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互联网 > 新浪科技评论空间专题 > 正文

评论:2004互联网需要第二次启蒙 重新出发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08日 15:21 赛迪网

  【赛迪网讯】在互联网的又一个发展热潮到来之前,让我们对自己的思想来一次非常理性的清零。而且必须承认,到现在为止,我们并不是特别了解互联网。2004,我们需要重新出发。

  必须承认,到现在为止我们对于互联网的认识依然是模糊和不完整的。舆论在谈到这方面话题的时候忽而瞎子摸象,忽而始乱终弃,今年则有点旧情复燃的味道。仅就互联网
多媒体互动学英语 张国荣风采依旧一周年
金犊奖大陆初审揭晓 AC-尼尔森互联网调查
何时正式进入中国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这段时间以来就有9年、8年、17年、10年等多个不同的说法。直到中国互联网协会和CNNIC近日联合举办中国互联网10年华诞庆祝活动举行之后,关于1994年4月20日CNFC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意味着互联网在中国正式起步的说法才得到了各方公认。而所谓17年,是从钱天白教授对外发出的第一封电子邮件算起的;所谓的9年,是从中国电信1995年初在上海开始面向社会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算起的;8年的说法有一些奇怪,是从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中译本面世算起的。是这样的么?

  在盛大的庆祝会上,当年为互联网奔波的人更多的是回忆,更多的是成就。10年前,正是这批人做了一件现在人们认为十分简单的事,一根64K的线联上外面的世界,回过头总结,我们有近8000万个用户,上网计算机已超过3000万台,WWW站点近60万个,国际出口带宽到达27000Mbps以上,互联网在我们生活、工作中作用不用多说,连被尊称为互联网之父的VintonG.Cerf博士在参观CNNIC时,也盛赞中国互联网的成就,盛赞我国专家学者的智慧,盛赞CNNIC的努力。

  然而,10年来,互联网在风中一路飘摇,舆论像是骑在墙头上的看客,用各种各样东倒西歪的姿势见证着一切,用各种各样慷慨激昂、不着边际的语言谈论着一切。从文化和社会学的某种角度看,现代化在中国一直是一个有意思的历史过程;而当第二次现代化与第一次现代化交织在一起,在中国这样一个半封闭社会当中含混其辞、跌跌闪闪地匍匐前进的时候,农民式的市民,在目光、内心和行为举止当中尤其充满了荒诞。互联网这么一个不是东西的东西,太容易成为第三世界公民们的谈资。过去有关互联网的报道、分析和评论,很多在开口的一刹那很可能就已经是错误的,现在也是如此。诸多无比经典的荒诞,无需太多讨论和佐证,因为无数的无知和短视行为最终已经被各种各样的事实证明:它们而不是互联网,是错误的。互联网一直以它自己的方式进行着,它一直在那儿。

  历史的荒原经常风云突变,互联网一直是预言中的下一个重大事件,但是我们能够目睹到的似乎一直都是一个又一个或明或暗的瞬间。就像我们曾经感触到、不曾感觉到的很多关于互联网的变化一样,互联网的到来是一个若隐若现、动态变幻的历史过程。没有绝对的开启点,也没有绝对的终结点。互联网发展进程的切换也好,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结合也好,互联网自身的不断创新和扩展也好,都是这个动态的历史过程的不是片段的片段。

  我们不知道互联网从哪里来,因为互联网没有确定的、唯一的源头;我们也不知道互联网将会向哪里去,因为迄今为止我们并不了解互联网的全部,而且我们也还没有看到互联网的全部。互联网只是呈现出它在今天所初步呈现出来的这个样子。今天的互联网,不是互联网的全部。互联网,也不是那个“重大事件”的全部。那个重大事件正在把我们带向哪里?我们正在把互联网带向何方?或者更准确地讲,互联网将会把我们带向何方?

  如果说作为重大事件一个不是片段的片段的互联网的历史才刚刚开始,如果说在2004年昔日充满荒诞与喧嚣的狂飙突进的网络运动已经告一段落,网络部落的大队人马走过蛮荒之地,那么,眼前到来的,是否就是亚马逊平原?2004年,没有人知道互联网的全部,没有人知道关于互联网的所有答案。

  迄今为止,互联网仍然只是something,并非everything。绝大多数互联网人,仍然身处在所谓自由技术与自由市场经济、数字社会与数字地球的核心,身处在前现代化国家商业与社会人群的边缘。中国是一个前现代化国家,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但是从整个现代化的历史过程来看,中国还是一个刚起步的民族。对于正在到来的信息技术革命的图景及其演进,依然缺乏整体上的认知和准备。

  而且,我们其实仍然不是非常确切地知道互联网是不是一种技术,或者说并不是一种技术,或者说是技术的商业,抑或是商业的技术。或者说,是一种生产力,还是一种生产关系?是技术的制度,还是制度的技术?所以,互联网对于我们的社会,互联网关于技术、资本、财富、商业的启蒙已经结束了吗,或者是还没有结束?互联网是经常被我们借用的符号意义上的“他者”,还是正在到来的下一个重大事件所驱动的变革的主体?或者仅仅只是阶段性的主题?这些问题,都是需要回答的未解之题。

  所以,2004年,在互联网已经发展成为我们不知道它是个什么东西的不是东西的东西的时候,在我们谈到2004年及其以后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的时候,我们与其多用感叹号,不如多用问号,与其经常用句号,不如多用逗号。因为今天的互联网,的确只是一个逗号。也许,互联网将会是可怕的一个什么不是东西的东西,不是吗?也许是颠覆性的,不是吗?也许是灾难性的,不可能是吗?也许是革命性的,不能是吗?也许互联网让我们距离第一世界更为遥远?也许从此我们陷入了永远不能摆脱的数字化迷局?这一切可能吗?不可能吗?

  所以,2004年,关于互联网,我们不要急于做出这样那样的判断,迫切宣告这样那样的结论。互联网没有结束,所以互联网没有结论。2004年,在中国互联网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10周年庆典仪式刚刚隆重举行的这个时候,我们不要四处遗撒关于互联网的种种大词汇。所谓10年,是我们自己给互联网定义的一个只属于我们自己的仪式。互联网一直以它自己的方式进行着,它一直在那儿。它并没有因为这个仪式而有任何改变。

  互联网的发展是开放的,过去是开放式的,现在是开放式的,未来更是开放式的。迄今为止,关于互联网的所有定义都是暂时的。所以,说我们不知道,比说我们知道要好得多。因为,极有可能在说知道的那一瞬间,我们对于互联网的认知已经步入了歧途。

  所以,真正想要说的是:在第二次启蒙、互联网的第二次发展热潮到来之前,让我们对自己的思想来一次非常理性的清零。2004,我们重新出发。而且,我们必须承认,到现在为止,我们并不是特别了解互联网。也只有这样彻底的清零,彻底抛弃关于互联网的种种成见、偏见和意见,在2004年,我们才可能重新出发,正确地出发,正确面对我们自己为自己定义的互联网的下一个10年。

  我们并“不知道”,所以我们不去预测未来。不管怎样,在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历史上,我们将记载这些名字:钱天白、胡启恒、阎保平、钱华林、何德全、曲成义、吴建平、刘韵洁、毛伟……

  作者:艾平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48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