。较多高科技职工能说英语、但不会说德语,而美国在科技业尖端的地位,及像是美国对移民较德国友善等因素,都让科技移民较愿意来美国工作。此外,像日本企业文化中传统升迁制度的文化阻碍因素,也让不少科技移民却步。
|
Copyright(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