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要买Kindle:无需物流 对眼睛友好

2013年06月06日 07:54   创事记 微博 作者:于连  
亚马逊终于要在中国开售Kindle阅读器。亚马逊终于要在中国开售Kindle阅读器。

  于连,Kindle用户

  亚马逊终于要在中国开售Kindle阅读器,今天下午在亚马逊中国的网页上发现了“铁证”。虽然网页瞬间被删,但还是有截图可以看。这次上市的Kindle设备包括Paperwhite和 Fire HD上市,发售价格分别为人民币849元和人民币1,499元起。

  关于价格,海淘达人们看到849之后马上就扔出一个日版Kindle Paperwhite的包邮价。电子产品的价格问题很难解释,我觉得与定价策略及汇率有关系。今天在这里不讨论,我只说说我当初为什么要买Kindle。

  无需物流

  不管是这次在国内发售的WiFi版还是海外可以买到的3G版,你购买电子书都会放到亚马逊的云端图书馆。需要阅读的时候,你可以通过亚马逊的Whispernet服务下载到设备或者是应用上。购书全程无需物流公司参与,下载只需一分钟。

  我当年也在Amazon美国买过书,用负担得起的方式发回来的话,一般要等两个礼拜。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件非常难熬的事情。所以一般情况下我都会把想买的书收藏起来,等积累到一定数量再买。但这么二十世纪的体验不是我想要的,无需等待的下载才是二十一世纪应该有的水平。

  即便是在国内的亚马逊买书,物流也是个问题。就拿我自己的经历举例,前几周我买的那本《西文字体的故事》是迄今为止发货最快的一次,下单付款之后三个小时送到手。当时整个人都被震惊了,完全没想到会这么快。但即便是这么快,也没办法跟 “一分钟下载完毕”相提并论。

  不占地方

  我有几个朋友是爱书人,他们遇到了喜欢的书就会买一些,久而久之就会有一大堆看过的没看过的书放在家里。这些印刷的书占了大量的存储空间,往往会把房间弄得乱七八糟。不是每个人都能买得起房子,租房的爱书人在搬家时会很痛苦。即便是买了房子,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有一个大大的书房。

  今年年初我整理了一下书架,首先把过去几年订阅的杂志整理出来,扫描了其中感兴趣的文章之后全部扔掉。这件事情耗费了好几天时间,但我很高兴为后来买的书找到一块位置。从那天开始我已经不再主动购买印刷版的杂志,目前订阅的几本都是在 iPad 上看。

  到今天,我已经在Amazon Kindle Store上买了七十来本书。这些书如果是印刷版的话,可能得占满半个书架。但实际上这些书都在云端,即便是下载到Kindle阅读器上,也只是一本书的空间而已。

  房子真的很贵,节省空间是在给自己省钱。

  全文搜索

  电子书可以做全文搜索,这是印刷书无法做到的功能。即便是有索引(不是每本书都有提供索引,特别是中文书)和目录(不是每本书的目录都很清晰),有时候还是会希望有“Google 书内搜索”这样的功能来帮忙定位。

  除此之外,部分Kindle电子书还提供强大的X-Ray功能。与X光检测一样,这个强大的功能可以快速将书中提到的“人名”和“话题”整理出来,让你快速了解这本书或这一章的大致内容。这些人名和话题都会提供维基百科的链接,遇到不懂的可以随时查看。

  当然,也可以帮你增加一些诸如“这本书提到了314次奥巴马”的谈资。

  眼睛友好

  现如今大多数的屏幕都是自己发光,液晶屏的背后都有一组灯管在提供光源。这就包括电脑、手机和平板电脑。在这些设备上看书,理论上是隔着一层玻璃盯着光源。

  Kindle阅读器用电子墨水屏幕,光线是从屏幕上反射到眼睛里。这也是你可以阅读印刷书的原理,光线从外部射到纸面上,然后反射到你的眼睛。这次发售的 Paperwhite屏幕自带光源,有打脸嫌疑。但需要指明的是,Paperwhite 的光源也是反射式的,并不是跟液晶屏一样直射到眼睛里。

  我是IT从业者,每天都得盯着电脑屏幕才可以。盯久了屏幕之后,我的眼睛会很累。因此我很看重眼睛的感受,不希望在阅读时候给自己带来困扰。

  附:

  另一种观点:我们真的有必要买Kindle?

  文浩

  下面谈一下我认为不值得购买Kindle的几点理由:

  1、便宜,但不能承受之“轻”

  为了消除读者的“仪式感”,亚马逊给出一个不能抗拒的理由:便宜的Kindle和更加便宜的电子书价格。尤其后一个理由对于外国人来说简直是天大的便宜:英文书实在是很贵。但中国的书相比国外价格低多了,再加上网上书店的打折和满反活动,书价几乎变成白菜价。2007年,亚马逊推出Kindle,便引领电子阅读器市场高歌猛进。据统计机构IHS iSuppli消息,2011年为电子阅读器出货量的黄金期,为2320万台。但2012年电子书阅读器销量比去年下降36%。同一年,Google携手华硕推出Nexus 7平板,苹果公司发布iPad mini。据国外分析师估计,Nexus 7去年销量为450至480万部,而iPad mini的销量是其两倍。NPD DisplaySearch报告预测,2013年iPad系列产品总出货量将达到1亿部,其中iPad mini占一半。Kindle的热销被便携式平板终结,这恰恰证明电子产品的趋势是功能集中化和便携:如果一个iPad mini就能实现导航、游戏、上网以致于阅读,我们出门再带一个Kindle还有什么必要?

  2、E-ink屏幕或许很好,但没那么重要

  有很多人认为,E-ink屏幕对人类的眼睛更为友好,阅读更健康。当然,如果你能忍受E-ink屏幕奇慢的刷新率和易碎的屏幕,它确实值得考虑。但是把这作为你决策的重要依据,不免有些避重就轻。按照这个逻辑,在同样条件下阅读纸质书籍更能保护我们的眼睛,那Kindle岂不显得多余?再把其推向极端:你能为了视力和健康抛弃包括手机、电脑和电视在内的一切屏幕吗?E-ink不过是一种妥协罢了。没有十全十美的电子设备,你购买时考虑的依据应该是最关切的需求。当然,如果你觉得E-ink非常重要或者好奇这是怎样一块屏幕,就请无视我以上啰嗦的废话,直接入手Kindle吧。至少,我一直在使用一个7寸的安卓平板阅读,眼睛并没有感到任何不适。

  3、不是专注,是怀旧

  周围有些朋友或通过淘宝或通过海淘已经入手Kindle,而另外一些朋友则热情迎接Kindle到来,很多人的理由是:Kindle功能纯粹,能专注于阅读。我认为,Kindle并不能让你比以前更专心读书,它的热炒反而有些后现代化的意味:抗拒技术发展带来的碎片化阅读和效率,而主张在阅读过程中的加入情感要素,即怀念传统书籍那种可触摸的体验。打破这个迷信很容易,你只要比较一下,使用Kindle之后是否就能像以前那样花费大量时间阅读书籍,当然,前提是你本来就有阅读的习惯。其实,这不仅取决于你使用Kindle或书本阅读,还取决于你消费的内容:如果没有任何浸入式长时间阅读的经验,那么Kindle也不会令你更加专注。我的经验是,电子化阅读会挤占游戏、刷微博、浏览信息的碎片化时间,或者把枕前、厕边转化为阅读时间。

  但无可否认的是,电子化阅读的大潮汹涌不可挡。在设备上花费时间越多,在传统出版物上花费的时间就越少,我们就倾向于购买更少的书籍、报纸和杂志。不久的将来,人类的一生可能就要在屏幕上完成阅读,对技术的抗拒终究只是螳臂当车。我不觉得浸入式阅读比快餐式阅读更加“高级”,只要我们能更系统、更有效的获取知识,途径就变得不那么重要。我们所处的时代以及可预见的未来,即使不是最好的,但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注:@创事记 欢迎更多投稿, 详见《创事记》征文启事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