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
| ||||||||
![]() | |||||||||
|
![]() |
|
|
【ChinaByte综合消息】最近IT业中的间谍故事层出不穷,名列其中的都是一些大公司,如甲骨文公司、微软、美国在线。这在内行人看来不足为奇,因为这些公司已经在研究开发上投入了亿万元的巨资,为了保护公司的商业秘密,同时也为了寻求发展捷径,互相刺探情报是再普通不过的事情。IT企业之间的间谍战同国家之间的间谍战在本质上一样的。 在美国,许多IT企业都要雇用专业的安全公司,安全公司的基本任务是间谍与反间谍。他们的职责无所不包,从黑客行为到贿赂,从收买对方高层人士到散布流言蜚语。甚至窃听监控对象朋友的私人电话。 谍对谍手段之一:制造垃圾信息 制造大量的无用信息以迷惑对方,一位资深公司安全专家说,我们所作的一切,就是穷尽所有手段制造垃圾信息,弄假成真。迷惑的对象有两种——即竞争对手公司和媒体。经过不懈的努力,对方得到只是皮毛而已。 谍对谍手段之二:故意抹黑对方 所有的IT大企业都有阴暗的东西,问题是如何得到对方的阴暗面。甲骨文公司雇用私人侦探刺探那些公开在反垄断法方面支持微软的某些商业企业和政策集团。 甲骨文公司的总裁埃里森说,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社会的公共利益,但所有人都相信甲骨文会从受伤的微软得到好处。这就证明,公司之间的战争是残酷和丑恶的。 安全公司雇用的侦探有前联邦调查局、中央情报局、禁毒局的特工们。一般而言,IT企业不关心你如何得到情报,但是它们确实想要情报。 谍对谍手段之三:搞不到就偷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IT企业必须依赖技术创新,但创新需要努力和机遇。在硅谷,盗窃创新成果已经屡见不鲜。偷窃手段花样翻新,有的小偷在写字楼转来转去,乘人不备顺手牵羊。一旦被抓获,就伪装成普通小偷。 IT产业中的“谍对谍”已经形成规模,据FORRESTER公司估计,相关费用大致为10亿美元。
|
Copyright(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