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互联网发展史 呼唤实干型技术人员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1月07日 10:02 日经BP社 | ||
【日经BP社报道】 “今年是互联网诞生的第几个年头?”--据称与互联网的开发和普及有关的技术人员最近正在热烈地讨论着这个话题。尽管下表所示的简单年表中汇总了互联网发展史中的几个重要阶段,但到底哪个为诞生阶段,意见似乎还存在分歧。 互联网的开发及发展史 196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伦纳德.克兰罗克(Leonard Kleinrock)博士发表了分组交换技术的论文,该技术后来成了互联网的标准通信方式; 1969年:美国国防部开始起动具有抗核打击性的计算机网络开发计划“ARPANET”; 1971年:位于美国剑桥的BBN科技公司的工程师雷.汤姆林森(Ray Tomlinson)开发出了电子邮件。此后ARPANET的技术开始向大学等研究机构普及; 1983年:ARPANET宣布将把过去的通信协议“NCP(网络控制协议)”向新协议“TCP/IP(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过渡; 1988年: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的学生(当时)史蒂夫.多那(Steve Dorner)开始开发电子邮件软件“Eudora”; 1991年:CERN(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的科学家提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开发出了万维网(World Wide Web)。他还开发出了极其简单的浏览器(浏览软件)。此后互联网开始向社会大众普及; 1993年:伊利诺斯大学美国国家超级计算机应用中心(National Centre for Supercomputing Applications)的学生(当时)马克.安德里森(Mark Andreesen)等人开发出了真正的浏览器“Mosaic”。该软件后来被作为Netscape Navigator推向市场。此后互联网开始得以爆炸性普及。 一般情况下,普遍认为于1969年开始的ARPANET为当今“互联网的雏形”。也有人认为“互联网诞生”于1983年开始采用TCP/IP协议之时。这是因为通过采用具有扩展性的通信协议TCP/IP,才能够将不同网络相互连接。因此,开发TCP/IP协议的UCLA(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学生(当时)文顿.瑟夫(Vinton G. Cerf)等如今甚至被誉为“互联网之父”。 兼备“想像力”和“技术能力”的工程师造就了现代互联网。 不过,“互联网何时诞生?”之争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因为互联网并非单一的发明物,而是由众多优秀工程师共同创造的一种“信息处理环境”。 回顾一下互联网的开发和发展史,就可以知道“创造未来的想像力”和实现这一理想的“关键技术的开发”以绝妙的默契相互促动。其间甚至出现了象提姆.伯纳斯李那样的、一个人起到了两种作用的天才。伯纳斯李的头衔虽说是一位数理物理学家,但在某种意义上对于技术人员来讲他却是一面镜子。同时兼具“具体的想像力”及实现这一理想的“技术能力”的工程师是非常罕见的。绝大多数人都只是偏向于其中的某一方面。 笔者想讲一句有点离题的话,这是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后半期的一件事,当时笔者在一家电子产品制造商的信息研究所工作。当时美国计算机科学家史蒂芬.沃尔弗拉姆(Stephen Wolfram)开发的Mathematica(一种能够进行可视性分析运算处理的软件)刚刚上市,笔者就在研究所的工作站上试着进行了各种积分运算。 当时笔者感叹地说“真是太棒了,真方便呀!”,而这时一位兼任管理职务的研究员从我身后看着显示屏说“没什么了不起呀。我还是学生的时候,就曾经做过这种研究。其基本观点更是早就有了”。 由于当时笔者年轻气盛、言语刻薄,因此当场就给了他一句“那么,你为什么不自己推出这种产品呢?”。听我这么一说,他的表情大变,转身就走开了。 21世纪要想使互联网进一步发展,就必须要有一批具有实干精神的工程师。 如果只是提出一些念头和设想,而不将其向前发展的话,就等于什么也没有做。上面那位研究员如果在学生时代真的有那样的想法,就应该在进入企业以后去实现它。但他却没有那样做。而沃尔弗拉姆则将他的想法投向了市场,而且获得了极大的利润。两者的差距真可谓是天壤之别。 说句不好听的,在当今这个时代,念头和设想这些东西也许其产生简单得超乎想像。“就那些东西我也曾想到过!”--说这种话的人有很多很多。但是最重要的是实现它的策划能力、技术能力和领导能力。 曾于上个世纪90年代后半期迅速席卷全球的互联网热之所以在经历了泡沫崩溃后迅速退潮,就是因为从某个时期开始类似的“念头和设想”一个接着一个不断地产生。支撑互联网的真正的技术人员从前台消失后,那些梦想当暴发户的骗子们则把这些“念头和设想”当成了赚钱的工具。 很多不懂技术的人讲述着不着边际的梦想,赚取巨额钱款后,在没有实现其梦想的情况下就中途逃跑了。也许唯有那些具备互联网开始时期那种实干精神的工程师重新夺权后,才能使互联网在21世纪获得进一步的发展。(自由撰稿人:小林 雅一)
免费试用新浪15M任你邮 获数码相机、手机大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