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卓越网被贱卖?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24日 11:52 南方日报 | |||||||||
只相当于亚马逊开给当当网的收购价的一半 卓越网被贱卖? 卓越网被亚马逊以7500万美元收购,标志着外资对中国互联网行业的第二轮收购进一步扩大。
8月19日,亚马逊公司宣布它已签署最终协议收购注册于英属维尔京群岛的卓越有限公司,这次交易价值约为7500万美元。在符合成交条件的情况下,并购预计将于2004年第三季度完成。 卓越收购价引发议论 此前,卓越网在国内最大的竞争对手当当网拒绝了亚马逊1.5亿美元的收购请求。于是乎,关于卓越被“贱卖”的声音冒了出来。 网络经济专家、社科院网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吕本富认为,卓越网作为中国电子商务的第一品牌,估价在1亿美元以上才值得卖出,3721靠搜索概念以超过1亿美元的代价卖给了雅虎。他估计卓越“贱卖”与电子商务在中国不温不火有一定关系。 “7500万美元,只相当于亚马逊市场价值(按照2004年8月19日计算,下同)的0.46%,盛大市场价值的5%,腾讯IPO市场价值的9.3%。”互联网知名人士王峻涛如是评价卓越的卖价。 但卓越的东家似乎更倾向于认为,收购对于双方来说都是件好事。 卓越网总裁雷军曾经希望,把卓越网打造成“中国的亚马逊”。有趣的是,今天,卓越在另一个意义上成为了“中国的亚马逊”,更准确地说是“亚马逊(中国)”。 在卓越网被收购后,记者致电雷军,由于处于非常时期,他选择了沉默。按照卓越网的公告显示,随着整个收购的完成,雷军本人将在今年的第三季度内卸任卓越网BVI公司的董事长一职。但他的离去也并不黯然——他通过套现所获得的价值应该不菲。 收购背后的隐忧 之前有传言说当当拒绝了亚马逊1.5亿美元的收购价位,而这次亚马逊仅仅用了7500万美元就完成了对卓越网的收购。易凯资本CEO王冉则认为当当的报价水分太多。 当当总裁李国庆却不这么认为。 2003年12月,俞渝、李国庆等一行四人密访亚马逊。2004年1月,亚马逊以副总裁达克为首一行访华。两个月后,亚马逊副总裁达克一行再次造访,在同当当网高层接触时,直接提出了收购的建议,绝对控股。亚马逊愿意以1.5亿美元收购当当70%至90%股份,并承诺在收购之后,当当网的品牌和管理团队将保持不变。 但是李国庆并不是因为价格问题而拒绝了亚马逊,而是为了能够独立地发展。 这显然和卓越的思路截然不同。 李国庆认为:“被亚马逊的国际大公司全盘收购,存在很高的风险,外国公司进入中国水土不服,而且大公司惯有的一些毛病还有可能会遏制当当发展的势头,一些大公司与中国企业间并购的案例并不成功,像联想与AOL,方正与雅虎等等,如果过早地成为亚马逊在中国的分部,当当网很有可能会丧失创新的能力和激情。” 第二轮互联网外资收购潮告一段落 2003年6月12日,全球最大的C2C网站ebay完成对易趣的收购,前后耗资1.8亿美元; 2003年11月21日,雅虎完成了对3721公司的收购,价格为1.2亿美元; 2004年6月15日,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google注资1000万美元给国内最大的搜索引擎百度; 2004年7月30日,世界最大的在线旅游服务公司IAC宣布以6000万美元现金收购中国在线旅游服务公司e龙的30%股权,并通过收购部分认股权证以确保在未来可以至少再购买21%的e龙股份,从而实现最终控股; 而现在,亚马逊收购卓越,价格是7500万美元。 如果说AOL对联想的FM365的收购,Tom.com公司收购163.net等算作外资对中国互联网企业的第一轮收购的话,现在短短一年间的数起收购可以算作外资对国内互联网企业的第二波收购。 第一阶段外资侧重在国外并购整合,国内亦有企业进行小范围整合,如搜狐收购chinaren等。但是随之而来的全球互联网冬天让这些企业都面临着生存还是毁灭的抉择,收购成为温饱以外的话题。 这期间,国外的大互联网企业开始推进全球化战略,国内的大互联网企业开始以业务为主导进行并购,同时,一批专业互联网公司在其中生存并得到发展。而最近一年来的第二波收购,就是外资全球化在中国的整体收购行为。到目前为止,这次收购潮是自易趣始,卓越终,集中在电子商务与搜索行业,主要手段是整体收购,特点是将中国的同类强势网站纳入全球版图,并以此在中国市场卡位。(本报记者 陈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