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高:IT专业网站天极网的遗憾与希望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19日 17:16 新浪科技 | |
![]() 图为:《电脑报》社社长、任天极网总裁、重庆电子音像出版社总编李志高。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科技图片 李志高与天极网 主持人: 欢迎新浪网友进入总裁在线。今天我们请来了天极网总裁李志高先生,李总还有其它的头衔,同时也是《电脑报》社社长。今天我们跟李总探讨IT网站的发展道路、商业模式以及未来盈利预期等等这方面话题。在正式开始之前,首先先请李总跟大家做一个简短的自我介绍。 李志高: 新浪网友大家好!我首先感谢新浪网提供这样一个跟广大网友交流的机会。其实我自己也是新浪网友,新浪网可能是在所有网中间我看的第二多的网站,看得最多的当然是我们天极网,我几乎每天也给新浪至少贡献几十个Pageview(笑)。 天极网是一个专业网站,它专注在IT行业,我们希望为天极网的读者提供所有国内外IT行业的新闻咨讯、IT产品和技术应用等等多方面的信息、知识和服务。这就是我们当时建立天极网的一个初衷,所以我们天极网有个口号叫做“IT尽在天极”。 目前,天极公司拥有两个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的网站,一个是www.chinabyte.com,这个网站建立有7年了,在互联网历史上是个资格非常老的网站,也是中国非常早的商业网站之一,它目前主要定位在IT一些行业的新闻和评论以及提供企业信息化的应用等方面。 另外一个网站是www.yesky.com,这是在99年底出现的一个网站,它主要提供IT产品、技术、应用指南以及IT商情、报价等方面的信息和内容,主要是针对个人、消费者看的。这两个网站在内容定位上互相补充、一起服务整个IT行业所有的方面。这个大概我们天极网一个基本情况。 主持人: 李总刚才简短的介绍了一下自己,也介绍了有关天极网的情况。如果大家看到我们前面的预告,就可以了解到李总身上有很多的光环,有好几个头衔。李总在正式谈业务之前,我们非常想了解您个人的一些话题。您很年轻,身兼数个要职,您是怎么分配精力的? 李志高: 确实我挂了一些头衔,兼了不少的职务,这也是我很大的一个烦恼之一,事实上精力还是有限,能力更有限,总觉得干不好。以我个人素质来说,我觉得能干好一件事就是很大的荣幸。所以目前在天极网,在《电脑报》,以及其它的工作岗位上还是精力不够,所以也希望能够逐步解决,希望集中精力干好一件事,这个没有办法,有些事情先勉为其难,确实有一些遗憾,一些工作也没干好。 主持人: 李总您太谦虚了,像您做《电脑报》社长也做得非常成功,《电脑报》在业界名声非常大,发行量也非常大,发行量将近70万份,国内也很少有这么大发行量的报纸。您在平衡两个过程当中做得很成功的,您是因为经常锻炼身体精力充沛,还是因为安排时间比较合理? 李志高: 首先身体比较好,精力比较充沛。但时间安排也说不上合理,像《电脑报》的发展它其实有一个非常好的团队,我更多的做一些工作还是一些不太具体的工作。 天极网经过四年多的发展,也有自己比较优秀的团队,我们团队里面其他的同事可能比我承担了更多的工作和更重的任务。所以这样可能工作相对来说还是能够,目前虽然很为难,我说勉为其难,目前还能应付得过去。 主持人: 我觉得您还是太谦虚了,对工作要求太高了。您刚才谈到有两个非常好的团队,在您经营天极网的过程当中,在建立团队方面有哪些经验? 李志高: 我觉得首先天极网的团队,比如高管层,年龄都差不多,都是三十岁左右,大家的追求也比较一致,想着互联网非常有前途,能够做出点成绩,给自己,也给社会做出贡献,也自己也留下一些东西。对IT这个行业非常熟,这样一个共同理念组成这个团队,不同的人来分工,大家分工负责,工作氛围非常好。 我们每个星期有一个固定的总裁办会议,基本上所有的重要的事情都是在这个会议上集体决策,讨论下来,有点像我们行政机构定期的会议制度,但是有些重要的事情和突发性的事情经常也有不定期的一些会,专题会来讨论我们发展和处理。所以这样基本形成一个领导团队,大家非常团结而志向一致,分工协作,信任度也比较高,所以天极网是靠我们整体的力量,在推动这个公司向前发展。 主持人: 您在选人上是不是有一些特殊的标准? 李志高: 没有什么特殊的标准,这些人几乎都是在我们天极一步一步干起来,像天极网成立到现在四年多,我们中层干部,我们的高层干部,基本上都是一步步在天极网这样干起来的,从实践中间锻炼起来,我们空降部队非常少,天极网跟新浪比起来还是小公司,我们也非常务实,这个公司,不管在业务方面还是在用人方面都非常实在,大家都是靠工作中间锻炼,慢慢提升能力,职业道德非常优秀的人一步步走上更高领导岗位,基本上都是这样起来的。 主持人: 在最近一年或者半年当中,是不是有一些招人的计划? 李志高: 我们将近两年高管层没有变过,但是经理和员工变化还是不少。比如我们天极网在去年这个时候大概只有150人左右,现在有210个人,在一年中间人数大概增长40%。我估计在未来的半年左右,人数有可能还要增长50到60人,所以可能不断有招人的计划,因为业务扩充比较快,所以有很多的机会,有新的部门产生,有新的部门经理也要产生。 我刚才说了我们干部大部分都是自己成长,但是也并不排斥引进一些干部,像我们有些干部,管内容的副总裁刘韧,以前就是《知识经济》的总编,非常优秀,是去年年初调过来的。我们部门经理很多也是从外面引进来的,都是非常不错。但是有一个共同前提,大家都认同公司发展的理念这样一个前提。 主持人: 也就是说认同公司的理念,本身对互联网十分热爱的。 李志高: 对,对IT也比较熟悉。
![]() 天极网总裁、电脑报社社长 李志高先生与新浪网友交流 电脑报和天极网 主持人: 因为IT门槛还是有一定高度的,所以需要这样基本的素质。现在还有一个问题,因为您在您的管辖范围内,既有《电脑报》,这属于纸制的传统媒体,还有天极网,被称为网络媒体。在您个人爱好当中,这两种媒体哪个更吸引你一些? 李志高: 实际上我在《电脑报》工作九年多,天极网成立才四年多,从时间上看,在《电脑报》工作时间更长,感情积淀更深。当然从个人兴趣爱好上看,我认为互联网更能代表我这种人追求不断地创新的性格,天极网的工作我觉得对我更有挑战性,更有吸引力。 主持人: 在您性格当中您觉得愿意接受挑战是一个基本素质,您还觉得用哪几个词来形容自己的性格? 李志高: 我是在农村长大的,像我们这种农村出来的孩子,可能非常喜欢挑战,喜欢尝试新鲜的东西,也靠不断地接受一些新的东西,通过这种不断地学习来丰富自己。 另外一个还是想能够实实在在做一些事情,务虚的东西不太喜欢,所以接受新的挑战,接受新的事物,学习新的知识,踏踏实实做一些事情,就是我为人处事上一些特点吧,或者这样一个风格。 主持人: 据我们所知天极网建立时间挺早的,1997年建立天极网,在那个时候,为什么要建立这样一个网站?那个时候的一个基本设想是什么? 李志高: 其实天极网是在2001年,由www.chinabyte.com和www.yesky.com这两个网站合并形成的。97年初的时候www.chinabyte.com由美国新闻集团和人民日报社组成这个网站,在中国是最早商业网站之一,当时名气也非常大。新闻集团是全球很大媒体集团,当时Chinabyte在中国是作为它的新业务,一个试点,一个探索。 但是它一直就定位在IT、科技这个行业,这样一个内容、服务的方向。 另外一个是www.yesky.com网站,实际上是2000年才成立的,实际上在此之前它是《电脑报》电子版。2000年底IDG和电脑报社联合来成立了这个网站,把《电脑报》电子版改成商业网站,它的历史有四年多,www.chinabyte.com那个有七年了。2001年的时候,当时在中国最有名的两个IT网站就合并了,合并以后公司还是一个公司,叫天极,公司的英文名称就叫ChinaByte,旗下有www.chinaByte.com和www.yesky.com这两网站。 实际上在其它媒体,比如电视媒体、广播媒体、纸媒体里面,一个公司里拥有多家媒体,比如电视有多个频道,杂志有多份杂志,这是媒体界很常见,非常普遍。不过在互联网行业里并不多见,天极公司的这两个网站互相补充、互相结合,服务整个中国IT这个行业,可能是互联网行业里比较少见的一种形式。我们希望天极公司通过我们这两家网站,在IT这个行业能够做得最好,最大,能满足整个社会,从企业、政府,企业个人对IT的从资讯、应用到产品的价格所有的需要,这也是我们追求目标。 主持人: www.chinabyte.com在1997年建立的时候,是因为公司具有这样的能力把它做成一个最好、评论最好的IT网站。还是因为我公司最开始设定的目标就是这样,是你的资源决定你只能做这样的事情?还是最开始定的目标是这样? 李志高: 其实我开始做互联网的时候比较晚,99年下半年。那时候两家网站还没没合并,当时Chinabyte的股东们、创业者创立这样一个网站为什么把它定位在IT新闻,IT行业网站,初衷不太清楚,但是我想它肯定要做成新闻网站,因为无论是新闻集团还是人民日报两个背景都是在新闻方面非常强的,一个在美国或者全球,一个在中国都是非常强的强势媒体,他们对新闻的理解,对传媒的理解都有自己独到的一面,所以他当时做了这样一个chinabyte,名字看起来不像新浪这些的综合门户,它翻译过来是中国比特或者中国数字这样一个网站,就是IT网站,名字也可以看出它的特色。它为什么当初不做像新浪门户网站?我想是不是最早的时候做科技更容易切入?更好把握?或者更有资源优势?这个背景我不太清楚。 至于www.yesky.com 这个网站为什么做IT?这个背景我非常熟悉,它最初就是《电脑报》的电子版,《电脑报》是IT专业媒体,发行量很大,70万份,但是它毕竟定位在IT行业服务。另外一个股东IDG也是在美国做IT产业,它的产品也进入IT,所以这两个股东几乎都处在IT行业,所以yesky很自然地就做成了IT网站。
![]() 李志高详说遗憾与快乐 赢利模式和遗憾之处 主持人: 如果chinabyte作为一个IT新闻网站,有可能走的一条道路跟现在的新浪也好,搜狐也好有点相似,靠新闻带浏览量,盈利模式是通过广告。www.yesky.com跟这个应该不一样?它的盈利模式是什么? 李志高: 它的盈利模式是专业模式,或者垂直模式,它目前也是靠广告。 主持人: 走到现在,经过几年的发展,您个人来看觉得是不是走过一些弯路呢? 李志高: 天极公司的两个网站的的发展,在专业网站里面,发展还是比较快的,目前在IT网站里面,我们不少地方做得也都是比较领先的,像收入方面、盈利方面做得也不错。当然,跟新浪、搜狐、TOM这些网站比起来我们肯定在很多地方是落后的,有很多机会没抓住。比如www.chinabyte.com在九十年代末期有这么好的品牌,www.yesky.com这么好的股东背景,有非常大的访问量,没能象新浪那样取得更高层次的突破,我觉得我们是走了一些弯路的,有些事情偏于保守,在2001互联网形势不大好的时候,我们首先想到怎么样在财务上,保证财务指标的持平、盈利,而没有能够大胆地投入。这些可能影响到天极公司的一些发展。 第二个遗憾是互联网发展一些趋势,一些很好的商业模式我们没有及时抓住,有的是没有看到,有些是看到的或者想到的,但是不敢冒风险,所以就错过这些机会。但是天极的广告在专业网站里面一直是做得最好的一个,我们网站广告一直在全国互联网前十名,在同类网站中一直比较领先,但其它很多收入,像电子商务我们没有抓住,我们尝试过,但没有做好。 比如像无线增值服务,我们也做得不够好,起步有些晚。 主持人: 你们这方面现在做得很不错? 李志高: 目前我们一个月能够做到几百万人民币的收入,这跟当前这块业务的发展环境相比,还是很小的。新浪目前一个月可以做到几千万,天极跟新浪这些领先的公司,差距还是比较大,基本不在一个数量级。 在互联网行业里,我们虽然还算是高速成长,但是比起中国特别好的网站,像新浪,像TOM这些网站来说我们还是落后的。 主持人: 不好意思还得追问一下令您感到遗憾的地方。您刚才谈到有些商业机会是自己没有看到,有些商业机会是看到了没有敢投入。我特别想了解哪些是天极公司看到了没敢投入的? 李志高: 比如说网络游戏,实际上我们论证了两年,一直不敢投入。这个是在三年之前我们就认为是有前途的,但是我们当时在这方面缺人,也不敢冒太大资金风险,当时一套网络游戏要一两百万美金,我们市场没有完全起来,这个在产业或者商业初期,你的投入,应该说有一个市场培育期,一个像天极网这样一个规模,中等规模敢不敢拿一两百万美金投入市场,这是需要决策的勇气的。 主持人: 其实在网络游戏上像您一样怀有遗憾的不止您一个,还有几个,金山也算一个。 李志高: 金山也做起来,这一年它赶得很快。 主持人: 金山也做了投入。 李志高: 做了投入,没敢拼命的投。(笑) 主持人: 看来互联网真的是一盒巧克力,说不准下一颗是什么味道。 在总体上来说,天极网www.chinabyte.com和www.yesky.com还是达到您一个基本的设想,但是到现在为止是不是觉得还没有完全达到当初的设想? 李志高: 这是对的,如果真的达到我们在创立公司,我想所有的社会上的各种组织,包括政府、企业、商业机构,各种IT的公司,每个个人,他所有跟IT相关的,跟社会信息化相关的所有问题都能在我们天极网上很容易、很轻松的解决,我认为天极网只有到那个时候才算真正的成功。 我经常在我们公司内部说,在中国任何一个组织,任何一个个人,如果一旦想找IT方面的咨讯或者信息或者跟信息化相关的问题,第一印象就是上天极网,这就是我们设立天极网的目标。目前我们有些事情做得不错,但是有些事情还有比较大的差距,离这个目标还比较远,还需要我们继续努力。在我们天极网信息提供上,在我们服务提供上,在我们具体一些跟整个IT行业的服务,跟整个社会的服务,跟我们天极网的网友、个人的服务上还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继续深入地做。 我相信天极公司的两个网站虽然都是行业网站,它还是有很大的空间。 主持人: 我们在这之前有一个网友留言。他可能对天极网比较了解的。 网友:当初天极网这两个网站都坚持的IT方向,可是后来我们看到比如像新浪、搜狐这样的门户网站,面对普通大众的网站倒是后来居上了,包括一些游戏类网站。您是不是觉得当初坚持错了?因为那个人群太少了。 李志高: 我觉得天极网的方向肯定是没有错的,我坚信天极网这种商业模式是有前途的。因为互联网它在中国,在过去几年还一直是一个普及阶段,现在仍然是普及阶段,整个社会上的每个组织、每个人还都没到离不开互联网的程度,或者互联网还没有渗透到每个组织、每个人工作生活的每个方面,这个阶段,尤其在比如我们上网人数在一千万、两千万的时候,这时候门户网站显然它是囊括所有东西,抓住机会发展了起来。 但是将来互联网普及程度很高的时候,市场将非常庞大,服务一定要细分。所以很多专业网站,比如像IT、房地产、金融、旅游、汽车,甚至像很多更小的,建材、化工这种网站都会有它的生存空间。 比如互联网现在是8700多万人,如果互联网普及到有两亿、三亿用户的时候,或者更多的时候,五亿、六亿的时候,一种商业模式不可能把所有的服务做完,这是不可能的。它肯定要细分。 细分到第二层次就是行业网站,像天极网这样的IT网站就是一个代表。甚至我还想天极这样的行业网站也不可能把IT行业全部做完,虽然我们提出的口号是“IT尽在天极”,但是也不可能整个中国就一个IT网站,就天极网,它下面可能还要细分。IT里面有很多东西,有软件,有软件下载,还有通信,还有一些像游戏等等这样很多东西,可能还要细分。如果新浪门户是第一层,像天极这样专业网站第二层,在专业网站还有一些细分的行业,可能是第三层,这样每一类网站都有它生存的空间。因此,行业网站的现状不是商业模式的问题,是它还没有做得更好,是互联网还没有更广泛的普及。 互联网发展这么快,今后一年内很可能要超过一亿用户,我想行业网站的优势会逐步体现出来,它的不同用户,它的应用的差异性也会出现。所以我觉得互联网不一定是专业网站就没有前途,我相反认为它越来越有前途。当然门户网站也有前途,它的定位、它的面不是同一个层次的,特色也是不一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