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
| ||||||||
![]() | |||||||||
|
![]() |
|
|
本报在国内媒体中率先报道163.net于Tom.com合作的消息后,在业界和社会上激起巨大反响。昨日,163.net对本报报道做出正面回应。163.net广州市场部经理李伟斌说,本报的报道在国内又一次引起了海内外人士对163.net的关注,在眼球经济的浇灌下,163的日浏览量比以前又有明显增长,增长幅度达到10%。更重要的是,很多人对163的模糊认识有进一步澄清,原先有关国有资产流失带给163的负面影响已经逐渐消除。网站的商业价值进一步被投资者看好,在看到媒体报道后,还有一些投资商也来电询问与163合作的可能性。 不过,李伟斌也说:163与Tom.com原来还是处于“眉来眼去”的阶段,本报的抢先报道将这段“地下情”大白于天下,从而也带来了一些负面效果。比如163正面临着二期融资,163将被收购的消息传出后,一些原来准备向163投钱的商人也犹豫了,他们关心的是163与Tom的合作是否已成定局。 目前正担任一家网站咨询公司董事长的张静君女士也对163.net与Tom.com的合作发表了评论。张说163与Tom.的确有很强的互补性。163.net是国内数得着的电子邮箱专业网站,而Tom.com如果要收购电子邮箱网站的话,只有163.net是最好的人选。21.cn和263.net,还有新浪的电子邮箱基础也不错,但他们不会分拆给Tom.com。从资源的互补性来看,两者真的是“天作之合”。但是,张也认为,两者要最终走到一块还有很长的一条路要走,而成功的关键是双方投资者的利益能不能得到平衡。 更多的网站经营者也在关心两者的结合将对自身的发展带来何种影响。本报的报道“出街“以后,包括“千龙”、“天极”在内的国内数家著名网站都对事件进行了转载。 163与TOM.com究竟能不能走到一块,本报将对事态的发展保持密切的关注。(本报记者顾晓芳)
|
Copyright(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